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辰 高千喜
摘要:在高校育人实践环节中,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为学生打开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轨道,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方向做好先行引导。以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为主线进行大创项目的实践研究,挖掘大创项目中蕴含的多样化教育资源,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路径之一。将民族文化传承和大创实践有力地结合在一起,可增强高校育人实践环节的成效。
关键词:民族文化 大创项目 实践
立德树人不仅是我国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的教育之本。立德树人不仅要融入高校教学的各个知识体系中,还应作为学生的学习目的、教师的教学目标、授课的主要方向。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指引。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和国家中进行的,不同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后一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框架中,把传统民族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实践,以传承发展为实践主线,挖掘传统民族文化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厚植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弘扬民族精神这两者相结合进行实践研究,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
一、大创项目与协同育人机制
教育改革是时代的召唤和使命,如今的高校教育已经从“教学”逐步侧重于“育人”,从注重教师教学转变为注重“培养什么样的人”。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变得更加清晰。作为受教主体的学生,内心情感是否饱满又具有正能量,认知水平和专业能力是否达标,动手实践能力是否过关,这三项内容的共同考量变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协同育人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实践过程中人才培养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推动高校协同教育模式的发展和研究,有利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强化产教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一)新时代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开启了新的征程。高校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不仅要将专业课的知识内容传授好,还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协同育人的合并实现途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强有力的实践支撑。
(二)协同育人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向。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关键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主体可以展现自身的优势,整合功能与结构,加强人才的培养进程。将两者结合进行探索,可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知识,通过实践整体过程真正体会其中的内涵。
二、传统民族文化与大创项目的融合探索
(一)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体系。大学生作为时代新青年的主体,应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先行实践者。依托“三全育人”的教学目标,全体高校师生,特别是艺术类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对学科下的传统民族文化知识进行挖掘,将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润物细无声,传承发展民族文化,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
(二)探索与实践。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教师在传授和指导过程中的有效渗透,都可帮助学生加深内在文化知识的积淀,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之心,抒发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项目的实践,推动传统民族文化与大创项目实践的有效融合,增强育人成效。
三、萨满文化融入大创项目的实践研究
萨满文化是原始人类在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智慧之光,这一主要在白山黑水间延续下来的传统民族文化,其中的珍贵资产代代传承,被列入“非遗”名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把这些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非遗”精华作为大创项目的实践内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实践研究将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一)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增强全方位育人成效。依托于大创项目平台,将传统民族文化中提取出的萨满文化元素作为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主题,取材立足于吉林省地域优势,实践立足于固有的民族文化沉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推动高校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还可以使大创项目具备实践性平台,充分优化实践效果,这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将是一次扩大化的有利推动。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萨满文化主要发源和分布在东三省地区,不同省份的萨满文化特色也各不相同。这些地区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历史、文物古迹、装饰纹样和自然人文景观,都可以划归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实践载体。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实践,应按照新时代发展的新需求进行改变和创新,通过融合实践的方式替代传统刻板化的教育方式,优势互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二)项目内容资源整合,拓展大创项目实践途径。在萨满文化的延续发展过程中,以地域性、民族性等题材为创作元素的艺术家在国际上获得空前的成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更进一步地了解萨满文化,探究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在吉林省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动手实践的大创项目中,对传统民族元素进行归纳、梳理和总结,在原创设计中,融入吉林省本土萨满文化元素,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新元素或新载体,承接萨满文化。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考察市场前景及受众群体需求,逐步提升项目产品的市场价值。
(三)萨满文化设计元素。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一个分支,萨满文化在纹样表达上也与其他传统民族文化的表现风格相一致,常以“天神”“山神”“火神”“风神”和“雨神”为主要装饰元素,配以老虎、鹰和鹿神等动物图腾图案,传达出萨满文化的信仰与观念。已有的以萨满文化为切入点设计的系列产品中,萨满神服、神帽、神偶、图案等被用于服饰和工艺品开发,萨满神话、故事被改编成动漫影视。在具有萨满元素的系列衍生品设计中,产品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外,也要融入衍生品独有的美学特点。例如,萨满服饰独具特色,一些羽毛肌理和翅膀纹样的呈现,细节中富有变化,可局部应用在装饰品上。在产品廓形和色彩的调配上,可合理参照萨满文化中的标志性装饰色彩或元素进行设计修改,作为产品定稿参考。最终产品在给购买者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能完整地体现萨满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魅力。
(四)萨满文化融入高校动画专业大创项目实践。在艺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创项目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近年来,基于我国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动画公司逐渐增多,《功夫熊猫》《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产动画片的高票房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新一轮的动漫风潮,助推了高校动画专业的发展建设。但是,动画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留存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创新能力薄弱,作品原创水平还有待提高;课程衔接、教学设计缺乏灵活性,项目参与度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促使我国高校动画专业的发展逐步转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勵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以传统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大创项目与动画专业的实践环节相结合,可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协调统一。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可将所学内容进行延伸,以动漫人物或造型为框架,添加萨满文化元素,呼应当下动画专业、动漫产业的发展,也为其增添创新点。一是加入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二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项目的具体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提升项目完成度。学生能够了解大创项目的实际育人意义,提升自身的综合扩展能力,使自己不断成长和完善,最终拥有职业生涯中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萨满文化依托于吉林省文旅产业平台。萨满文化作为传统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迸发着生机与活力,这些都得益于文创产品普及和旅游业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市场和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张吉林省旅游业的新名片,领略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加强对萨满文化的创新和推广,可看作是推动吉林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之一,具有深远意义。将萨满文化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秀分支加以利用,结合动漫这一现代设计元素,为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拓宽道路的同时,以其为设计主题的文创产品借助文旅产业平台和途径进行市场推广,拓展了高校大创项目的最终实施方向,增加多种尝试渠道,也为吉林省文旅产业的成长带来新的生机。
(作者简介:李辰,女,硕士研究生,吉林工商学院传媒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育教育、满族服饰文化;高千喜,男,本科在读,吉林工商学院传媒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动画设计)
(责任编辑 冬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