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点”“线”相融

时间:2024-05-04

作为我国传统弹拨乐器的琵琶,具备技法丰富、个性鲜明、音色多变等多元特征,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力,将之融入乐队演奏中,能够提升合奏乐曲的艺术感染力,提高乐队演奏水平。但因独奏艺术与合奏艺术存在差异,在合奏中往往会受到琵琶个性过于突出、音乐过于多变的限制。为实现合奏乐中琵琶乐器魅力的有效融入,要针对性地强化演奏者的音色控制力、声部平衡力、节奏掌握力、视奏能力、气息及张力,进而在琵琶与其他乐器协同配合下实现合奏乐曲的完美演绎。

一、琵琶的艺术魅力

(一)具有生动优美的线性音乐旋律

作为我国传承久远的乐器,琵琶的演奏难度较高,但其艺术魅力独特,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琵琶音乐创作时,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审美特色,塑造了声线优美流畅、具有线性特征的音乐旋律。琵琶音乐采用的是以点成线、以点带面的创作手法,灵活地展现了传统音乐文化特色。琵琶音乐的创作与演奏,均要注重点线关系的精准把控、点面关系的合理处理,因此,琵琶音乐富有良好的表现张力。同时,由于琵琶演奏中多采用加花、抢档、让路、变速变奏或改变板式音色等技巧,可以呈现出颗粒性的声音特色。高音演奏时,音色尖锐且明亮,而低音演奏时则声音更加清脆,并且弹弦后具备较长的时值,所发出的声音也相对坚实。例如《琵琶行》巧用大弦及小弦,分別呈现了急与缓、嘈杂与静谧的场景,突出了琵琶音乐的独特音效,展现了鲜明、柔美的线性音乐旋律,营造了丰富的音乐意境,并塑造了意境多元的音乐画面,充分展现出琵琶的独特艺术魅力。[1]

(二)具有刚柔并济的音乐风格

琵琶音乐的曲风既柔美又刚健,具有刚柔并济的音乐风格,如《塞上曲》,乐曲中含有柔美的音符,突出了其刚柔交融的艺术特点。琵琶音乐风格受到传统音乐影响,沿袭了传统文化的中和特性,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并具有别具一格的审美趣味。根据音乐风格分类,琵琶曲风有文曲、武曲之分,前者节奏舒缓、音乐旋律极其柔美,并且注重音乐情境的塑造,具备极强的音乐表现张力。而后者节奏变化多端,常会运用复杂、高难度的演奏技巧,所呈现的音乐旋律激昂澎湃,能够营造出恢宏的音乐场景,并且戏剧性色彩浓重,能够充分彰显出琵琶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如《十面埋伏》,通过起、承、转、合的布局,长轮、绞弦以及夹扫、扫拂滚等多种演奏技巧的结合运用,分别塑造了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争战等不同场景,乐音激昂、音调多变,充分展现了琵琶的武曲风格,实现了刚柔并济音乐艺术魅力的完美呈现。

二、琵琶在民乐合奏中展现魅力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民乐合奏时琵琶的音色控制

乐队的演奏水平可以通过音色和谐性进行衡量。对于琵琶而言,音色控制属于重点与难点,因其具有点状发音特性,因此音乐个性化过强,难以与其他乐器融合匹配,加之演奏者自身技术水平不一、音乐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并且具备不同的情感体验,因而演奏时所呈现出的音色效果区别较大。为此,控制琵琶音色极为重要。

1.展开音色控制训练

演奏者的演奏水平体现在音乐优美度方面,合奏乐曲时,琵琶演奏者应形成呈现优美音乐的意识,掌握优化音乐弹奏的方法,注重日常练习,以此强化自身的音乐表现力与音乐控制力。在此过程中,应重点把控对琵琶音色产生影响的关键要素,一是指甲触弦深浅度,二是触弦力度,三是触弦速度,四是触弦角度,五是指甲触弦部位。[2]日常训练时,应先强化速度、柔性、松弛度均较为适中的音乐作品的音乐控制能力,在掌握此种音乐表现方法后,再加强虚与实、明与暗相交错的多变性音色的演奏方法,而后结合音乐风格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音色微调,以便呈现出音色的变化,以此保障合奏乐所要求音色的完美呈现。

2.强化音色辨识能力

音色的呈现与演奏者的音色辨识能力存在密切关联,为提高音色呈现效果,应在乐队合奏训练过程中,注意强化琵琶演奏者的听觉敏锐性,使之能够精准辨识出不同音色。同时,还要对合奏乐所蕴含的内在情感展开深入分析,并在精准的音色辨识基础上,运用良好的音色表现技术,尽可能呈现出契合乐曲情感内涵且优美动听的琵琶音色。演奏者要强化自身所运用琵琶演奏技法的科学性,并做到音乐结构的深入性、合理性分析,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通过调整触弦速度、角度、力度等,表现出感染力强、独具魅力的琵琶音乐,以便于突出琵琶乐器的声音特性,并保留琵琶音乐的艺术特征,实现琵琶与其他乐器的完美融合。

