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数字文化云建设的重要性

时间:2024-05-04

◎郑旭芳

一、引言

文化馆是我国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推动其数字化功能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趋势下,充分发挥数字化在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本文首先对文化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分析传统文化馆的不足,再对数字文化云的内容进行阐述,重点总结数字文化云的特点,分析数字文化云建设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数字文化云建设的建议。

二、文化馆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以及云技术在社会各行业广泛应用,文化馆越来越受到互联网技术开展的挑战。经济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使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抖音”“快手”等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改变了社会文化传播的方式,数字文化云技术带来的优质便捷服务更是颠覆了传统的开馆方式。文化馆作为提供群众文化活动服务的桥梁,为地方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服务效率和质量不高、宣传方式单一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传播渠道单一,宣传效果不佳。文化馆在策划组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时仅以小范围活动场馆公示及传统电视广播等形式发布,社会公众不能及时有效地获悉参与方式,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受众面,客观上限制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与此同时,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和宣传效应也受到了影响。

(二)受众群体单一,覆盖范围不广。文化馆开展服务,多以特定的对象为主要受众群体。如在某地某时段开展某项特定的展览、讲座、表演活动,以及特定的文化事项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缺乏宣传及传播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受众群体单一,覆盖范围不广,难以满足各层面群众的需求,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非常有限。

(三)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匮乏,文化活动落后于时代发展。“互联网+”在各行各业深入融合,数字化建设方兴未艾,而文化馆由于数字人才缺乏、人员知识更新缓慢、运作方式陈旧等原因,缺乏对现代技术的应用。许多文化馆在活动策划、宣传和呈现过程中依然拘泥于传统形式,无法给群众提供前沿的、先进的、新颖的文化内容,尤其缺乏数字化建设重要性的认知,没有对数字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设施给以充分保障。具体表现为一些地方文化馆没有官方网站,更不必说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

(四)硬件设施不足,数据存储条件亟须改进。群众文化活动日益增多,且丰富多样,所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存储,如文化活动中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虽然当前各地文化馆一直在投入文化建设,将基础设施功能向数字化转变,但数字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缺口仍然较大,尤其是对于基层文化馆而言,数字设备存在较大的资金、人才和技术问题,也缺乏由上而下的文化馆体系整合能力,如何将文化馆馆藏资源进行有效储存、共享已成为当前各级文化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内容

“互联网+”运用于文化馆建设,构成了数字文化馆的基本内涵。针对文化馆的诸多问题,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注入文化馆的未来建设,尤其是运用文化馆的资源库和各类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可突破文化馆传统传播方式的桎梏和参与群众受限的问题,可拓宽文化馆在场馆服务上的范围。可将文化馆各类活动的开展与互联网线上技术相结合,最终实现文化活动的数字化情景展现,既有线下丰富的活动支撑,又有线上灵活的交流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传播模式,可将文化馆公共文化职能在更大范围内便捷地提供给群众,并形成良好的互动,进而全面提高群众文化水平。

数字文化云糅合了“互联网+”的运营模式,从场馆建设的硬件设施、软件服务、资源共享和信息化思维四个部分来搭建,具体表现为集中式的硬件投入,连续性的软件服务支持,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思路,实现文化馆资源及文化活动的线上线下共享。同时,应用大数据对本辖区群众进行精确的数据库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结合区域内上下级联动的总分馆体系,形成域内域外的整体信息共享,推动全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开展更加精准、更加便捷、更加广泛的文化活动。综合现有国内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来看,重点在于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和文化服务的数字化,通过文化馆的官方网络云平台,以云计算、智能处理技术,将馆藏资源储存共享至网络平台,为公众提供数字资源查阅、下载,以及文化活动教学体验、线上线下互动等服务。数字文化馆建设要具备以下的特点。

(一)硬件设施的数字化。数字化建设的线上应用场景,与传统形态最大的不同就是将数字化理念运用于文化馆的日常工作中,引进现代化的数字场馆设施,打造数字文化空间,建构“一站式”的线上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将网络、数字活动场所及服务器等物联网设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环的局域网络,再通过互联网与外界实现联通。全面覆盖、便捷高速的网络条件是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文化场所的数字化交互系统建设必不可少,基于网络的视频、音频、图像和文字信息等的在线传输,可以高效高质地完成数字文化活动的交互共享。其他物联网设施,如线下一体机设备、PC段设备等均可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适度配置。

(二)传播渠道的数字化。数字文化云的传播渠道有赖于开放的网络共享平台,以及依托于此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微信、微博等,尤以新崛起的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网络媒体在文化馆日常工作中的运用,可以将丰富的馆藏资源在线上供公众查阅,打破文化馆传统服务的时空限制;也可以让公众全面、充分地参与文化活动,突破文化馆线下渠道和受众面窄的限制。数字文化云需要较强的运营团队维护、运营和推广,这对于文化馆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可以购买优秀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服务,由专业机构开发并提供客户端、App、微信公众号及抖音官方号等平台,实现演出、培训、展览等文化活动的线上信息预告、预定报名、交流互动等。数字化的信息传播渠道为公众事前了解、事中参与、事后互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极大地发挥了公共文化公益宣传的职能。

