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层文化服务模式实施策略研究——以临朐县蒋峪镇为例

时间:2024-05-04

◎刘志杰

一、引言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位于沂蒙山地区,素有“文化之乡”“小戏之乡”“全国文化模范县”“社会文化先进县”等美誉,但临朐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为开创出适合该地区实现文化小康的新模式,2015年,临朐县创新文化服务模式,率先在临朐县蒋峪镇实施了“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试点工作。“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当地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创造性地将文化基础设施与文化活动深度融合,为文化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办法。

二、“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实施背景

(一)活动单调乏味

各级政府制定出台文化惠民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近几年提出的“一村一年一场戏、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出版物数字化更新”等文化惠民工程,无不是贯彻落实“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集中体现。但是贫困地区由于资金投入及人员配备不足等原因,在日常开展的基层文化活动中,活动内容大多千篇一律,单调、乏味,没有自己的特色,对于普通群众来说缺乏吸引力。另外,政府开展的文化惠民活动往往集中在镇(街、园、区)政府所在地,较少能够进入村庄内部,普通百姓所能享受到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较少且形式单一,使得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单调,业余生活基本都是看电视、玩手机、玩棋牌、打麻将等,文化氛围淡薄。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引,一些内容低俗的娱乐活动便轻而易举地侵入群众当中,封建迷信活动和赌博等现象时常出现,群众迫切需要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来丰富业余生活。

(二)基础设施差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因为它不仅是促进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群众接受与了解文化知识的载体。临朐县多数镇(街、园、区)的文化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许多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总分馆中的分馆、服务点等文化活动场所存在着面积不够、活动室一室多用、活动室场所经常变换甚至没有活动室等问题。乡镇政府往往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由于基层文化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少能见到经济效益,所以当地财政部门对基层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很少,致使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甚少,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差且更新频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当地群众整体素质不高,又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管理水平不高

“重建设,轻管理”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很普遍,除了镇(街、园、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外,相关配套措施也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镇(街、园、区)文化站配有专职人员的比较少,加上部分工作人员工作繁杂,不但要负责文化宣传工作,还要承担当地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致使他们用于文化工作方面的精力有限,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综合文化站的工作,也未能充分发挥镇(街、园、区)文化站应有的职能。一些行政村、中心村虽然按照国家标准配置了分类图书、办公电脑、办公书橱、办公桌椅等基层文化设施设备,但大都堆积在某个办公室长时间不用,甚至被工作人员用于公共办公和私人物件使用。很多行政村、中心村没有制定综合文化站开放时间、开放项目等内容。基层文化设施设备没有专人管理,损毁损坏也不能及时修理,文化设施设备形同虚设。

(四)投入基层文化建设的经费较少

经费不足是当前基层开展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所遇到的一大难题。近几年,中央及省级财政部门虽然拨付了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地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临朐县财政基础比较薄弱,仅仅依靠上级部门拨款并不能够保障各项基层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月一场公益电影”在许多偏远地区是很难实现的。

三、“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的实施内容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1.净化环境,为“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建设奠定基础。按照“整治提升—提报验收—达标销号”的工作思路,临朐县创新开展“综合整治达标月”活动,对道路两旁及村内巷道、房前屋后的柴垛、垃圾堆等进行了彻底整治处理,达到标准的每一个村庄,经过验收合格后立即销号。“综合整治达标月”活动结束后,全镇面貌焕然一新。还投入500万元对镇村环卫设施进行配套改善,从附近村庄聘用保洁人员242人,将全镇76个建制村划分为312个责任区域,建立起“镇—社区—村—网格”四级保洁体系,形成了乡村卫生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实现了从重突击到重长效的转变。

2.治理水域,建设文体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投资1.8亿元对汶河、蒋峪河实施全面治理,组织实施了“四乱”整治、河道修复、建坝蓄水、生态绿化、公园建设等“五大工程”,配套建设了野趣探幽区、运动康体区、文化体验区、休闲游憩区和湿地风情区五大功能区。五大功能区的建设实现了各村文化娱乐健身场所全覆盖,每个村的文体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都成了各村文化活动的重要集散地,当地百姓平时在这里唱歌、跳舞、健身、游戏,改变了以往打牌消遣、吵架拌嘴的不良习惯。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培养了当地群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文化的影响使群众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幸福观,共享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另外,当地投资17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64个村级文体广场,最终实现了76个建制村群众性文化娱乐健身场所全覆盖。

3.整修道路,重点打造文明一条街。按照高标准规划引导、全方位养护管理的工作思路,当地政府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新建改建扩建同步走,先后建成蒋段路、蒋蒲路、常王路,以及李子行至西圈等13条共81公里的乡村道路,村村通柏油路的目标任务提前完成。[3]另投资300多万元,对每村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统一粉刷,统一制作文化宣传版面,统一安装,打造文明一条街,宣扬党的光荣历史、优良传统和执政理念,内容上涵盖了廉政建设、平安建设、中国梦、新二十四孝、环保知识、卫生常识等,强化“活力、创新、包容、厚德”精神、蒋峪精神、新风民俗等,实现一画一风景,一墙一主题,进一步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营造了广大干部群众讲文明、议文化、比整齐、比洁净的良好氛围。

