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我国文学作品发展的相互作用

时间:2024-05-04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五十六个民族既有地域特色,也有民族特色,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使我国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对我国的文学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并逐步发展成为影响人们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的一种主流思想。本文将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文学作品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文学作品 影响 作用

一、引言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那时候开始,我国的文学作品就已经向现实主义的方向靠拢。文学作品受到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现实主义色彩。作品的思想也开始注重表达作者的精神世界,并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不断进步发展的同时,其样式也越来越丰富,并对我国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作用。我国的文学作品及传统文化更多地繁衍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情感和不同地域的风俗特征,其既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也有浓重的人文色彩。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文学作品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其创作的文学作品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国之后的文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鲁迅、郭沫若、徐志摩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家,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散文、小说和诗歌作品。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次突破,其创作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和关注。究其原因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的社会现状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创作,使文学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性、民族性、艺术性。这些作品都在抒发着作家眼中所看、心中所想,在字里行间中表达出更加鲜明的艺术气息,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也使我国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传统文化影响着我国文学作品的方向

我国的文学作品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变得更加璀璨,流传至今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优秀的,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中庸》是我国古典哲学著作,曾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发展方向和思想内核都产生了很大的引导作用。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对人们的思想情感、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一些文学作品便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贵和、尚中”等思想,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民族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艺术气质以及品格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些文学作品也更好地传承了我国的民族精神以及传统文化特色。

在作家的文化精神和人生观念中,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自然无为思想,和庄子“物物而不物于物”的自然人生观念,也影响了一代作家以及他们的文学创作。其中,阴阳对立统一观念以及古典美学观念中“以善为美”的思想到今天还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活动和文化意识,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是一种高度崇尚自然、遵从自然的文化形态。《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曾表示自己对文学本质的独到体会:“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正如刘勰所说,老庄思想最初并不是作为一种学说,而更多的是作为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文化精神,这些生命体验和文化精神影响着作家的人生信念和创作观念。

(二)各地方不同的民俗文化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发展

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明古国,孕育出了不同的民俗文化,而这些有各自地域特征的民俗文化又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社会活动,使其地区的文化作品也因为不同的民俗文化而产生各自的风格。民俗文化推动着我国文学作品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最典型的就是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莫言所著的《红高粱》被广大读者和评委誉为“我最喜爱的作品”,文中真性情的语言使得这部作品刚一发表就广受大家的喜爱。《红高粱》的成功不仅在于书中人物直白的语言风格,更在于作者对民俗文化的深入了解,通过对地方风俗的描写,塑造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小说《红高粱》中,作者笔下所还原的景象充满了浓郁的风土人情,比如主人公九儿出嫁时大红色的花轿、盖头,酒坊里坛子酿酒、大碗饮酒的场景,都生动地表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这样的表达至今都让国内外许多读者印象深刻。

三、中国文学作品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学作品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韵味。我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不管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每一种文学作品都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在作家的笔下显现出丰富的历史文化痕迹,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底蕴。此外,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观点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特色,是支撑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强大力量。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作家通过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话语、行为等来表达当时社会的文化特色以及风俗习惯,为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以及思想道德的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那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代表着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脉络,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二)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我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产生的文化也不都符合每一个时代。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因为社会环境的改变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可以通过文字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告诉人们当今社会的变化,只有思想不断进步才能跟得上世界的发展。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充满豪情壮志的爱国文人不断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其在发展的道路上摒弃不好的,保留好的,才使我国传统文化在符合时代发展的前提下变得越来越优秀。

(三)促进民族和世界的文化交流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作品的价值还体现在促进人与人之间以及中国与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上,体现出了良好的文化交流作用。在龐大的文学体系中,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体现出了独特的文化交流作用,是促进华夏民族与国际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也形成了独具各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对文化有传播的作用,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了各民族之间,以及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距离。

我国藏族文学作品以其独具特色的民族个性以及文学模式,为我国文学的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比如徐怀中的《我们播种爱情》,是一篇具有藏族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作品以细腻的笔法对道德情怀进行了独特视角的阐释,将友情、亲情、爱情等一系列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又比如范向东的《高原深处的人们》等一系列代表西藏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也有很大的艺术成就。这些文学作品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学样式带向全世界,形成了独有的文学样式,推动了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的交流与融合,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关怀性、包容性,展现了人文主义特色,体现出中国文学强大的艺术魅力,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互帮互助、和平友爱。

四、结语

与西方文学作品相比,中国文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作品内容上具有强大的理性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色彩,更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学主流思想,象征着拼搏进取的精神,作品传达出来的是一种积极、健康、和谐的艺术氛围,展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及人文精神。总的来说,中国文学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的文化发展、艺术审美、主流思想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文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

参考文献:

[1]王德威.“世界中”的中国文学[J].南方文坛,2017,000(005):5-18.

[2]郭世轩.对话精神: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正能量与助推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70-74.

[3]胡安江.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就与反思[J].中国翻译,2018,39(06):18-20.

[4]张丽军.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四十年[J].河北学刊,2019,39(02):96-104.

[5]余静,刘晓黎.通过翻译讲述中国故事——戴乃迭当代中国文学英译研究[J].中国翻译,2019,40(06):109-116+192.

[6]谭佳.整合与创新: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七十年[J].中国文学批评,2019(03):23-29+156.

(作者简介:王珍珍,女,硕士研究生,百色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于美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