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特级教师薛法根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在他质朴灵动的课堂中,我们能很鲜明地感受到他巧用课堂资源,激活生活经验——准确表达,突破惯性思维——精准表达,提供语言体验——丰富表达,提炼核心信息——唯美表达,为如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学生言语品质给出了实实在在的答案。他的课例极具参考价值,也为广大语文教师进一步思考语用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关键词:课堂资源 言语品质 薛法根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规律,尝试加入模仿、迁移、运用等语言训练活动,以帮助学生提高语用能力。但是,语文课上单纯的语言训练能否让学生提高语用水平?我们仍须打个问号。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以发展儿童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新理念。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聚焦语言文字,认读—识记—理解—运用一气呵成,帮助学生在迁移所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所进步,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上走个来回。使得语言文字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记忆积累,而是言语的工具,是感情的载体,是生活的媒介。在他的质朴灵动的课堂中,我们能很鲜明地感受到薛老师深度研读文本,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巧用课堂资源,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
一、激活生活经验——准确表达
当代语文教育家王尚文教授认为,文字表达要求的准确,其实包含两个方面的对象,即文字所描述的客观世界的情况和主观的状态,须两者都不走样。因此,为了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状态不走样,必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主观表达与客观生活相对照。
在执教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20 诚实与信任》一课时,薛老师指导学生写留言条的一段教学便是引导学生准确表达的典范:
师:猜一猜,我要给他留张小字条,会留些什么?
生1: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师:肯定还有更重要的几句话。
生2:对不起,撞碎你的反光镜。
师:有抱歉的语言,还有事实的真相。一看就让人感动的。
生3:要让对方联系自己。
师:有没有让车主感到温馨的。
生4:亲爱的车主……
师:为什么要说亲爱的?對陌生人不要过分亲密。
生4:您好。
师:可以的。还可以说怎样的车主呢?
生5:小红车的车主。
师:太冷漠。
生6:敬爱的。
师:像领导人。用“尊敬的”,表示尊重别人。
在这一小小的课堂片段中,教师的本意是引导学生说说留言条需要包含的几方面内容。但当一个学生说到“亲爱的车主”时,薛老师敏锐地抓住了这一课堂资源,将原本的教学设计先放一放,而是帮助学生来解决“如何准确称呼对方”这个写留言条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为了筛选出最为准确的一个称呼,薛老师分别用了“对陌生人不要过分亲密”“冷漠”“像领导人”这样的评价语,悄然无声地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教会他们面对陌生人,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可用“尊敬的”字样。
许多情况下的阅读教学无法提供真实的交际情境,没有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脱离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这样的训练是贫乏的,空洞的。阅读教学就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一个个语言文字放入动态、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实用的语用学习,才能帮助学生正确表达,提升言语品质。
二、突破惯性思维——精准表达
薛老师说,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品质,就要“堵”住学生的语言惯性之口。有时候,往往是这个“习惯”拖累了学生言语品质的发展。薛老师在教授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课文《19 我和祖父的园子》时,学生在描述“我和祖父”的关系时,总是说“好”字,这是学生思维惰性和惯性使然。于是薛老师故意说:“这个词比刚才那个词好多了。今后我们用词不要总是用‘好,好不好?现在不只用‘好了,那就好了。”学生在一片大笑声中,自然而然地打破了原有的惯性思维,精彩的词语层出不穷。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好”“坏”来做一切评价,用“弄”来表示一切动作,用“高兴”“难过”表示一切心情,却未自觉地使用更加准确的词语来加以描述、界定。这时教师该怎么办呢?薛老师在执教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课文《黄河的主人》时是这样教学的:
师:艄公是黄河的主人,因为战胜了黄河的险恶。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学习的主人,我们也要战胜学习当中的困难,解开学习当中的难题,克服自己学习当中的缺点。那你凭什么?说一个词。
生:勤奋、刻苦、努力、坚持、奋斗、认真。
师:有没有更深刻一点的?比如,我是个懒惰的人,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吗?需要什么?
生1:勤奋和刻苦。
师:我是个很笨的人,能不能成为主人?要凭什么?
生2: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生3:要有一颗改进的心。
师:改进,叫什么?
