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崔花
我国目前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而群众文化舞蹈作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陶冶群众情操,以及提升群众审美素养的主要形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与支持。近年来,群众舞蹈形式也在推陈出新,并且积极融入各地特色文化,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开阔视野,站在长远角度去看待群众文化舞蹈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思路和方式的创新,促进群众舞蹈健康持续发展,为提升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是来源于民间,同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一种舞蹈形式,不同地区的舞蹈可以直观反映出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培养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群众舞蹈具有强身健体、改善人际关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增加群众幸福感的作用。同时,在跳舞的过程中,群众将注意力放在身体舞姿以及舞曲上,伴随着节奏来抒发情感,转移注意力,能够让身体得到充分的调整与休息,使身心在音乐和舞蹈中得到放松,进而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获得更好的精神状态。
在基层群众文化中,舞蹈是一种受众面较广的文化形式,是将群众作为主体,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标的群众性艺术活动。有别于其他舞蹈艺术形式,群众舞蹈的创作灵感多来源于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也可以将其归结为一种民间艺术。实际上,群众舞蹈是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和追求。由于群众舞蹈的群众性特点,准入门槛较低,即便很多没有舞蹈基础的群众也可以参与其中,属于老少皆宜的舞蹈形式。而且群众舞蹈也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非常适合老年人。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舞蹈的内容、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不断融入时代元素,贴近群众的实际生活,有效传递群众的思想,迎合群众的多元审美需求。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因此衍生出不同特色的群众文化舞蹈。就其类别来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民间舞蹈,是民间群体自发创作和组织的舞蹈形式,舞蹈动作取材于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简单易学,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1]二是社交舞蹈,作为群众舞蹈中的一项代表性舞蹈形式,受到了业余时间充足的老年人的喜爱。社交舞蹈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帮助群众之间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沟通,对改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三是校园舞蹈,此种舞蹈形式面向的是校园内部的学生群体,舞蹈充满活力,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方面大有裨益。[2]
群众舞蹈的特点也十分鲜明,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群众基础好。群众舞蹈动作来源于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舞蹈形式,相较于专业舞蹈艺术而言,其对于动作、技术要求不高,不需要过于深厚的舞蹈功底,以娱乐大众为核心主旨。群众舞蹈是面向群众,为群众表演的同时又有群众参与其中。舞蹈表演内容通俗易懂,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此,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支持。二是场地的局限性小。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专业性不高,动作设计简单易学,并不需要专业建造的场地支持,在广场、小区或是公园的空地上就可以组织开展群众舞蹈活动,所以其具有场地局限性小的特点。[3]三是参与人群、舞蹈种类均呈多样性。群众舞蹈的参与群体类型多样,各年龄、性别、职业的群体均可以参与其中,而且多数群众并没有深厚的舞蹈功底,仅仅是将舞蹈当作兴趣爱好。由于不同群体喜欢的舞蹈类型不同,而群众舞蹈的创作本质是强身健体、娱乐大众,所以舞蹈种类较为多样,不仅有常见的广场舞、健美操、民族舞和现代舞,还有探戈、华尔兹、恰恰等国标舞,可谓是百花齐放。四是普及性高。目前,我国群众舞蹈艺术的普及范围不断拓展,在全国各地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热闹的舞蹈,有成群结队的中老年舞蹈队,扭动着身体,直观地表达他们对舞蹈的喜爱。除了老年人外,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和学生也参与其中,群众舞蹈在各个年龄层逐渐普及。
在当前文化交融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中所存在的弊端也愈加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
目前,由于相关部门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重视程度不高,资金投入力度不够,难以为群众舞蹈创作提供物质支持,导致相关的舞蹈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很多创作者采风需要的经费、音响设备等均需要群众自费筹集,此种形式极大地降低了群众对舞蹈创作的热情,进而制约了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更高水平的创新发展。[4]
从目前我国群众舞蹈创作选材情况来看,选材单一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即便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拥有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因挖掘和融合程度不够,仍造成群众舞蹈选材单一的问题。[5]且很多地区的群众舞蹈并不具备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舞蹈创作人员并未深入当地群众实际生活,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精髓掌握得也不深入,以至于最终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缺乏地方特色,难以引发群众的情感共鸣,阻碍了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创新发展。
