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赵 莹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人文素养培养在艺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赵 莹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人文素质的缺失正成为制约艺术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并与相关教学因素共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以此彰显出人文教育应有的价值。
人文素养;艺术职业教育
教育应以“育人”为本,而非“制器”,然而当前我国艺术教育普遍存在重“技”轻“文”的现象,导致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由于缺乏人文知识做基础,艺术类高校培养了大批只拥有某种技能的高级工匠或艺术工作者,这些人创造力不足,缺乏文化底蕴和活力。针对这些特点,就如何加强和完善艺术教育,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从词源学的角度看,所谓“人文”,古拉丁文意指人性、教养;我国古代则是指礼乐教化、人间世事、习俗人情等。而所谓“素质”,一般是指人在先天遗传基础上通过后天实践和教育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人文知识是学生对人文领域的基本认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心理等等,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2.1传统道德观念的缺失。目前总体看,大部分艺术类大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但在新的价值观念不断冲击下,传统社会道德观念已发生改变,加之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使部分学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出现问题,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2.2功利主义盛行。在当前艺术类教育中掺杂了较多的功利主义,艺术类大学生普遍认为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能带来价值的,就去学习,而那些与自身无关的文学、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则漠不关心。
2.3社会适应能力低。就目前艺术类教育现状看,教学中过度重视专业化,轻视人文素养教育的现象十分突出,培养的艺术人才普遍文化素质贫乏,知识面狭窄,责任感缺失,社会适应能力低下,难以融入当今的复杂社会。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外部环境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使事物发展变化。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分析艺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第一,多数学生文化课分数比较低。从以往的录取情况看,有些新生的文化课分数还不到200分。同时,高职院校的生源又比较靠后,本科录取完了才开始。这样,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自身的素质又比较差,导致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较为薄弱。
第二,受到社会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在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压力不断加大,使一些大学生的观念倾向于功利化。现在社会上艺术从业人员的收入较高,社会关注的程度也高,这些都使得一些大学生认为艺术专业很容易取得成功。有些大学生并不是真正的热爱艺术,比如素描专业的学生学画画,一开始还有耐心,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兴趣,到后来还是在老师的监督下才完成的作业。
第三,艺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不完善。有些艺术高职院校刚升格不久,办学时间不长,有些院校的工作重点不是在培养大学精神和人文环境,而是重在提高办学规模、提升硬件等方面。比如在一些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主要是想与市场接轨。在培养目标方面,过分关注就业率,专业课程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
“在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性是隐形的,然而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艺术教育远离人文,必然导致品味的降低,更会成为无源之水。”众所周知,传世的艺术作品一定是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如何让艺术作品通过适当的形式表达,体现出深刻的内涵,达到完美效果,都需要艺术工作者具备丰富的、多方面的知识。可见,人文素质知识对艺术的重要性。
首先,人文素质知识可促进艺术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社会适应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在社会适应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上,都对艺术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类大学生同其他大学生相比,更注重实践与形象思维,情绪化比较强,自制能力较差,面对来自社会竞争及自身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压力时略显茫然。
其次,人文素质知识可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体现的是对生活的升华,人文素养知识薄弱的艺术类大学生对人生理解深度不够,在艺术创新上也很难有新的作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既反映了艺术家对艺术的独特见解,也体现出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生活、生命、社会、世界的高层次理解。”一件作品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足够的人文素养知识为基础,才可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将人文与艺术融合,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5.1转变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艺术实践及各种社会活动,使其亲身感悟艺术的魅力、激发自身的想象力,进而提高其综合能力。
5.2优化艺术教育课程结构。人文素养类课程具有丰富性、经典性、综合性、多元性、国际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为艺术类教育提供更好的基础。要更好的发展艺术教育,培养更为优秀的艺术人才,在艺术类教育课程结构上要进一步优化,增加人文素养类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扩充其它学科的知识,扩大知识面,使艺术类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完整,进而培养与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5.3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强化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面,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有崇高的人格,用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教师要掌握更为全面,更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面,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最后,教师要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不断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及不断创新的能力。
[1] 艺术概论[M]. 文化艺术出版社 , 王宏建主编, 2000
[2] 展望二十一世纪[M].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 著, 1985
[3] 论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D]. 宁一伟.复旦大学 2012
H319
:A
:1672-5832(2017)09-0235-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