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孤独》的“秘密”

时间:2024-05-04

范晔

那是1967年。一位哥伦比亚作家完成了酝酿多年的小说,苦苦维持家用的妻子也松了口气。原本他计划半年完成,结果每天写作8小时,一写就是一年半。只是在准备给出版社寄稿件的时候,夫妇俩发现已经付不起邮资了。他们当掉家中所剩的最值钱的电器——榨汁机,终于把手稿寄了出去。阿根廷的南美出版社于当年将其出版,到了1987年,仅用20年的时间,这本书已在全球以30多种语言发行,共售出3000万册。

这便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在通常情形下,励志故事讲到这里就该揭示这巨大成功背后的“秘密”了。可惜我虽然忝为中文版的译者,却无法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因為就连作者本人也承认,他自己也搞不懂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会“像地铁站口的热狗一样畅销”。

有位作家朋友告诉我,《百年孤独》是他看过的最好的小说。当我好奇地问他好在哪里时,他沉吟片刻,给出一个颇堪玩味的回答:“信息量极大。”这倒让我想起鲁迅先生评《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把这个模式套用过来:一部《百年孤独》,作家们读出了全新的小说理念和写作手法——君不见莫言、余华、苏童、贾平凹、陈忠实等几乎一代中国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焦虑”),甚至文坛一度盛行所谓的“百年孤独体”;学者们兴奋地阐发小说中的微言大义,读出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兴衰演义,马孔多版本的警世恒言——君不见从《圣经·创世记》般的鸿蒙之初、世外桃源式的乌托邦,到现代工业文明的“侵入”,由之而来的冲撞、变迁、衰落,以至最终启示录般的毁灭殆尽;索隐考据爱好者们读出了数百年的哥伦比亚史、一部拉丁美洲史——君不见主人公奥雷里亚诺上校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从玻利瓦尔到切·格瓦拉等一系列“解放者”、革命者的化身与缩影;文学爱好者们读出了其中奇妙的文学之网——君不见贯穿全书的老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的羊皮卷隐隐在向《堂吉诃德》致敬,同为“文学爆炸”代表的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根廷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笔下的人物也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书中一一现身,俨然与真实历史人物相同。

《百年孤独》插图

《百年孤独》可以是一部魔幻小说,一部历史小说,一部言情小说,一部寓言小说,一部幽默小说……甚至有慧心的人还把它看成一部“孤独百科全书”,或“抵抗孤独方法大全”。它是一本书,也同时是许多本书。读者尽可以各取所需,各展所长,从自己喜爱或擅长的角度解读、剖析,却都无法穷尽。据说,这正是经典作品之为经典的标志之一。

每位读者都有自己的阅读理由和不可替代的阅读经验,每一时、每一地的读者所有的理由和经验合在一起,成就了《百年孤独》的神话。这么说似乎有些厚此薄彼,因为话说回来,全世界的喧嚣热闹也比不上书房的一灯如豆。自从1982年戴上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加西亚·马尔克斯经历了无数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辉煌岁月,或许他偶尔也会怅然怀念当年在墨西哥城的斗室中负债累累仍孜孜写作的日子。写作也好,阅读也罢,正如《西方正典》的作者哈罗德·布鲁姆所说,终究是“与自己的孤独相处的艺术”。

(飞 泉摘自东方出版中心《诗人的迟缓》一书,杨舒蕙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