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一、引言
《大地飞歌》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主题曲,由著名作曲家徐沛東、作词家郑南创作,歌手宋祖英演唱。这首作品一经亮相,便收获好评如潮,随着时间的积累,几乎成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另一个代名词,不仅在国内被屡屡翻唱,甚至传唱到海外很多国家和地区。作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歌曲之一,歌曲《大地飞歌》不仅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意义,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歌曲的传播和音乐品牌的塑造,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歌曲在守望传统的同时也实现了对传统的再创新,在广西民歌推广传播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背景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古以来便有“歌圩”的传统,在特定时间会举行聚会歌唱活动。当前,广西民歌越来越倾向于展现当地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地域文化,不仅能反映出壮族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也是壮族人民性格、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壮族歌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定位为“融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节庆活动”,该艺术节是以民歌为主要内涵的节庆活动,承载了壮族人民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同时也记录着时代变迁。
三、歌曲特点
民歌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载体,反映了该民族过去的生活习惯。歌曲《大地飞歌》自1999年在南宁第一届国际民歌节面世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体现了当地的旅游文化特色,音乐本身通过继承当地民歌的传统曲调和壮族特有的方言语调,对当地的传统民族音乐进行传承和弘扬,对广西民歌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歌词特点
《大地飞歌》的歌词深刻地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愿景的期盼,表现了作者对当地人文风貌的深刻认知。
1.歌词通俗精炼
歌曲《大地飞歌》的歌词文本具有通俗、精炼的特点。歌词通俗而不庸俗,朗朗上口的同时旋律清新优美,达到了“明白如话、淋漓尽致”的艺术层次。在易于传唱的同时,也为演唱者留有抒发情感的空间。
歌词中先后推及“山歌”“渔歌”“牧歌”“花歌”“甜歌”“秋歌”“酒歌”“老歌”“新歌”“情歌”“喜歌”十一种歌曲,是作曲者在广西南宁采风调研期间,对传统民歌的一种总结性创作,其在展现广西丰富多彩的民歌资源的同时,也表现了当地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性格以及多姿多彩的生活。歌曲作为广西代表性文旅活动的主题曲,尽管没有一句歌词直接提及旅游或民歌艺术节,但却通过生动的情景构塑,体现了当地的旅游文化特色,从而起到宣传推广、吸引游客的作用。
2.歌词句式自由多变,富有表现力
歌词结构大多分为三类,分别为短字句式、长字句式、不同长短句式混合使用。短字句式字数上相对较少,结构简单,言简意赅,具有节奏性强、主题突出等特点。
《大地飞歌》的句式以七字句为主,如“牡丹开了唱花歌,荔枝红了唱甜歌”就是七字句,在歌词中类似段落出现了七次。同时,作曲者将不同的句式混合使用,使歌曲更具有表现力,歌词更富有活力,配合旋律展现出壮族民歌特有的魅力。作曲者还较为注重歌词的押韵,使语句抑扬顿挫,体现出极强的韵律感。歌词中句末的韵脚多落在“e、uo”等发音上,如歌词中的“歌、座、河、过、阔”,读起来朗朗上口,富含民歌语调的韵律美。
综上所述,《大地飞歌》歌词富有内涵,意蕴深刻,不仅继承了广西传统民歌的特点,同时进行了现代化创新转变,使歌曲朗朗上口且易于传播,还对宣传当地特色旅游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旋律特点
《大地飞歌》作为旅游歌曲,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还反映出当地的旅游文化与人文风情。其中,既包括歌词的表现,也包括旋律的编排。
