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莫小米
去年年底,接到朋友的电话,不像平时的从容聊天,那个电话是心急火燎的。
她说,你在媒体工作多年,新华社有关系吗?我说,分社有一点儿。
总社呢?没有。
外交部有关系吗?没有。
啊呀呀,愁死人了。
问清原委,原来是大好事。她的孩子硕士毕业,报考外交部,接到面试通知了;报考新华社,也接到面试通知了。
我说,恭喜恭喜,女儿多优秀啊,人家家长羡慕还来不及。
她说,羡慕什么啊,接下来的面试、试用期,淘汰比率仍然很高,上去的人肯定关系铁硬:外交部的子女、新华社的子女、中央领导的子女……唉唉,北京,一点都够不着,我给亲戚朋友熟人的电话打一圈了。还有,你估估看哪里把握大些,我们着重做工作,扎牢一头,可不要两头脱空。
到了今年1月,快过年时,朋友忧心忡忡的电话又来了,新华社有一点希望,但不能敲定;外交部嘛一点信息都没有,关系也找不到。你看怎么办?
看来,这个年她也过不好了,我拼命宽慰她也不管用。
朋友是劳碌命。女儿从小到大的学习,都是她操心。女儿上幼儿园时,她就帮老师的孩子织过毛衣,为此特意学来别致的花样。女儿升小学、升中学,包括高考,她都进行全方位考察,提前挑选学校、班级,拜托相关人士,建立良好关系。
过节送点东西那是小儿科,她是用心良苦的,曾帮助老师办过护照、打过官司、装修过房子……这样实打实地做过她才心安。
她的女儿果然步步顺利,学业优秀,各方面都很出色。她覺得,这一切都是自己铺垫的结果。
而现在,她总觉得该做点什么,不能听天由命,可这次她鞭长莫及了。
春节过后不久,她女儿打来电话,阿姨,两边都录取了,我准备去外交部。
又说,幸亏这次妈妈没有托到关系,其实每次我都跟她讲不用这样做,她总是一意孤行。这次我总算有个机会来证明我自己了。
(陈璐摘自《羊城晚报》2010年4月2日,童 玲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