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

时间:2024-05-04

姚丁月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7)

论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

姚丁月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7)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毕生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因此这一思想不仅构成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而且也渗透在他的全部思想体系之中。正是着眼于人的解放这个根本目标,马克思“广泛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批判地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而形成超越前人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创建了科学的思想体系”。[1]在当前,认真研究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马克思指出,人的解放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性,使人真正成为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主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具体而言,人的解放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指人从自然力的盲目控制下获得解放,主要表现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自然力和社会能力、潜力和现实能力、体力和智力等。在这多方面的能力体系中,但与人的解放相联系,最为重要的还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马克思认为,正是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导致了分工的出现,而“分工使他变成片面的人,使他畸形发展”。[2]只有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劳动者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于自身,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要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作为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人才能从劳动中彻底解放,即人们从以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升华到作为生活目的的自由活动的生活享受,从争取自由的领域上升到在这一领域里人获得完全的自由。如马克思所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3]

其次是指人从社会关系的盲目控制下获得解放,主要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共同控制。“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4]马克思认为,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发展和解放首先是指个人通过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对象性关系的全面生成,人在社会关系上的全面丰富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但马克思同时指出,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并不就是人的发展的充分条件。比如说,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的“迄今为止最发达的社会关系”,却反倒产生了“孤立个人的观点”以及物性化的人格。在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在自己创造的社会关系面前究竟是它的奴隶还是主人.。因此,马克思强调指出,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发展和解放还必须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占有、控制和支配他们的社会关系,即社会关系外在性、异己性的消除。人们在社会关系面前不是受社会关系自发性和抽象性的统治,而是能自由自觉地加以调控并使之成为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条件。马克思说:“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5]因此,克服社会关系的狭隘性和对抗性,创建“为了人”、“属于人”的社会关系结构,是探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的直接路径。

再次是指从人自身的束缚中获得解放,主要表现为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人作为一独立存在的个体,他自身的特性一方面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象性的关系之中,另一方面也蕴藏在他自身的内部结构之中,即人的个性发展。

马克思认为,个性自由或个人自由是个人活动的自主状态,即人们摆脱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完全受偶然性支配的状态,它意味着从前完全受偶然性支配的人们的生存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们的自觉控制,“这种在一定条件下不受阻碍地利用偶然性的权利,迄今一直称为个人自由”。人的解放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劳动能力和社会关系解放的基础上,“有个性的个人”逐步代替“偶然的个人”[6]。马克思指出,在阶级社会中,个人隶属于一定的阶级,“他们的个性是由非常明确的阶级关系决定和规定的。”[7]因此,要实现个性自由和解放,“就应当消灭他们迄今面临的生存条件,消灭这个同时也是整个迄今为止的社会的生存条件,即消灭劳动。因此,他们也就同社会的各个人迄今借以表现为一个整体的那种形式即同国家处于直接的对立中,他们应当推翻国家,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实现”。[8]

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的实现即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为武器,站在人类社会历史总体发展的高度,把无产阶级的人类解放的一般历史进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阶级的政治解放——经济的社会解放——人的自身解放。“阶级的政治解放”是人类解放的政治前提;“经济的社会解放”为人类解放创造物质和思想的社会前提;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从而达到“人自身的解放”,即实现一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发展阶段,体现了历史的辩证统一,是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规律。

[1]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77.

[2] [4][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39.

[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6.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677.

[8] 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627

姚丁月(1994.02-),女,汉族,陕西渭南,研究生在读,西北大学,伦理学。

A81

:A

:1672-5832(2017)09-0253-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