《大地飞歌》歌曲采用民族调式,为常见的二段体曲式。歌曲的引子和第一乐段为民族调式中的五声羽调式。第一段音域不宽,有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展现民族特色的同时,也显示出人民的活泼好客和热情奔放的性格,旋律行进以级进为主。第二乐段转调为民族六声宫调式加变宫,旋律起伏较大,且突出旋律的对比。这一段节奏型多为八分音符,强弱关系为强弱次强弱,节奏欢快强烈,将歌曲逐渐推向高潮。最后的延长音展现民族特色的同时,也为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表现留有空间。歌曲整体的强弱关系为强弱次强弱的四四拍,曲式结构为二段体,第一段旋律行进中没有过大的起伏,音乐优美,节奏稳定,展现了广西人民愉悦欢快的幸福生活;第二段节奏加快,旋律行进逐渐昂扬,起伏较大,展现了广西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奋斗之情。
这首歌曲在旋律表现上属于典型的广西民歌,在展现广西人民热情好客的同时,也介绍了广西的大好风光,为宣传广西特色民族音乐做出巨大贡献,构成了独属于广西的音乐名片。
四、演唱分析
(一)演唱处理
《大地飞歌》作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代表性曲目,不仅在旋律编排上具有民族音乐的特点,在演唱方面也运用了民族唱法,以女声独唱为主,还可以加入女声小组进行伴唱。演唱过程中,需要演唱者始终保持气息稳定,注意音量强弱变化,以准确表达出不同的情绪。
开篇作为衬词的“哎,哩啰哩啰”,演唱要在高音区,需要音色统一有力,展现广西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气息方面需要保持流畅并且合理利用,描绘出广西景色优美、人杰地灵的感觉。开头的长音更能体现出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所以需要气息稳定且音色明亮。
歌曲第一段“踏平了山路唱山歌……多过了天上的群星座座”,既描绘了广西山水与田园景色,也表现出广西人民的日常生活景象。在演唱时力度要偏弱,不能过强,按照强弱次强弱的规律进行演唱。注意演唱时吐字清晰,节奏平稳。
第二段“牡丹开了唱花歌……长过了刘三姐门前那条河。”歌词中描绘的是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在演唱时需要注意词句的发音,唱出充满希望的感觉。尤其是韵脚“e”,在演唱时声音保持通透清亮,气息饱满不能放松。第二段是歌曲的重心,不仅要承接好第一段,还要以良好的状态引出下一段旋律。
第三段“唱过春歌唱秋歌……好日子天天都放在歌里过”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演唱这部分時需要情绪饱满,节奏欢快,表现出广西人民对音乐舞蹈的热爱。这一段唱词旋律起伏较大,需要调动起情绪,并与前两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四段“唱过老歌唱新歌……好歌儿越唱大路越宽阔”这一部分为歌曲的高潮部分,在旋律不断走向高潮时,演唱的力度也要不断加强,以力度的变化来展现情绪的走向。在结束句“大路越宽阔”情绪达到最饱满的状态,需要使横膈膜保持在紧张的状态,从而更好地歌颂人民在党的带领下走向繁荣富强的美好希望。在歌曲末尾,衬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展示民歌特色,衬词应该以最佳的状态完成演唱。
(二)演唱要点
《大地飞歌》作为一首以广西传统民歌为框架的新民歌作品,不同于一般歌曲。以民歌唱法为基础,但又一定程度地借鉴了美声唱法,在演唱时既要注意咬字的清晰,又要一定程度地结合广西地区的地方语言和腔调,以体现出广西民歌独有的韵味。在演唱时要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保持音色纯净、音域宽广、发声明亮的同时,也要展现出情感上的幸福、甜美、愉悦。基于此,演唱者在演唱《大地飞歌》时,应当注意一些要点。
首先,在正式演唱歌曲前,可以预先轻声清唱一遍,一方面可在这一过程中把握旋律,稳定心态,调整感情;另一方面也临时性地检查自身的嗓音状态,有助于在接下来的演出中更加流畅地演绎歌曲。
其次,在日常训练中要熟记曲谱,这是演唱歌曲的基本要求;在演唱练习时,要有针对性地对歌曲中的发音进行分析,抓住其中的重点,有助于把握演唱的力度,以准确表达歌曲中情感的转折。
最后,咬字是《大地飞歌》这一歌曲演唱的关键部分,民族唱法强调“字正腔圆”,咬字要清晰准确,同时演唱者又要适当变化,以体现广西民歌的唱腔韵味。演唱者必须注重咬字吐字,不仅要时常练习,还可以多观摩聆听歌手宋祖英的演唱版本,从优秀演唱中汲取经验。同时,也要注意音区的转换,以保证演唱时真假音自然变化,高低音灵活转换,使演唱效果达到最佳。
五、歌曲影响
