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方位多角度的立体透视

时间:2024-05-04

王兴斌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米歇尔·博德近著《资本主义史(一五○○——一九八○)》,对研究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角度,此书,在西方史学界引起人们的关注。

《资本主义史》以剖析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全部过程为宗旨,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主线,对各个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同科学技术、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工人运动、国际关系和政治经济学说的发展、变化的关系作了论述,多侧面地展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辩证的过程:“既是经济方面的,同时也是政治和思想方面的;既是一国的,同时也是多国的;既是解放的,同时也是压迫的,既具有破坏性,也具有创造性。”(第1页)

米歇尔·博德以大量的统计资料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和世界文明进步的巨大历史作用,同时这种历史进步是以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的劳动者和殖民地的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巨大牺牲为代价的。因此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身就蕴藏着其固有的危机。“一切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是四种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资本和劳动的矛盾;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民族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居于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与被统治民族、国家或地区的矛盾。”(第154页)这些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没有任何东西阻止社会主义可以在一次资本主义危机中诞生的希望。”(第272页)

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是一个简单的替代过程,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揭示了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多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危机的爆发似乎预示着资本主义已危在旦夕。书中提到,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之初,在西欧资本家之间竞争剧烈;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激化了;工人阶级组织了起来;危机扩大了。拉法格和盖得这样的社会主义者,克鲁泡特金这样的无政府主义者都曾预言社会革命即将爆发,资本主义的死亡指日可待,社会主义的时代很快开始。作者指出,“可是,资本主义已经在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变革,开辟出新的前景,缓和了地区争议。这一切是在有组织的工人阶级面前发生的。”(第167页)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这种“自我调整、自我变革”的能力估计不足。《资本主义史》纵览资本主义的发展全过程,说明其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过危机,然而又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危机中解脱出来,认为这种危机既是“经济阻塞的标志”,又是经济“复苏的契机”。(第1页)

该书最后一章论述一九四五——一九八○年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一章虽然笔墨不多,但却集中概括了作者对当代世界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见解。作者客观地肯定战后资本主义曾出现过“异乎寻常的繁荣”,其经济增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又指出,“七十年代危机的种子就是六十年代繁荣所提供的。”(第259页)作者认为七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这场“世界危机”与发达国家内部的贫富极端悬殊、发达国家之间竞争和抗衡的加剧、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冲突和对抗的加深交织在一起,因而具有特别的严重性。

资本主义世界这场危机发展的前景如何?“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紧接在第一次‘大萧条之后,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第二次‘世界大危机引起的;现在则存在着对这第三次‘大危机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担心、害怕。”(第258—259页)书中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中许多人对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和潜伏着种种冲突的社会环境的深切忧虑。

这本书主要不是论述社会主义问题的,但对社会主义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看法。作者认为,“马克思的力量在于,以巨大的、耗尽心血的理论上的努力为代价,把他深刻的直觉知识系统化”;他“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又从中汲取养料,形成他富有青年朝气的信念”,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历史的必然”。(第133、144页)作者还认为社会主义要比十九世纪所曾想象的更加复杂。书中流露了作者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贬谪之意,并预测,“也许会创造出新的生产形式,这种生产形式将使生产力得到发展,而社会关系又同时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变。”“社会主义要创造出将让集体来掌握关键决策的社会关系和途径。而民主在这里则是基本的成就。”(第302、303页)

当然,本书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研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论述,存在一些偏颇,但仍不妨碍它本身的价值。

(《资本主义史(1500-1980)》,〔法〕米歇尔·博德著,吴艾美、杨慧玫,陈来胜译,东方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三月第一版,1.85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