(三)线下活动的数字化。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的线上数字化直播共享及资源数字化是数字文化云提供文化服务方式的重要特点。数字文化云提供的活动是依托互联网的数据形式开展的,通过网络电视、视频直播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将线下的文化活动现场传输给群众,以直播的形式实时共享。现场活动还可以进行数字文化资源的云平台储存积累,群众在网络上可以随时点击重播。这样就打破了文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群众在选择的时候有了充足的弹性。国内数字文化馆试点单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创立了多家网络电视平台和网络直播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及数据积累。此外,有些文化馆还提供现场活动的特效加成,将虚拟空间与线下活动充分融合,以VR技术实现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的转换,创新了方式,改变了传统文化活动的刻板形象。

(四)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在数字化时代,文化馆资源的电子化、数据化成为未来文化馆文化创作资源整合、优化、积累的必然之路。传统文化馆囿于技术及条件的限制,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活动的信息无法保存,文化信息流失严重。大量的艺术档案、实物材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保管维护。群众文化活动日益增多,产生了海量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这些数据的储存客观上要求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化建设,将各类文化遗产(如戏剧表演、民俗文化影音资料)、文化活动以及收录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存储,收集保存于存储设备或云端,这样就可以使文化资源永久保存。通过网络或者文化馆数字设备(如一体机),群众即可便捷高效地查阅下载数据资料。

(五)总分馆模式下的文化云平台建设。传统文化馆由于地域、时间的限制,缺乏交流及资源共享功能。东部沿海省份进行的省级文化馆总分馆体系数字化建设,探索完善了数字文化馆发展的方向。自上而下地将国家文化云、省级文化云数据衔接,实现资源共享;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省市县乡四级文化体系架构,统一搭建硬件设施和网络设备,进行数字资源分类,加强科学管理,实现全省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共享。

四、数字文化云建设的重要性

(一)弥补传统文化馆短板,实现文化馆数字化转型。传统文化馆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群众多元化的需求。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顺应了科技时代的潮流,可促进文化馆工作的创新,大大提升文化馆的工作效能。数字技术可为文化馆的工作赋能,创新文化馆工作模式,从硬件设施、软件服务、资源优化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入手,丰富馆藏资源,扩大文化宣传的受众面,提高文化宣传的效果,弥补传统文化馆的漏洞,实现文化活动现代化、数字化的深度转型。

(二)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文化馆的数字设施和渠道,降低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门槛。如网络平台及新媒体平台能够贴近群众,实现直播互动和私信留言。文化馆工作人员统一分析、归纳、总结群众关心的、迫切需要的活动事项,并开展“订单式”的文化服务活动,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多样化的网络传输手段,也可以保证群众实时参与线下活动,实现线上线下的资源互通。此外,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电子化以及开放的数字网络平台建设,可以方便群众通过网络进行查阅和下载,也可以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推动文化工作的公益开展和推广,进而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活动建设,积极发挥文化馆的公益属性。

(三)提高数据分析决策,实现文化资源共享。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人才或者合作的专业机构进行文化馆资源的积累和优化整合,充分利用云技术、大数据技术,形成独有的馆藏信息资源,并进行细分统计、精准划分、个性数据呈现。这些数据结果有助于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文化服务的改进,使文化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此外,还可将文化工作开展的数据化分析结果,应用于文化馆内部的工作考核评定。

数字文化云建设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作用就是文化资源的共享。共享不仅是直接向群众展示文化活动,让群众直接参与,享受文化资源,更是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不同群众的资源共享。目前,东部发达省份进行的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正是基于共享理念,由省级文化馆统筹,利用互联网数字链接,建设了一套资源共享、数据互通的“一个省级总馆+数个市县分馆+若干基层点”的系统网络,逐步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共通共享,推动文化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五、数字文化云建设的建议

积极推动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是当前文化馆建设的重要工作,实现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软件服务持续更新以及馆藏资源的整合优化,充分发挥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要从以下几点来展开工作。

(一)转变思想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吸引专业人才。文化工作人员往往缺乏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视野,对大数据、数字化还比较陌生。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努力学习新技术,充分发挥数字化建设在文化活动中的作用。此外,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中,需要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搭建和持久的运营维护能力,这就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支持,因此,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中要长远规划,做好资金和人才的预算建设。

(二)统筹现有资源,丰富传播渠道。数字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文化馆的现有资源,既要把传统的文化活动做大做强,突出文化馆的线下实力,又要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发掘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模式。文化馆的现有资源在数字化建设中要高效输出,整合统筹,做好开放网络平台的档案功能。此外,要积极搭建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微信、微博等,进行新闻及信息发布,利用互联网新平台进行宣传展播,开展丰富的网络活动,逐步提高文化馆的关注度。

(三)参与数字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单一的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往往依照本馆业务需求进行开发,存在系统升级改造的迭代壁垒,不同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差异较大,数据兼容性较差,且存在功能单一,系统难以拓展等缺点。未来文化馆的数字化趋势一定是总分馆体系下的标准化模板化建设,因此,积极参与数字化体系建设,实现文化馆建设中的资源共建共享是很好的发展途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