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美春
孙友田(1936— ),安徽萧县人。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津贴。著有诗集《煤海短歌》《矿山锣鼓》《煤城春早》《石炭歌》《金色的星》《孙友田煤矿抒情诗选》《孙友田诗歌选》等十多部,散文集《孙友田散文选》等。诗歌《矿工与海》获第一届全国煤矿文学优秀作品奖,诗集《孙友田煤矿抒情诗选》获第二届全国煤矿文学作品乌金奖一等奖。《灯房抒情》①是其早期煤矿诗名作之一。
《灯房抒情》,写于1961年9月。收入孙友田的个人诗集《石炭歌》。也曾入选柯岩、胡笳所编的诗选集《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新诗选》上卷。全诗共六节(每节四行)。诗人孙友田,以写矿工生活的诗著称,这与其经历有关。1957年,他于淮南煤矿学校矿山机电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苏徐州贾汪煤矿工作,当过技术员,在煤矿度过了16个春秋,对煤矿的情况了如指掌,对矿工的生活、情感颇为熟悉,所以其诗善于表现煤矿场景,抒发矿工情感。《灯房抒情》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诗人曾经谈到此诗写作的缘由:“我在徐州韩桥煤矿度过了由一盏矿灯陪伴的青春期。我用诗的形式反映煤海涛声,也反映矿山鸟鸣。一次下井领灯,感受到灯房的温馨,写出了《灯房抒情》②”。此诗系孙友田早期煤矿诗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抒发煤矿工人之情的佳作之一。全诗绘景、写人,抒发了煤矿工人的豪迈之情,时隔50多年读来仍心让人动不已,获得艺术美之享受。
诗的前三节,写矿灯房之景。写矿灯房之景,紧扣矿灯下笔;而写矿灯则主要从矿灯的“明亮”与“量多”两方面着墨。写矿灯的明亮与量多,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第一节,概括写,后两节,具体写。概括写,先用“灯光耀眼明”一行诗直言矿灯的明亮,再以“像游入光辉的灯海,像飞进灿烂的星空”两个比喻形象地表现矿灯的明亮,并且将矿灯量多也委婉地反映了出来。具体写,运用了多种手法写矿灯的量多与明亮。一方面直言矿灯数量之多,多得“数不清”;另一方面借助于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进一步表现矿灯的明亮与量多。“银河在这里汇聚,光明在这里集中。”这两行诗集比喻、夸张、拟人、对偶于一体,想象丰富,新颖别致,既形象地突出了矿灯的量多,又生动地表现了矿灯的明亮。“一盏盏,比星星还亮。一颗颗,比宝石晶莹。”这四行诗运用了比喻中含有比较的手法,将矿灯的明亮形象地再现于读者面前。矿工的豪迈之情也渗透于字里行间。
四五两节,写矿灯房之人。写矿灯房之人,集中笔墨描写了一位发灯的姑娘:
灯房的姑娘走进来,
房中顿时更亮更明,
更亮更明的星星,
是她的一对眼睛。
矿灯摆满了每个角落,
静静地在听候她的命令。
突然,汽笛响了,
“好!发灯。”
这里,写发灯的姑娘,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寥寥数语,便使姑娘的形象活现于人们的眼前。“房中顿时更亮更明”,着眼于视觉形象,将姑娘的出场衬托得光彩照人。“更亮更明的星星,是她的一对眼睛”,运用了一个独特的比喻,也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突出姑娘的眼睛明亮,以此传出人物之神,恰到好处。“矿灯摆满了每个角落,静静地在听候她的命令”,仍然是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一方面突出了矿灯的数量之多,另一方面将矿灯人格化,从写矿灯的角度来写姑娘,富有情趣。“突然”等两行着眼于人们的听觉形象,以“汽笛响了”衬托姑娘简洁的话语“好!发灯”,将姑娘干练的个性特征传神地表现了出来。这些写姑娘的诗行之中也渗透了矿工的自豪之情。
最后一节,写发灯之后的场景,进一步抒发了矿工的情感。“十个窗口一齐打开,让银河飞快地流进矿井。” 这两行诗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笔调展现了颇为壮观的场景,抒发了矿工的豪迈之情。“这座小小的矿灯房啊,却使得煤海日夜欢腾。”这两行诗以强烈的对比展现了煤海日夜欢腾的场景,将矿工的豪情、喜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上文提到诗人创作《灯房抒情》是缘于一次下井领灯,感受到灯房的温馨,诗的标题也透露了其主旨是灯房抒情,而此诗在情感的抒发上又别具一格。除了最后两行直抒胸臆之外,其他的诗行都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将诗情寓于场景描绘(包括对矿灯房之景与矿灯房之人——姑娘的描绘)之中,这是此诗在写作上的显著特色,也是此诗时隔半个多世纪仍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重要原因。
【注 释】
① 原诗详见孙友田:《石炭歌》,作家出版社1964年版,第81—82页。
② 孙友田:《回望温情》,《淮北矿工报》2007年2月21日第3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