(一)促进民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娱乐性的流行歌曲占据了乐坛的主要地位,民歌作为本土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陷入边缘化状态,受众也不断减少。究其原因在于:首先,缺乏时代性。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反映时代发展风貌的民歌却越来越少;其次,缺乏流行性。流行民歌并没有走进大众视野,缺乏广泛传播。最后,缺少文化性。一些新创作的民歌内容空洞、曲调单一,缺少文化内涵,没有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加以体现。在这一背景下,歌曲《大地飞歌》将通俗性、时代性、流行性与传统民歌结合在一起,不仅是对广西传统民歌的创新创作,也为我国民歌现代化创作和发展探索出了新的道路。
《大地飞歌》歌曲的传唱程度从侧面反映了大众对广西民歌文化价值的认同,为广西民歌面向大众化作出一份贡献。人们需要进一步关注如何挖掘广西丰富的民歌资源,弘扬宣传广西民族文化,增加民族自信心。
(二)促进多元化审美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搭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审美空间,囊括了各种不同的广西特色民族文化,代表性歌曲包括《盛世欢歌》《壮族敬酒歌》《蝴蝶吻花山》《梦壮乡》《抛绣球》《对歌》《红河水》《世上哪有藤缠树》等,这些歌曲多是根据原生态民歌改编创作,有一部分则属于创新创作,体现了广西传统民歌的艺术特色。而作为这一大型活动主题曲,在广西当代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地飞歌》,则为人们呈现了传统民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新的民歌审美形式,促进了多元化的民歌审美,也使更多人通过《大地飞歌》的广泛传播一定程度地了解我国当代的民族音乐文化,唤醒了人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记忆,感受传统民歌依然强健的内在生命力。
(三)加强文化认同
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不只展演我国本土的民歌作品,还有很多来自海外的优秀传统民歌及音乐作品,如印度尼西亚民歌、越南北宁官贺民歌、柬埔寨皇家舞剧等,通过对其他民族或地区民歌的展演,将以《大地飞歌》为代表的广西民歌放在中国甚至世界民歌的大范围内,实现以“他者”身份对本民族民歌的观照,有利于形成对本土民歌乃至文化的识别和认同,不仅可以使观众体会到多元的民族音乐文化,也能更透彻地理解当地人的思维习惯、行为意义和情感表达方式。当然,不管是作为民歌创作者还是观众,都要怀着开放包容的心态,这些不同地域的歌曲代表着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以及民族情怀,具有不同个性,但同时也具有超脱地域局限的文化共性,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六、结语
《大地飞歌》作为广西新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传统民歌如何融入现代化的作曲范式,实现新的民族音乐创作。从传统的原始歌圩中的民歌演绎,表达人们的“集体回忆”渐渐转变成欣赏歌曲的人民的“集体追忆”,当今少数民族音乐需要更多的认同感,而如何创新创作,促进民歌在当代的推广传播,还需要涌现出更多类似《大地飞歌》的优秀歌曲,拓宽大众音乐市场,同时也为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小勇.审美文化视野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
[2]赵玉萍.广西民族声乐演唱方式与审美特征研究——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主题曲《大地飞歌》为例[J].戏剧之家,2021(09):90-91.
[3]刘艺.宋祖英版《大地飞歌》的编曲艺术研究[J].歌海,2013(04):69-70+73.
[4]余雯.旅游歌曲艺术特点探究——以《神奇的九寨》《大地飞歌》为例[J].音乐创作,2012(12):128-129.
[5]李庆文.中国传统民歌传承发展中的几点思考[J].参花(上),2021(08):61-62.
[6]陈周硕.“大地飞歌”品牌视像传播探析[J].文化与传播,2019,8(03):42-49.
(作者简介:张沁月,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广西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理论)
(责任编辑 张云逸)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