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浙江: 干部退出机制『试 水』

时间:2024-04-23

浙江省遂昌县西畈乡原党委书记黄彤兴没有想到,当了10年乡镇领导的自己,有一天会因为年终考核不合格,被要求进入“后进干部培训班”学习。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其他8名干部,2名正科级,6名副科级。“下岗”后,他们被要求参加为期3周的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后,9人的岗位被重新安排:3名正科级干部转岗,4名副科级干部被安排到重点工程锻炼一年,排在末尾的两人改任非领导职务。

从2001年起,浙江各地就对不称职干部采取了多种办法予以调整。浙江温岭制定了领导干部辞职的13条标准,具体包括:严格任期制,让到龄的干部退出;落实审计制,让不廉洁的干部退出;推行评议制,让群众不满意的干部退出;实行淘汰制,让拖后腿的干部退出;完善考核制,让能岗不相适的干部退出;建立问责制,让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退出。短短几年间,温岭共有40多名各级干部辞职,39名干部待岗。

正是这些探索使浙江基本形成了领导干部退出机制的雏形。其实,早在1996年,浙江宁海县就开始了相关探索,创立了干部调整考核机制——“扣分制”。就像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要被扣分一样,当地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或在考核中成了落后的“慢跑干部”,也要被扣分。3年内累计扣分达到7分的,就必须递呈辞职书。中央党校党建专家王长江认为,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才能保持公务员队伍鲜活的生命力。“但这些做法是否可行有待验证,从全国的角度来看也没有公认的标准。”从浙江省两年来调整不称职干部的人数来看,调整比例并不算高。干部退出机制真正实行,最好的方法是制定明确可行的评估程序和进行公务员分类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