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艾抚
听老一辈人讲,清太祖努尔哈赤登基以后,下了一道圣旨,把长白山封为“禁地”。不準百姓进去开荒种地,上山采集药材,下河捕捞鱼虾,把美丽富饶的长白山变成了围场。满清政府派来很多打牲兵丁,驻扎在抚松县南甸子的老营沟,专门给满清朝廷搜刮长白山的珍禽异兽和名贵药材。逼得这一带老百姓走投无路,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苦日子。
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向皇宫运送贡品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特别是狍子,从抚松到北京好几千里,得走个月期程的,什么肉还不都得臭了?所以,打牲兵丁命令长白山的猎户,在离老营沟三四里的东山上设了个狍子圈,方圆好几十亩地,四周用盆口粗、十几丈高的松木夹着。狍子圈里树木参天,野草丛生,小河流水淙淙……是天然的饲养场。谁打着了狍子,都得放进狍子圈里养着,等到大雪封山以后,把狍子宰了,肉和下货冻成冰坨,趁着道上有雪,用爬犁运到京城。
这年冬天,一帮打牲兵丁走屯串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诸猎户周知,五天之内,每个猎民交十只活狍子,违抗圣命者斩!”王命大如天命,平民百姓谁敢不行动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出来了。只要能打着狍子,什么办法都使上了,下套子套,用陷阱窖,连宿搭夜地狩猎。到了第五天头上,大多数人家还没交足狍子,大伙到一块儿合计了半天,也没招儿。乡亲们正在发愁,从林子里钻出来一个穿着黄袍子、头戴黄帽子的白脸小伙儿,走到老炮手跟前,笑呵呵地说:“你们愁啥?有什么为难事尽管说,我帮着想办法。”
老炮手就把打牲兵丁逼着老百姓打狍子的事说了一遍。白脸小伙儿一听气得够呛,安慰乡亲们,“不要着急,咱们想办法治治他们!”说完两只手在嘴上握成喇叭状,“嗷——嗷——”地学了几声狍子叫,把狍子从四面八方引了过来。不一会儿,就聚集了几百只狍子。白脸小伙儿折个柳条棍儿,在后边轰,狍子乖乖地在前边走,没费劲儿,顺顺当当地把这些狍子赶到狍子圈里。老炮手和乡亲们忙活完了,要找白脸小伙感谢时,却不见了他的踪影。
这回打的狍子真多!比打牲兵丁要的数多一倍还带拐弯儿,他们可以到上司那里去领赏了。
这天早晨,打牲兵丁的首领刚要叫人宰狍子,好往朝廷进贡,就见一个穿黄袍戴黄帽的白脸小伙儿进屋站在打牲兵丁首领的身边,恳求地说:“你行行好,把那些狍子放了吧。”
打牲兵丁首领忽地从炕上跳到地上,两手掐着腰,大声地骂起来:“蔫巴子!放了狍子,拿你们当狍子肉进贡啊!”说着,他伸手打了白脸小伙儿一耳光子,接着又叫打牲兵丁打白小伙四十大板,打得皮开肉绽,才把他轰出去。
白脸小伙儿一边往外走,一边嘟囔:“我不过就是和你们打个招呼罢了,放不放狍子在我,由不得你们。”
白脸小伙儿走了,打牲兵丁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该干什么还照样干什么。
说起来也怪,响晴的天,霎时间,漫山遍野起了大雾,对面不见人。这时候,就听狍子圈里轰隆轰隆直响,看圈的兵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蹲在障子跟前吓得筛糠了。紧挨着障子坐的兵丁感觉到盆口粗的木头直晃悠,从林子缝往里一看,啊!白脸小伙儿指挥那么多狍子用两个角撞障子,撞啊,撞啊﹗就听扑通一声,木栅栏倒了一面子,狍子蹿出来了。看圈的兵丁没命地喊:“不好了!狍子跑了!”
打牲兵丁首领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咋呼啥?狍子圈万无一失!那么粗的大木头,埋在地里四五尺深,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它拔出来?再说谁敢哪?”看狍子圈的兵丁跑回来报告,他才信以为真,脸顿时就白了,慌了手脚。因为跑了狍子进不了贡,要犯杀头之罪呀﹗
于是,首领带领打牲兵丁向狍子圈跑去。
首领看狍子从障子豁口往外跑,急眼了,命令兵丁堵住它们。兵丁们手拉手,肩并肩,围成了两道人墙,用尽了力气也堵不住。狍子连蹿带蹬,把人墙撞“散花”了。一顿饭的工夫,狍子就跑光了。兵丁们被撞得腿断胳臂折,有的当场送了命。活着的首领和几个兵丁知道惹了大祸,回去也得杀头,一头撞在砬子上,呜呼哀哉了。
后来,百姓说那个白脸小伙儿是狍子精,他是专门巡山的。打的狍子就是他给放的。这个事传到了满清朝廷那里,他们再也不敢派兵丁到长白山打狍子了。
打那以后,抚松镇老营沟和狍子圈就成为地名叫开了,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本栏责任编辑 象话)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