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一篮枞果》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挪威少女达格妮是一位守林员的女儿,美丽的西部森林使她出落得像水仙一样清纯。18岁那年,她中学毕业了,为了迎接新生活,她告别父母,投亲来到了首都奥斯陆。
6月的挪威,已进入“白夜”时节,阳光格外眷恋这个童话般的海湾,每天都赖着不走。
傍晚,达格妮和姑母一家在公园散步。当港口边那尊古老的“日落炮”响起时,突然飘来了恢宏的交响乐声。
原来公园里在举行盛大的露天音乐会。
她挤在人群中,使劲朝舞台张望,此前,她还从未听过交响乐。
猛然,她一阵颤动,报幕员在说什么?她揪住姑母的衣服,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下面,将演奏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新作……这首曲子的献辞是:献给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当她年满18岁的时候。”
达格妮惊呆了。这是给自己的?为什么?
音乐响起,如梦如幻的旋律似遥远的松涛在蔚蓝的月夜中汹涌。渐渐地,少女的心被震撼了。虽从未接触过交响乐,但这支曲子所倾诉的感情、所描述的景象、所传递的语言……她一下子就懂了!那里有西部幽静的大森林、清脆的鸟啼、黎明的雾、颤动的露珠、欢唱的溪水、松软的草地,有牧童和羊群,有云雀疾掠过树叶的声音,还有一个拾枞果的小女孩颤颤的身影……她被深深地打动了,隐约想起了什么。
10年前,她还只是个满头金发的小丫头。
深秋的一天,小女孩挎着一只小篮子,在树林里拾枞果。一条幽静的小路上,她突然看见一个穿风衣的陌生人在散步,看样子是从城里来的。他望见她便笑了,他们很快成了好朋友。陌生人非常喜欢她,和她一起拾枞果、采野花、做游戏……最后,陌生人一直把她送回家。就要分手了,她恋恋不舍地望着他说:“我还能再见到您吗?”陌生人也有些惆怅,似乎在想心事。末了,他突然神秘地一笑:“谢谢你,美丽的孩子,谢谢你给了我快乐和灵感,我也要送你一件礼物——不,不是现在,大约要10年以后……记住,10年以后!”小女孩带着迷惘用力点点头。
时光飞逝,森林里的枞果熟了一季又一季,那位陌生人没有再来……她想,或许他早就把这事给忘了吧。
小女孩也几乎把这事给忘了。
此刻,达格妮什么都明白了,那曾与自己共度一个美好秋日的,就是眼前曲子的主人,尊敬的大师爱德华·格里格先生。
音乐结束时,少女泪流满面,她竭力克制住哽咽,弯下身子,把脸颊埋在双手里。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
演出结束了,达格妮再也抑制不住激动,她像一只羞红了脸的小鸟,朝着海滩拼命跑去,似乎只有大海的胸怀才能接纳她内心的澎湃。
在海边,在6月的“白夜”,她大声地笑了……
巴乌斯托夫斯基如此评价道:“有过这样笑声的人是不会丢失生命的!”
最初读到这个故事,我立即被它的美强烈地震撼了,被大自然的美、童年的美、少女的美,尤其被它通体洋溢的那股幸福感,旋涡一样的幸福……后来我才知道,大师赋予这首曲子的主題,恰恰就是“女孩子的幸福”。
这样的经历,对一个孩子的灵魂将产生多么高贵的影响啊!少女明亮的笑声中包含了多么巨大的憧憬,多少对生命的信心、感激和热爱……谁也不会怀疑,这个幸运的少女会一生勇敢、善良、诚实,她会努力报答这份礼物,她要对得起它,不辜负它!她绝不会堕落,绝不会庸俗,绝不会随波逐流……她会用一生来追求美,她会在很久以后的某个夜晚,深情地将这个故事讲给子孙听;她会在弥留之际,在同世界告别的时候,要求再听一遍那支曲子……
后代也将像她一样热爱这支曲子。和她一样,他们是不会丢失生命的。
一切美好得不可思议!
这是我所知道的、由音乐送出的最烂漫的花篮,最贵重的成年礼。而达格妮,也是世上最幸福和幸运的少女。
(梦一摘自山西书海出版社《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散文随笔自选集》一书,图选自辽宁美术出版社《新编黑白画理》一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