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形体语言属于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话剧表演以及其他艺术表演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形体语言是借由肢体动作、舞台时空关系以及表演者的互动等媒介形式将话剧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传递给广大观众,为观众营造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审美想象空间,使他们能够走入剧情,感悟表演者的内心世界,进而与人物角色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可见,在话剧表演中,表演者通过灵活巧妙地应用形体语言,不仅可以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还可以为话剧表演增添感染力,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
在话剧表演中,表演者的形体语言主要是通过眼神、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等向广大观众传递剧情内容,并与观众产生情感交流的一种语言媒介。形体语言与舞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更加偏向于将生活化的动作提炼出来,赋予它们艺术化特征,同时,表演者对所扮演角色进行仔细的打磨和塑造,对思想情感进行精准的表达,带给观众仿佛置身其中之感。
(一)空间语言
在话剧表演中,空间语言指的是表演者通过对话剧的内容、情节以及角色等要素的深入分析,在应用形体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与其他人物角色在空间上达成某种默契。换言之,就是不同表演者在舞台上的空间距离、表演者与舞台空间之间的关系。表演者的行动轨迹、在舞台上的位置变化,通常展现出的是一种情感距离,而这种情感距离正是通过空间形体语言这种无声的方式,将不同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走向巧妙地展现出来,观众由此可以感知人物之间的亲疏远近、情感的起伏变化等。例如,曹禺改编的话剧《家》中,高家三少爷觉慧与鸣凤在幽会的时候,二人间的身体距离表明了两人正处于恋爱阶段,且在舞台表演过程中,两名表演者在交流时低声细语,表明了话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境,可见,通过巧妙地运用空间语言这一形式,可以使角色的空间距离和关系发生改变,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话剧情节和人物行为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也可以让观众更易理解话剧的深层次内涵。
(二)身势语言
在话剧表演中,身势语言主要指的是话剧表演者通过头部、手部或是脚部等肢体动作,将话剧的内容信息传递给广大观众,并与其他人物角色形成情感交流的一种形体语言方式。身势语言包含有意识性和无意识性,当表演者有意识地根据话剧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内在情感表达等,通过有辨识度、代表性的肢体动作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将整个故事情节发展向前推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意识性的身势语言;而当表演者完全将自己融入话剧情境中,代入所扮演的角色,根据所处情境的不同,做出与角色身份、年龄以及性格等相符的肢体动作,这就属于无意识的身势语言范畴。而在话剧表演中,通过无意识的身势语言,可以让表演不着痕迹,使整个表演浑然天成,但这极为考验表演者的审美想象力和艺术修养。例如,在话剧《我在天堂等你》中有一段情節,欧战军将手中拿着的牦牛干递给白雪梅的时候,表演者的手部动作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有种不容拒绝的强硬态度,这充分体现出欧战军这一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等信息。而在两人成婚的时候,欧战军轻轻地将白雪梅拥入自己的怀中,表明了欧战军对白雪梅浓浓的爱意和想要与其相守一生的期望。
(三)情感语言
在话剧表演中,情感语言主要指的是表演者通过眼神、面部表情等变化,与广大观众建立起情感交流的形体语言形式。眼神有着一定的语言交流功能,在话剧表演过程中,表演者根据情节内容、人物形象等要素,展现出目光如炬、目瞪口呆以及慈眉善目等多种类型的表情,让表演更加生动形象。此外,不同人物角色在眼神上的交流还能够达到烘托气氛的效果。例如,在话剧《驴得水》中的一个桥段,为了掩盖铁匠的真实身份,校长和几位老师用眼神互相交流,暗示要为其打掩护;还有一幕是为了不让特派员杀驴,铁男挡在了门口,在枪响之后,铁男的眼神变得愤怒,而当枪没有打中时则转变成庆幸,之后铁男跪倒在地,抱着特派员的腿哭,表演者通过眼神的变化、肢体语言的运用,充分展现了角色在这一过程中的情绪波动、心理状态等。另外,面部表情在人物性格呈现上也同样重要,比如,面无血色说明人物较为虚弱或感到惊恐,而满面春风则说明人物心情舒畅、喜悦,等等。可见,在话剧表演中,通过对眼神和面部表情加强管理,可以使话剧表演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形体语言运用较为僵硬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日常交流时身体状态自然、放松,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都是自然呈现,然而在话剧表演中,由于有些表演者不熟悉剧本、没有充分掌握人物特点,或是自身没有融入所扮演的人物角色,表演时形体语言便会较为僵硬,缺少自然感。
表演者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形体语言和肢体动作无法表现到位,身体节奏便会跟不上故事情节发展,导致表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在情绪、情感上的起伏变化,往往是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表现出来的,但由于部分表演者对于所演绎作品的情感基调把握得不够准确,没有真正理解人物的内心,并且有些表演者过于主观,以至于在话剧表演过程中,无法做出应有的身体表现,使表演与人物角色不匹配,呈现出脱节的状态。
(二)形体语言运用过于机械化
在话剧表演过程中,有些演员对形体语言的运用非常刻意,有意识地做出一些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这类形体语言并非表演者有感而发做出的真实反应,而只是单纯地、机械化地模仿或是借鉴其他演员的动作,这种表演方式让观众感觉非常突兀,话剧表演的整体效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此外,在身体造型上也表现出形体语言运用的机械化问题。作为一种戏剧形式,话剧表演并不是直接将生活化动作搬上舞台,而是需要根据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剧本所要表达的艺术内涵以及审美追求等,通过艺术化手段来处理生活动作,例如,心情喜悦的时候,表演者可以表现出脚步轻快、雀跃之感;而当表现悲伤的时候,步伐则相对沉重、缓慢。有些表演者认为,只要将表演任务完成即可,并没有对形体语言所代表的情感内涵、情绪色彩等进行深究,也未采用艺术化手段来处理生活动作,这样不仅会影响话剧的表演效果,而且也无法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三、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策略