(二)平衡统一琵琶及民乐合奏声部的音响效果

乐队具备多个声部,所用乐器形制各异、材质不同,呈现出的音响效果也存在差别。在乐曲合奏时,每一个乐器均要协调好自身个性与所有乐器共性的关系,既要实现力度及速度控制方面的统一,也要做到演奏方法的统一以及弹拨音量大小的平衡,进而呈现出最佳的音响效果。

1.统一琵琶及弹拨声部的演奏方法

乐队合奏乐曲时,会涉及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通常情况下作曲家会要求所有弹拨声部共同完成旋律性乐段的演奏,这便要求弹拨声部中所有乐器均要采取相同的演奏方法,否则可能会出现声音杂乱无序、音色不够优美等问题。为此,在声部训练中,琵琶演奏者要采取与其他乐器相一致的演奏技巧。例如,旋律性乐段演奏时,古筝演奏采用摇指演奏,扬琴则以轮竹演奏,而阮、三弦、柳琴等其他乐器采用滚奏演奏,此时如果琵琶演奏者采用轮指演奏法,则会由于其五指轮换与其他乐器的拨片轮换产生频率及律动差异,为此,琵琶演奏时应换用摇指及滚奏指法,进而与其他弹拨乐器保持相同的演奏频率及音乐律动,以此提升合奏时的音乐呈现效果。[3]

2.统一琵琶与各声部的演奏力度及速度

合奏乐曲时,琵琶演奏者要统一琵琶及其他乐器的演奏速度及力度。琵琶独奏通常以单线条音乐旋律练习为主,因而日常练习中缺乏和声训练、伴奏训练。对于多声部的合奏乐曲而言,合奏时要根据合奏曲目的演奏要求,采取层次清晰的演奏方式。为此,琵琶演奏者应在分声部训练过程中实现速度及力度的统一,而后在速度及力度上实现与其他声部的全面统一融合。在此过程中,琵琶演奏者要树立统一速度与力度的意识,训练过程中,要注重统一指法及把位的准确性,注重触弦深浅及过弦速度的一致性,进而实现多首乐曲不同声部间的有机融合,实现琵琶艺术性的合理融入。

3.平衡琵琶及弹拨声部的音量大小

合奏乐曲时,各个乐器既要突出自身个性,也要与其他乐器保持统一,而演奏时弹拨声音的音量大小平衡控制至关重要。琵琶演奏者应对乐段、声部间的内在关联展开深度分析,结合乐谱要求,科学规划与控制演奏力度及节奏,找准音乐结构中琵琶声部所处的位置,做到各个弹拨声部间关系的有机平衡。当琵琶处于旋律声部时,可充分展现其个性魅力,增加弹拨力量,进而提高琵琶音量;而在两声部混合中,或是琵琶为其他乐器伴奏时,则应降低弹拨力度,做好旋律声部的铺垫或混音,降低琵琶音量,使之融入其他声部,以提升音乐层次的清晰度,保障音乐结构的合理性。演奏者要具备多声部、多维度思考分析能力,方能实现织体及和声的合理表达,从而通过琵琶声部与其他声部的有机融合呈现出更加完美的音响效果。

(三)保持稳定的演奏节奏

音乐情感的表达、音乐形象的塑造均要以稳定的节奏作为基础,为此,强化琵琶演奏者的节奏意识,保持琵琶演奏节奏的稳定性,是确保琵琶乐器与其他乐器完美相融的重要路径。

1.优化节奏控制技术

节奏稳定性控制的重要路径之一是强化演奏者的节奏控制水平。首先要求演奏者能够掌握好换把速度,精准完成大跳,并具备快速过弦的能力,以免合奏乐曲时,由于技术不到位而导致节奏出现起伏过大、疏密不一等问题。同时,还要着力强化琵琶演奏者的内心节奏稳定性。应在日常训练中采用节拍器展开节奏控制练习,演奏者应根据节拍器的声音频率,在心中默数节拍,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节奏律动,之后在不使用节拍器的情况下展开节奏控制训练,以提升其节奏记忆力、增强其节奏感知力,从而实现琵琶演奏者稳定控制节奏的目标。

2.强化节拍律动

为保持节奏稳定性,应在日常训练中注意加强基本节奏练习,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节拍律动分析,逐步强化琵琶演奏者的节奏意识。要根据节拍的不同,感受节奏的重音变化,进而强化对节拍律动的掌控能力。在完成四分之二拍、四分之三拍的节奏练习后,再逐步开展复合拍、混合拍练习,或是进行节奏变化更加复杂的变化拍练习。在开始一个新乐谱练习时,首先应对乐谱节奏进行全面分析,掌握其中重难点的节奏类型,并以节奏型为依据,结合逻辑重音,根据旋律发展趋势,对复杂性节拍的组合划分展开分析。如八分之五拍的节拍,有3+2、2+3、2+2+1三种组合划分形式,如果对此分析了解不足,可能难以做到对节奏的有效掌控。[4]