笔者经过调查走访得知,目前部分文化馆因为重视程度不够,专业人才队伍不足,导致很多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得不到专业人员的指导。文化馆的领导职能落实不到位,导致供群众展现和交流舞蹈技能的机会较少,相关的舞蹈演出或舞蹈比赛举办较少,也没有一个可供群众跨地域交流沟通的平台。此种情况下,群众很难深层次地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久而久之,参与舞蹈创作的积极性也逐步减弱,制约了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创新发展。
群众舞蹈创作时,应确定群众舞蹈作品的创作主题,如果主题模糊不清,将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创作思路和走向。因此,要充分契合舞蹈的形式特点来选择主题,并在掌握舞蹈类型和思想情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可以是某一种舞蹈形式,也可以结合多种舞蹈类型进行创作。同时,所编排的舞蹈动作主要以传递主题情感、动作简单易学为主。在情感表达方面,要保证舞蹈编排的层次感,如,层层递进去表达思想情感。此种方式能赋予作品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使其沉浸其中,引发其情感共鸣。[6]
在群众舞蹈创作中,创作人员要注重选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千篇一律。结合群众舞蹈的特质进行动作编排,有助于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让群众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与快乐。所以,群众舞蹈创作选材要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群众生活习惯、风俗文化中挖掘有价值的素材,这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还可以令群众感到熟悉、亲切,获得群众的喜爱与支持。[7]群众舞蹈创作人员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深入基层群众的生活中,通过高水平的艺术素养,敏锐地捕捉群众劳动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并结合群众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水平进行艺术加工,实现群众舞蹈的创新编排。在舞蹈选材过程中,还要注重舞蹈艺术元素的筛选,而非一味地将素材填充进去,要保证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谐性,在彰显舞蹈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群众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此外,为了增强群众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彰显群众舞蹈的文化特色,将传统文化融合到群众舞蹈的创作中也是很有必要的。创作者应深层次挖掘各地区优秀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将其作为创作素材巧妙地融入舞蹈中,进而创作出特色鲜明的群众舞蹈作品,以此来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
群众舞蹈音乐的选择也是一项重要内容,选择的音乐是否合理,旋律是否容易记忆和感知,直接影响到舞蹈作品主题思想的呈现,以及群众对舞蹈作品的喜爱度和参与度。群众舞蹈创作人员要认识到选择合适音乐的重要性,在确定舞蹈主题的基础上,通过合适的配乐呼应舞蹈,起到烘托主题、创设舞蹈意境的重要作用。首先,舞蹈音乐选择要符合时代发展,契合当代群众的审美特点和价值观;其次,舞蹈音乐要有节奏感,同舞蹈动作配合时产生韵律美感,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再次,音乐内容要积极向上,能够有机整合先进文化内容到群众舞蹈体系中,在提升舞蹈作品质量的同时,增强群众舞蹈艺术的传播效果;最后,挖掘区域特色音乐艺术元素,将其融入群众舞蹈创作中,彰显地域文化的魅力。可以说,伴奏音乐是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好的音乐有助于丰富舞蹈意境,提升舞蹈的呈现效果,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冲击,吸引观众参与其中,令舞蹈作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入人心。
群众舞蹈是依托群众日常生活而开展的舞蹈活动,欣赏者和参与者都是群众,因此,如何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一个关键点就是结合群众实际进行创作,如结合群众的舞蹈基础、身体素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兴趣特点等综合要素进行舞蹈动作的创新编排,尽可能编排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尤其是主题动作要“少而精”,再经过艺术加工整合来呈现舞蹈艺术效果。因此,专业的群众舞蹈创作人员在实际编排中,要深入基层群体,积极与群众沟通交流,反馈群众的看法和观点,从而创编出更适合群众的舞蹈作品。群众舞蹈想要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就要立足于群众,创新群众舞蹈的内容、形式和艺术价值,传递群众舞蹈的主题思想。
要想完美呈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就要加强对舞蹈创作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多途径吸收人才,老艺术家或高校毕业生均可充实到群众舞蹈创作队伍中来,以此来提升群众舞蹈创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创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以便能将更多的时代元素和先进技术融合到群众舞蹈作品中。另外,还应加强各地区的文化交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为舞蹈创作人员经验交流提供支持,使群众舞蹈创作人员相互取长补短,学习更多有价值的创作元素和创作技巧,最终创作出更符合群众期待的舞蹈作品。
为了提高群众参与群众舞蹈的积极性,要保持舞蹈活动的低成本运行,且增加更多的表演机会,以此来保证群众舞蹈活动的持续发展。在各地公共文化机构的支持下,定期组织舞蹈队伍下社区、下乡演出,或是参加本地区重要的文艺演出活动;借助赛事活动,提升群众舞蹈活动的档次,群众文艺活动组织者可以每年举办多场舞蹈比赛,促使舞蹈队成员获得更多的表演机会,增强群众舞蹈活动的亮点,进而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这些演出或比赛,不仅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进一步推动舞蹈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群众的审美水平逐步提升,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渐多元化。在此背景下,推动群众舞蹈的高水平发展,加强群众舞蹈创作创新成为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创作者贴近群众实际生产生活,合理选材和设计动作,并通过选择合适的配乐,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群众参与群众舞蹈活动能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还可以推动我国群众舞蹈艺术事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