(一)利用形体语言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话剧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往往都来自现实生活,而关于人物的性格、身份等也都是从人们的审美实践中得来,并且剧中人物都非常鲜活,且有着独特的思想内涵。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话剧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略有不同,自然形体语言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表演者在正式演出之前,必须对剧本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内涵以及人物性格特征等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巧妙地运用形体语言,塑造出鲜活生动、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例如,有些以古代封建社会为创作背景的戏剧作品,当时的女性处于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时代局限下,备受封建等级制度压迫,表演者在扮演这一时期的女性角色时,不仅要通过形体动作表现出时代特征与人物性格特征,也要利用眼神、面部表情等将人物角色的典型特征表现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二)利用形体语言推动情感变化
话剧,顾名思义是以对话为主的一种戏剧表现形式,有别于传统戏曲,话剧通常利用叙述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和信息传递给广大观众,而形体语言主要指的是表演者在某些特定场合下,通过身体动作巧妙地表达思想情感。在话剧表演过程中,观众仅能够从台词中获取少量信息,而更多的则是借由演员的形体语言获得,因此,形体语言的运用对话剧表演极为重要。为了使形体语言运用过程中表演机械化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需要表演者将自己全身心地代入角色中,将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征充分地展现出来。如在展示角色外部特征时,应就剧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之后再借助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设计构思等使角色更加生动、鲜活,进而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例如,在《我在天堂等你》这部话剧中,辛医生的扮演者在照顾病人白雪梅时,通过坐姿的变化设计,展现出二人情感的复杂性。在突出人物情感变化的同时,也使表演更加具有感染力。由此可见,形体语言作为表演者传递信息的载体,能够使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更加生动、丰满,且人物个性更加鲜明、突出。
(三)利用形体语言不断丰富表演内容
在话剧表演过程中,通过合理地运用形体语言,可以使表演内容得到进一步延伸,特别是在进行没有台词的表演时,表演者更需要对形体语言加以利用,将故事背景交代清楚、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揭示不同的人物关系,等等,从而呈现出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表演效果,让观众感受形体语言带来的无穷魅力。例如,在话剧《榆树下的欲望》中,“杀孩子”这段戏没有任何台词,表演者需要通过形体语言将所扮演人物“爱碧”内心的复杂和纠结表现出来,利用局促的呼吸展现出人物当下的紧张状态——先用手触碰孩子的口鼻,当感受到孩子的呼吸时又害怕地将手缩回来,等等,一系列的形体动作都表现出“爱碧”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从生活中获取形体语言表达灵感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话剧自然也不例外。在话剧表演过程中,形体语言的运用就是在生活动作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展现出话剧表演的魅力。因此,表演者要想在话剧表演过程中对形体语言进行灵活巧妙的运用,首先需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从中找寻形体语言的运用灵感。表演者可将生活中的形体语言元素提炼出来,在进行话剧表演时,充分考虑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因素进行灵活调整,进而增强表演的艺术感染力,才能使话剧表演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扮演一位久未回乡的角色时,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人们往往情绪会比较激动,热切希望同身边的人进行交流。此时表演者可以呈现出放松的身体状态,体现出人物角色对所处环境的亲切感,也可通过人物位置的变化或与身旁的人进行交谈来展现话剧表演生活化的一面。
四、结语
总之,在话剧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要想塑造好所扮演的人物形象,就必须将自己完全代入角色中,通过积极提升自身的形体语言运用能力和艺术修养,确保舞台表演能够达到理想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表演者必须对所扮演的人物角色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才能在演绎不同文化背景及性格的人物时,塑造出更加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与此同时,表演者还应及时掌握戏剧表演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态,积极充实自我,切实提升表演水平和艺术修养,今后在话剧表演过程中,才能通过灵活巧妙地运用形体语言,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
参考文献:
[1]高寒.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价值意义与有效运用[J].艺术大观,2023(14):109-111.
[2]高兰.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J].剧作家,2022(06):96-98.
[3]杜春.肢体语言在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价值探究[J].中国文艺家,2022(09):49-51.
[4]张宁.话剧表演中的情感与肢体语言分析[J].戏剧之家,2022(06):8-9.
[5]呂烨英姿.浅谈话剧表演的特点和形体语言的运用[J].作家天地,2021(36):168-169.
[6]高泽涵.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运用重要性及控制技巧探究[J].名家名作,2021(11):104-105.
[7]赵敏捷.话剧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表现力[J].参花(下),2021(10):82-83.
[8]张宇.谈话剧表演形体和语言的艺术表现力[J].剧作家,2021(04):119.
[9]邢钰涵,陈阳.语言·动作·生活真实——探询话剧表演兼及当下话剧状况[J].智库时代,2020(04):226-227.
[10]章品.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探微——以《榆树下的欲望》的表演片断为例[J].福建艺术,2020(12):42-43.
(作者简介:张家铭,男,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表演)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