(四)提升视奏能力

为在合奏乐曲中巧妙融合琵琶艺术性,演奏者应具备良好的简谱视奏能力,应在日常训练时,注重不同调性的音阶训练。首先要认识基本简谱,明确高低音,掌握节奏对应符号,之后以相对较慢的速度展开练习,以便精准掌控不同调的音位,从而提升简谱视奏水平。同时,合奏乐曲时,存在转调多、临时性升降号的音乐作品,并且部分作品根本没有调性,因此,要求琵琶演奏者能够视奏五线谱。视奏练习时,应先从头至尾快速看谱,注意观察转调、力度以及节奏标记,也可自主标记以作提示。在视奏时,要确保意识先行,由意识引领手指进行演奏。若为首次视奏,应降低弹奏声音,并注意倾听不同声部间的关联,了解织体变化,以此明确琵琶在合奏乐曲时所处的位置。在经过长时间练习后,五线谱视奏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为合奏乐中琵琶乐器的和谐融入提供保障。

(五)加强气息训练

演奏合奏乐曲时,保证弹拨声部起奏的整齐性、气口的统一性至关重要,加之音乐张力决定着音乐演奏的表现效果,因而合奏时要注意调控呼吸并训练张力。

由于乐队属于一个整体,要根据指挥的呼吸律动,整齐划一地进行音乐速度、力度的调控,演奏者要与指挥保持相同的呼吸频率,进而在同步呼吸的基础上完成音乐内容的统一演绎。应结合合奏乐曲所蕴含的情绪,采取多元化的呼吸控制方法,在呼吸合理调控的基礎上实现音乐内涵的准确表达。可运用的呼吸控制方法较多,如屏气凝神法、音断意不断法,等等。[5]乐队合奏乐曲时,琵琶演奏者通过气息调整后,可根据呼吸调整音乐表情,并结合音乐律动规划利用气息,以此实现琵琶演奏时动与静的合理协调。乐队训练时,要将呼吸训练纳入重点练习范畴,在进行琵琶演绎时,演奏者需要深入理解音乐,并结合音乐节奏进行呼吸时间长短、频率快慢的控制,进而彰显合奏乐的音乐感染力。

(六)强化力度变化及音乐表现力训练

合奏乐表演时,能否展现出良好的音乐表现力与支撑力,取决于演奏者的演奏张力。良好的演奏张力能够提升合奏乐中所蕴含音乐情感的呈现效果,因此,对于乐队演奏而言,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加强琵琶演奏者的张力训练。在众多弹拨乐器当中,琵琶是一种具备多种技法的乐器,在训练中要加强对琵琶演奏常用技法的力度变化训练,并且要有针对性地强化演奏者的音乐表现能力。在音乐理解方面,每一个个体的理解程度均不一致,因而在演奏时所呈现出的演奏张力也各不相同。以乐队形式合奏乐曲时,琵琶演奏者要以指挥的音乐结构规划及布局为依据,按照曲谱上的表情符号提示,将自身情感融入演奏过程,进而实现演奏曲目的再创作,以便于采用快与慢相协调、张与弛相搭配的方式,以清晰的层次、丰富的音色演绎出变化丰富、具备一定张力的音乐作品。

三、结语

作为个性较为突出的弹拨乐器,琵琶的魅力在民乐合奏中的融合具备较高难度。因此,琵琶演奏者要注重日常演奏技巧训练,既要强化练习重难点独奏乐段,也要加强合奏、伴奏等多种不同音型节奏的训练,应结合关键影响要素开展音色控制力训练、强化演奏者的辨音能力,以提升其音乐控制力。同时,应统一琵琶与各声部的演奏力度、速度及方法,平衡琵琶及弹拨声部的音量大小,实现优化琵琶及合奏声部的音响效果,此外,还要优化节奏控制技术、强化节拍律动分析,以此保持演奏节奏的稳定性。最后,还要提升视奏能力、加强气息及张力训练,从而为琵琶演奏在民乐合奏中有机融合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关颖.琵琶在乐队演奏中的具体运用分析[J].戏剧之家,2021(18):70-71.

[2]李维路,赖一帆,张滢,等.琵琶在民乐队中的地位和作用[J].艺术大观,2021(15):20-22.

[3]黄驰云.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分析[J].文化产业,2023(10):43-45.

[4]冯纪元.琵琶演奏艺术的历史沿革、传承与创新探索[J].黑河学院学报,2022,13(09):147-149.

[5]袁飞.传统文化视域下琵琶音乐的艺术特色探究[J].黄河之声,2022(08):155-157.

(作者简介:东保吉,女,大专,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