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实践策略探究

时间:2024-05-04

◎赵雪

一、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基本做到了覆盖城乡,各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基本实现了社会面的普及,在村镇地区也普遍建成了乡镇文化站、村民自助图书室、乡村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机构和设施。各地“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深入推进,并积极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参观、鉴赏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的人次不断增加。同时,各地基层文化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各种优秀的文艺创作成果不断涌现,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投入正处在稳步增长中,形成了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把握中心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在群众文化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改进。基于此,本文从多方面探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并提出实践策略,以期为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二、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时代价值

(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当前,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而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却没有得到较好地满足。通过发展群众文化,引导群众组织和开展各项文化活动,能够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作用。因此,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满意度更是成为当下的时代性要求。

(二)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不仅要依靠学校时期的教育,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也是继续教育阶段帮助群众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形式。而这其中,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等文化场所的建立,以及书法、绘画等文艺创作活动和文化辅导、科普讲座等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起主动再学习、开展再教育的理念,并积极走进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学习先进的、有益的群众文化,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最终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

(三)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富含古代先贤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源,其经过历史积淀传承至今,形成了文化的宝库。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群众文化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运用价值,而群众文化的发展也建立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理念、艺术形式、审美观念以及节日民俗等沿袭至今,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而今也转化为具有表现力的文化符号,广泛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在为群众文化增添内涵的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符合当代社会文化和审美需求的现代性特征,并在群众文化的发展中进行创新性的再创作,不断推陈出新,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当前群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群众文化建设相关投入的不断增多,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已经基本形成了全国性的覆盖,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很多地区虽然积极响应政策,但在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上还存在区域建设不平衡、缺少科学规划等现象,并导致设施利用率不高,建设成果没有完全惠及群众。

1.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我国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设施建设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沿海发达城市中,公共文化设施不仅实现了全面覆盖,而且较为完善,文旅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市民文化广场、景观公园等一应俱全,使当地居民能够用到到优质的文化设施。而在欠发达地区,很多基础文化设施都是在政策号召和地方扶持下才逐步建设形成的,总体覆盖率和人均占有率都较为低下,因此当地居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仍然较为匮乏,质量不高,内容形式不够丰富。在一些落后的乡镇,只配备了基本的图书室和文化广场,不能满足村民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

2.基础设施建设缺少科学规划

当前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部分地区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建设的现象,缺少对文化设施建设的科学规划。文化设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因此应当以人为本,而不是仅仅从城镇建设的配套设施方面考量。有些地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缺乏相关论证和具体调研,结果所建成的文化设施脱离了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这使得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居民的文化生活形成了不协调的矛盾,设施设备空置,对居民缺乏吸引力,甚至针对这一情况,不得不对已经建成的文化设施重新定位,进行二次设计改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

(二)文化认识不到位

基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以及设施建设不平衡现象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各地区群众文化发展的差异仍然较大。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除了设施设备方面的劣势,文化意识还比较薄弱,这导致欠发达地区对群众文化建设重视度不够,规划滞后,且难以开展和落实相关工作,未能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健全的条件,缺失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思维。

(三)群众文化专业人才匮乏

当前,很多地区还存在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经费充足,设施设备健全,但基层群文机构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不到位,以至于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难以形成一支素质过硬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在一些基层文化馆中,支撑文化馆开展基本工作、提供群文辅导、组织文化活动的艺术骨干,还以在文化馆工作多年的中老年人为主,缺乏后备人才的储备。同时,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参与到群文工作中,造成人才断层的局面,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基层文化馆正常的业务开展,更阻碍了新形势下群众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