(二)发挥当地群众主体作用,打造文化品牌

一是着力培养当地群众正确的文明观。结合文明一条街上的传统美德、文明风尚,蒋峪镇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开展四德建设,通过在全镇评选、表彰、宣传“星级文明户、五好村民”等先进事迹和优秀人物,引导广大村民的善德义举和文明行为,并积极参与到乡村文明行动中,努力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友好”的良好氛围。改进陈风旧俗,大力倡导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消费观,引导群众自觉崇尚科学、抵制封建迷信、拒绝黄赌毒。广泛开展 “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提升生活品质,着力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二是支持当地群众自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当地群众既是基层文化活动建设的受益者,也是主力军,大力支持当地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贴近日常生产生活的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真正参与到基层文化建设中去。当地政府利用各村文体广场,组织开展以“出彩蒋峪人”为主题的群众性文艺演出和展评活动,坚持村村发动,鼓励人人参与,将舞台搭在老百姓家门口,通过村级初选、社区选拔、晋级出彩、颁奖晚会等不同形式,让草根剧团“大比武”,民间艺人“大练兵”,实现农民的“戏”农民演,农民的“歌”农民唱,让群众动起来,让农村活起来,形成常态化活动机制。据统计,在“出彩蒋峪人”活动中,仅村级初选阶段,全镇参加演出的群众演员就有近4000人,为演员服务间接参与活动的达到2万人,每年演出120余场次,他们心无旁骛地搞活动,使镇村不稳定因素明显减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工作人员各负其责,提升管理水平

负责宣传和开展文化工作的人员,如文化站长、宣传委员等专职人员,从繁杂的事物中抽身,负责筹划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各行政村和自然村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活动室安排专人负责,落实文化基础设施的配备及维护工作。健全开放制度,加强督导考核,以制度来制约行为。例如,蒋峪镇薛庄社区的很多村庄,将尊老爱幼、邻里关系、助人为乐等内容都编入每个村的《村规民约》,并装订成册发放到每家每户,让村民们自觉地遵守这些制度,使得全镇上下仁孝氛围不断增强,形成一派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的景象,当地百姓素质明显提升。

(四)转换思路,多方筹措资金

当地政府积极开拓新思路,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着力解决当地财力不足的问题,全方位拓展基层文化服务的投入渠道,健全以政府为主、社会捐助、结对帮扶、社会资本参与的多类型基层文化投入方式,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基层文化建设中来。引导当地实力企业通过企业冠名和文企结对的形式参与进来。近年来,临朐县农村商业银行蒋峪支行、聚丰村镇银行蒋峪支行、蒋峪大集、潍坊圣安食品、华艺服饰等企业均有参与,提高了基层文化服务水平,加快了基层文化建设的进程。

四、“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的实施成效

“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解决了文化活动“水土不服”的问题。各镇(街、园、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创建各地不同的文化特色,以此适应不同地方的群众文化需求,增强了当地群众的参与度,调动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进而增强了文化活动的生命力,极大地改变了演员在台上演、群众参与少、演员比群众多的现状。

“三位一体”的文化服务模式解决了基础文化设施不足的难题。一些地区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办公场地不固定、文化活动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基础设施总体相对滞后。当地政府通过实施该文化服务模式,为每个行政村重新配置基层文化设施设备,解决了当地基础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

“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解决了资金投入多元化模式不完善的问题。基层资金缺乏导致进村入户演出少,基层演出活动匮乏,不少群众数年看不到一场戏。单纯依靠当地县级财政对基层公共文化的投入,难以满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后续运营的资金需求,在推行文化小康建设蒋峪模式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基层文化建设,做到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的多元投入,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五、对“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的思考

“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自2015年在临朐县蒋峪镇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其成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特性。

一是创新性。“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深层次挖掘了当地的文化内涵,创造性地将文化基础设施与文化活动深度融合,为当地文化扶贫工作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好经验、好方法。

二是科学性。“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运行以来,更准确地执行了上级“文化三下乡”、全省“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文化扶贫六大举措”“文化精准扶贫”等文件意见和精神,找到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与文化扶贫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合理解决了文化基础薄弱,群众参与度低等一系列问题,该模式促进了基层文化的蓬勃发展。

三是实践性。“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是在大量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做法,该模式贯彻了上级文化工作的要求,并及时运用到基层文化工作中,使贫困地区基层文化工作得到丰富、发展和迅速提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四是有效性。“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每个地区可以根据当地基层公共文化的实际情况,将文化基础设施与文化活动有效结合,带动当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种服务模式不仅能利用好当地文化基础设施,还能满足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文化需求的增长反过来刺激文化基础设施的改进和提升,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是示范性。“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运行以来,得到了蒋峪镇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充分肯定。该模式的主要经验做法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山东网、东方网、新民网、潍坊文明网、《潍坊日报》等媒体广泛刊登和转载,引起了极大反响,“三位一体”文化服务模式开拓了基层公共文化的发展新思路,给基层公共文化带来了新生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