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及历史意义

时间:2024-05-04

摘要:学堂乐歌是产生于中国清末民初,在新式学堂的乐歌课上所教授的歌曲。学堂乐歌以其独有的音乐特点和意义,在近代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学堂乐歌 音乐特点 历史意义 音乐教育

鸦片战争之后,许多爱国志士踏上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了激发中国民众(主要对象为青少年,新式军兵)的良知,创作并传唱爱国、反抗、自由、解放等题材的歌曲是当时社会的需要。

一、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

(一)创作题材的特点

1.学堂乐歌产生于新式学堂,当时之所以开设乐歌课,最大的目的就是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因此,学堂乐歌最主要的创作题材就是“爱国”“强兵”。在学堂乐歌中的体现有:夏颂莱作词的《何日醒》、石更作词的《中国男儿》等。还有一种教育青少年的“军歌”题材,如屈塬作词的《从军歌》等。

2.学堂乐歌的形成时期正是民国建立的初期。因此,推翻中国传统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也是当时社会对歌曲题材的需要。这些歌曲大都赞颂祖国的美好河山,也体现了当时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沈心工作词的《革命军》等。

3.呼吁妇女解放、倡导男女平等为题材的乐歌。我国的封建社会制度时间较长,其扎根之深,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自由,尤其是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女性。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女性的思想受到强烈冲击。因此,出现一批专门针对女性解放的歌词,如秋瑾的《勉女权》、沈心工的《缠足苦》等。

4.鼓励人们学习新文化、教育青少年热爱学习和生活等题材的乐歌。

(二)学堂乐歌的旋律曲调特点

学堂乐歌诞生时期是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起步阶段。随着我国与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西方音乐也在影响着我国的本土音乐。中国的很多音乐人开始将西方音乐与本土音乐结合进行创作,甚至直接套用国外的音乐曲调。学堂乐歌大多数是由现成的西洋曲调填中国本土的新词而改编,而由编写者自由作曲的歌曲很少。这可能与我国古代歌曲都是依曲填词有关,也与当时缺少音乐创作人才有关。

这一时期学堂乐歌的曲调大致分为四种:日本歌曲流行曲调,如《中国男儿》是根据日本歌曲《寄宿舍里的旧吊桶》填词,《何日醒》是根据日本歌曲《木南公》填词。西洋欧美歌曲曲调,如《送别》是根据美国奥赛威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跳舞会》是根据英国国歌的曲调填词。中国音乐人自己创作的曲调,如《美哉中华》《黄河》等。中国本土民间音乐曲调,如《缠足苦》《采莲曲》等。

二、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一)对当时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学堂乐歌的出现使得当时的政府对音乐教育有了新的观念、新的认识,对我國早期音乐教育启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儿童的普通话教育,当时的儿童普遍说“方言”,但是以歌唱的形式就必须用普通话。学堂乐歌出现以前,学校里根本没有音乐课,更没有专门的音乐教材。在乐歌课推行以后,很多音乐教师都着手编写音乐教材。如沈心工从1904年开始,创作并出版了《学校唱歌集》(1904—1907,共3集)等,老一辈的音乐工作者为当时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外,学堂乐歌是每个人都可以演唱的。激情澎湃的军队歌曲,反对专制特权的歌曲,追求解放追求自由的歌曲,等等,对当时激发全国民众的爱国情怀,追求自由解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对近现代音乐教育的意义

学堂乐歌造就了一批专门从事音乐教育的人才。这些人大都是留学归来的,他们了解西方的教育教学模式,有不少人除了精通音乐外,还精通其他学科。他们是中国首批能感受到艺术魅力的人,于是他们着手创办了一些音乐活动艺术沙龙,并积极投身于我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之中。他们所处的时期也正是我国音乐教育的空白期,这些音乐人才发挥自己所学,传授知识、创编教材,为中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堂乐歌的出现也加快了音乐机构的建立,音乐机构的建立为以后艺术学科在大学的落脚并创办专门的艺术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当时的“北大音乐研究会”“国乐研究会”等音乐机构,后来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也建立起来——国立音乐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忠,薛松梅.中国音乐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2]谢丹.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J].黄河之声,2017(04).

[3]黄艺琳.浅谈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01).

(作者简介:祁旭晴,女,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