(四)群众文化服务模式亟须改善

进入新时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短视频平台兴起,自媒体发展迅猛,不仅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群众文化服务模式以文化馆为主体,而群众处于被动接受文化服务的地位,缺乏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在活动内容上往往以歌舞、绘画为主,活动内容与形式单一,这限制了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开展。当前,短视频平台在信息传播上的巨大优势,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观看各类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并且通过强大的社交功能,使庞大的用户群体产生了足够的黏性。但同时,短视频平台碎片化、短平快的传播特点,也使得很多用户局限于浅层的文化审美,缺乏正确的文化导向和深层的文化学习。而在这一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如何扬长避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实践路径,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短视频平台,创新群众文化服务模式,拓展活动内容,传播健康向上的正能量文化作品,就成为当前文化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大问题。

四、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策略

要使群众文化能够满足新形势下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就需要群文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新思维、尝试新方法、探索新道路,克服群众文化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和困难,不断推进群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一)促进群众文化均衡、协调发展

要缩小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区性差异,一方面要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并坚持文化馆等总分馆制建设,不断健全和推行馆舍的等级评估机制。基层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区域性中心,要逐级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基层文化馆要层层带动区文化馆以及乡镇文化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建设和完善,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重点抓好乡镇地区群众文化建设。乡镇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要把乡镇地区作为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重点,并在资源分配中给予适当的倾斜。要重视并推进乡镇地区群众文化的全面建设,以县级文化馆为主,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向下铺垫,进一步覆盖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方面的建设,并持续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同时,群文工作人员在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旅深入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把握机遇,紧随潮流,挖掘乡镇地区潜藏的文旅资源,开展乡镇文化旅游,打造乡镇文旅品牌,通过群众文化的建设,带动乡镇文旅产业的整体发展,通过双向推进,形成乡镇地区群众文化资源的持续拓展和再生,实现群众文化的长效发展,最终促进区域性群众文化均衡、协调发展。

(二)培养基层文化人才

要推进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持续发展,落实群众文化各项工作,专业人才是重中之重。文化馆要加强对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在文化馆内建立健全长效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引导馆内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学习,督促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坚持学习新理论、新文化的同时,鼓励其参与馆内开展的各类文化讲座以及培训班,组织其参加优秀文化馆的学习与交流活动,提升馆内工作人员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和其他地区的文化馆进行人才资源联通,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另一方面,要引导和扶持由群众组织的业余文化团体的发展。对此,要加强对本地区业余文化团体的管理,对每一个团体都做到事前备案和事后跟踪,建立健全团体等级评定制度,对团体的发展情况和活动水平进行科学评估。对水平落后的团体,要进行及时辅导,对潜力巨大或水平较高的团体,要加大扶持力度,分层次对业余文化团体进行激励或奖励,提高其进行群众文化创作、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要不断挖掘业余文化团体中有一定文艺水平的骨干人才,以及非遗传承人等特殊人才,要重点关注和培养,使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团体整体的发展。通过这两方面的共同培养,能够使基层文化人才不断涌现,推进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储备人才的接续,并有效发挥文化人才的力量,为群众文化发展增添活力。

(三)创新群众文化服务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群众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拓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互联网技术打破了群众文化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大大提升了群众文化服务的效能。群文工作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群众进行线上服务,提供咨询和辅导。同时,群众也可以在各种场合和时间内,通过浏览网页或网络社区、论坛等形式,随时查阅有关群众文化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各类信息。互联网技术也使群众文化服务从传统的文化馆占据主动地位的单向模式,转变为多向交流的模式。通过微信、QQ等网络通信软件或其他类型的线上平台,群文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和群众进行交流,传达群众文化的相关信息,而群众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群文工作人员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互联网技术也促进了群众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通过线上直播互动,群众可以远程观看文艺会演、群众文化辅导等活动内容,并获得相关的网络服务;通过数字文化云等先进手段,可以轻易地使群众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通过AR、VR等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呈现文化活动的场景架构,使群众在线上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新时期,要推进群众文化发展,就必须实行区域统筹,推进均衡发展,加强对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基层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的前沿阵地,在这一过程中要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政策落实,创新群众文化服务模式,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群众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