生3:创新。
生4:好学。
生5:上进心。
生6:好奇心。
……
师:黑板上写了这么多,够不够?当然不够。
要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凭借什么呢?学生听到这个问题,惯性思维便蜂拥而至:勤奋、刻苦、努力、坚持、奋斗、认真……这些词语都是大家一说到学习就会挂在嘴边的。于是,薛老师立即引导学生往深刻的方面想,并且运用了假设,帮助学生表达得更加具体、精准。这还只是精准表达的第一步。接着,薛老师请学生模仿书上的句式,将所说的词语进行配对,完整表达“我们凭着 和 , 和 , 和 ,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步骤看似是将先前学生说过的词语放到句子中再说一遍,实际是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先前的课堂资源,帮助学生筛选和整理词语,并引导学生寻找出像课文中的相对应的词语进行搭配组合,完善之前零碎的表达,进一步进行精准的表述。
在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不能只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走过场。如果学生表达只是原有水平的重复再现,那么这样的语言训练是无效、无用的。教师的教学就应该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培养他们由正确到准确,由逐步规范到不断优化的意识,这样才能精准表达,提升言语品质。
三、提供语言体验——丰富表达
言语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同样的一串字符可以表达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态;同样的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言语形式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可以感受到言中之意,言外之情,发现祖国语言之美,文字之趣,文化之妙。当学生获得的语言体验越多,理解把握的言语形式数量越多,程度越精确,他们选择的余地才越大,表达效果才越好。
薛老师在教授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课文《17 黄果树瀑布》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句式和要求,引导学生丰富地表达出黄果树瀑布的特点:
师(出示插图):看,这就是黄果树瀑布。一个字?
生1插话:美。
师:谁用语言来赞一下这个“美”?
生2:黄果树瀑布真美啊!
师:不用“美”行不行?
生3:黄果树瀑布雄伟壮观。
师:感情再强烈一点!
生3:黄果树瀑布真是雄伟壮观啊!
师:借你一个词“那么……那么……”
生4:黄果树瀑布那么那么雄伟壮观。
生4:(迟疑地)黄果树瀑布那么雄伟,那么壮观!(掌声)
师:再借你一个词“真令人……
生5:黄果树瀑布那么雄伟,那么壮观,真令人流连忘返!
生6:真令人沉醉。
生7:真令人心旷神怡。
……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要想表达黄果树瀑布的特点,一定可以用很多詞语和句式。可是在课例中我们发现,学生仍然会使用惯常的“美”和“真……啊!”这样的感叹句式去表达。这里除去学生的惯性思维在作怪外,主要还在于语言体验得少,言语经验积累得少。于是薛老师发现问题,立即在学生原有的水平基础上运用“借”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感叹句式,同时,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美”字替换成了“令人沉醉”“心旷神怡”等词,丰富了表达。
四、提炼核心信息——唯美表达
著名特级教师王晓春在《精致语文教学论》中提出了言语表现的审美性,美学大师康德把审美归纳为“鉴赏判断”。诚然,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谈“鉴赏”过于高深,但这并没有阻碍学生欣赏和感受课文中的美,提高对言语的审美。
案例一: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20 诚实与信任》
师:这个故事的题目,原来不叫诚实与信任,叫什么?(课件出示:比金钱更重要)
师:看一看,两个题目哪个更好一点?理由。
生1:因为“比金钱更重要”,也包括“诚实与信任”。
师:让人有想象空间。
生2:因为课文内容,主要讲了诚实与信任。
师:更直截了当。
生3:“诚实与信任”更好。因为作者留下了诚实与信任给小红车车主,小红车车主也信任他。
师:双方都是诚实与信任,这是故事的主题。
生4:“比金钱更重要”让人有特别想往下看的感觉。
师:吸引读者往下读。都不错。
师:两个题目都很好,因为更好的是故事本身,让同学有更多启发。这是一句格言。每一句格言背后不止一个故事,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但写在书本里,也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都在“题目”上下功夫。学生提供的题目都有一定道理,但到底哪一个更好,便是对语言审美能力的考察。教师在点评时并不愿意做“你好他好大家好”的老好人,而是提炼出学生发言中的核心,甚至一针见血,帮助学生唯美表达,提升言语品质。
薛法根老师作为苏派教学的杰出代表,其“清简、睿智、厚实”的教学风格早已深入人心。他在其质朴、清简的课堂中巧妙地运用好每一处课堂生态资源,发展儿童言语智能,为如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学生言语品质给出了实实在在的答案。这些课例极具参考价值,也为广大语文教师进一步思考语用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参考文献:
[1]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薛法根,等.文本分类教学——实用性作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3]薛法根,等.文本分类教学——文学作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秦玲,女,本科,太仓市经贸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