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滇东北高师院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满意度研究

时间:2024-05-04

摘要:本文以滇东北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的教学满意度数据为支撑,从学生对课程期待值、学科知识应用、教学内容满意度、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展开数据调查。既是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的反思。通过分析数据,总结学生、教师和人才培养方案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策略和路径,理论性地探索舞蹈教学手段创新、人文素养输出、个体差异关注以及个性保护等方法和手段,运用更灵活丰富的互联网方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成长。

关键词:教学满意度 学习效果 混合式教学 师范技能培养

基于目前滇东北开办本科学前教育教学的师范院校只有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此问卷以该单位为主体展开调查。内容涉及该校近十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年级跨度大,学生调查反馈结果分布呈年级分散,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学习效果和感受的反馈等内容展开。此项调查结果仅用于课题研究。

曲靖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前身是1987年招收的幼师班,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办学至今秉承“曲师”百年师范办学传统,始终坚持“面向儿童教育、研究儿童教育、服务儿童教育”的办学理念,是“云南省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平台、云南省綜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有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儿童教育综合实验实训中心。舞蹈课程教学是学前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该校学前教育培养方案,学生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学前形体与舞蹈特点与规律,掌握幼儿舞蹈、民族民间舞蹈的特征及动作要领等基础知识,具备儿童舞蹈的表演和鉴赏能力,还要掌握学前形体与舞蹈的组织形式和手段,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表现和组织舞蹈教学的能力。

一、调查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共有464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在校生338人,毕业生126人;回收有效问卷463份,无效问卷1份;男女比例为92.89:7.11。其中包含了卓越班级37人,普通班级427人(图1)。问卷调查涉及近十年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年级跨度大,教师流动问题突出,学生基础和知识需求比呈动态分布。

结合调查,学生对舞蹈课程最期待达成的目标是学习如何进行舞蹈教学,达到37.5%,其次是拥有较好的基本功,达到28.7%,而纠正形体和学习更多舞蹈作品的期待值相对较低,分别是18.3%、15.3%。这也说明学生在学前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普遍还是以岗位需求为主。在知识内容与岗位需求匹配度上的认知数据来源于部分已毕业的学生,认可舞蹈课程知识价值的有81.64%,因包含在校生选填和弃选等原因,不认可度数据笔者认为有失偏颇。

学生对舞蹈基础课内容的满意度为97.84%,不满意有2.16%(表1);对教师授课满意度为99.14%,不满意为0.86%(表2)。根据后续主观调查显示,学生不满意的原因为:第一,部分外聘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不符合学生期待,不符合学生专业认知水平;第二,教师关注个体差异的程度不够,个别程度较差的学生在课后复习的时间里,不能达到舞蹈课堂要求;第三,主要针对卓越班级课时量不够的问题展开,卓越班级舞蹈课时每学期只有18学时,学生认为远远不够。

基于舞蹈课程的实践性质,学生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课前预习时长达一个小时以上的有18.57%,半小时以内的有49.46%。课后练习时长达一个小时以上的有54.21%,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的有41.68%,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于课后练习,但是,学习内容完成度,却不乐观,全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只有29.37%,部分完成69.33%(表3)。说明课堂知识不太容易消化,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消化课堂内容。笔者认为,应该充分提高课前预习效率,教师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预习策略建议,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规律。

二、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存在问题

1.学生方面。学生对舞蹈课的达成目标期待值很高,也明确舞蹈课程于幼儿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对于课程传递的人文素养知识有理性的认知。但是部分学生对于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课堂教学环节压力过大,学习效率过低,不利于学习效果的良性反馈,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师方面。从调查问卷的反馈来看,学生对于部分教师的部分教学方式和手段不太满意,对教学内容的计划安排也了解得模棱两可,使得学生不理解教学计划的科学性,无法认识学习目标的完整性,也就不利于学生学习规划的养成。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口传心授”模式上,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学习的阶段性任务和教学大纲给学生解读到位,导致学生对未来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

3.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存在基础差、课时少、内容多、教学任务重等特点。教学任务的制订是根据教学传统和教材决定的,课时安排也根据培养方案进行,基于整体统筹,教学时长不便改动,但是卓越班级应该根据其定位和分类,慎重考虑教学课时的安排。另外,教学内容可以进行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应该更侧重于师范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间互动和师生间互动,关注用人单位的产出需求,动态性地调整教学内容。

(二)解决路径

1.提高课前课后学习效率。明确课前预习重点,提高课后预习效率。第一,由教师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预习策略建议,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预习重点,节约时间消化课后知识;第二,建立课后辅导的常规机制,利用“互联网+”思路,运用App实现远程辅导,随时监测学习效果和问题纠错,使得“课前—课中—课后”都有教师参与,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习效率最优化。

2.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存在课时少、内容多、教学任务重的特点,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只有通过混合型教学方式,才能缓解课时与内容的矛盾,改进单一的教学方式。舞蹈教学亟待解决的是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问题,当代大学生已经是00后,他们自我展示意识非常强烈,在技能型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前提下,教师如何立足于“互联网+”视野,调动课前课后有效时间,已经成为技能课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疫情期间,该校教师采用“雨课堂”+“微信群”+“腾讯会议”的模式互动教学,线上预习、线上辅导、线上专业知识拓展等方式,充分发挥大学生关注新鲜事物的特点,把碎片化学习融入生活里。但有学生反馈线上教学“缺乏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笔者认为,人文关怀应该是恰到好处、点到为止的教学技巧。教师在课堂环节中,增加师生互动的时间比重,感受人与人交流的乐趣,加强师生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反馈,是综合线上线下教学的各个特点的良性互动。

3.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师范技能。本课程内容区别于舞蹈专业的舞蹈教学,其特点在于适应学前教育应用型师资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建设上着力突出学前舞蹈教育化。第一,在课程内容选取上,侧重从科学训练方法、快乐的教学组织技巧、人文的教学环境切入,力求与人才定位和课程目标高度匹配。第二,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给学生提供教学试讲的机会和平台,利用课上纠错的契机,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引导学生从学科规律和特点出发,树立专业思想,培养高水平幼儿师资。

4.教师关注个体差異、关爱心灵成长。在个性化需求极高的当代,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已不是单一的知识接受,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师生情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支持,被多因素影响。对教师而言,增加个体差异的认识,关注少数人的成长,关爱学生的心灵成长,已成为教师必须重视的内容。对学习效果好的学生,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增加其学习量,加强学习质量,提高综合审美等内容;对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教师要考虑如何进行远程辅导,调动学生积极性。

根据高等教育的规律,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成为有用的人的过程,任课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成长导向,关爱学生的心灵成长,是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职业要求。在舞蹈课程中,以教师的角色,分辨学生的个性需求、性格差异对教师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是把思政课内容运用到日常教学中,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这本身就是师生共情的教学技巧。

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已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5G的运用将会彻底颠覆我们的教育观。今后,教师侧重的方向不仅是如何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应该包含深度知识探索、人文素养输出、多语境语言交流、个体差异关注以及个性保护等。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下,师者必然需要开阔的视野,以及具备不畏挑战的信心,用更多、更灵活的互联网方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钡.美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张珏璇,女,本科,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与舞蹈基础理论)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