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雷蒙·威廉斯文化视角浅析真人秀节目——以“我们相爱吧”为例

时间:2024-05-04

张埔琳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从雷蒙·威廉斯文化视角浅析真人秀节目
——以“我们相爱吧”为例

张埔琳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本文以真人秀节目为研究对象,以《我们相爱吧》为例,参照威廉斯的“文化分析”方法,对真人秀节目的文化现象进行阐释、受众心理进行分析、文化价值进行审视。在媒体塑造的拟态环境里,“真人秀”节目能满足部分观众的偷窥欲、从众心理,从而达到大众的狂欢,但另一方面,节目缺乏内涵,不够本土化等也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真人秀;文化分析;拟像爱情;文化审视

雷蒙·威廉斯作为“文化研究之父”,所提出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对后世进行文化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漫长的革命》(1961年)里,他曾提出文化大体包含三个事实内容,既理想的、文献的和社会的。以“大同社会”为例,《礼记》中曾说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是“理想”中的美好世界,也是大多数人对未来的期望及愿景。不管是哪一种文化,经过不断的编码解码,在反对、认知和接受的过程中,形成了动态的传统文化,所以选择威廉斯的文化分析作为研究参照,既是追本溯源,也是对当代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1 国内真人秀节目特点

雷蒙·威廉斯在《电视:技术与文化形式》中说到:“在物质基础与制作方法上探索‘摄像机眼睛’对日常生活的感受,从劳动中、社区生活中、或私生活中录制的语言新近受到青睐。”真人秀节目正是如此,2000年,“真人秀”节目引入中国,因其接近真实,贴近生活的特点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由此各类效仿节目也层出不穷。

(1)冲突性:矛盾冲突将节目剧情化,使情节跌宕起伏,引起观众兴趣,在满足观众窥视欲的同时,增加可看性。

(2)纪实性:在拟态环境下进行,用记录的手法进行拍摄,注重事件过程的展示,没有剧本,没有排练,一切自然而然。

(3)游戏性:因其没有剧本,在固定的整体大环境下,随性的发展,往往产生出人意料的结果,随着妙趣横生的细节刻画,不可预知的情节走向,把观众带入一个“游戏”般趣味的世界。

2 文化解读——以《我们相爱吧》为例

《我们相爱吧》是江苏卫视与韩国MBC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明星恋爱实境真人秀节目,把明星组合成假装情侣,进而给观众呈现他们想要看到的或是希望看到的,并在2015年6月获得北京国际影像展大学生最喜欢的十大电视节目。

2.1 明星效应。媒体通过大量的报道,塑造明星相关的气质形象,引导和宣传当下的潮流,将受众培养成追星族,进而培养忠实的“消费者”。因此节目对嘉宾的选择以精英角度出发,首选的是颜值高,知名度高的明星,在颜值担当的社会,能吸引住大部分粉丝及年轻人。

2.2 仪式化的娱乐节目。虽然强调真人秀的“真”,但是作为以获取收视率和盈利为目的的电视节目,会通过特定的语言,旁白,音乐等元素塑造媒介的仪式感,比如说片头片尾曲,主持人“李艾”的室内点评,特定的空间地点,任务设置,仪式化的进行顺序等。亲友见面、互相探班、拜见父母本来平淡无常的情侣相处被塑造了极强的仪式感,建立起娱乐大众、取悦大众的模式,吸引观众。

2.3 拟像爱情。“拟像”亦称仿像、仿真等,意味着摆脱了对客观现实原型的模仿而由技术符码逻辑生产的拟仿之物。

(1)构建虚实结合的梦境。明星是真实的,场景是真实的,爱情是虚构的,因为现实生活中完美浪漫美好的感情只是特例,取而代之的大多以更生活化的柴米油盐为主,所以大多数人会把对感情的期待放在明星身上,从相识相知再到相爱,扩大了感情的美好面。

(2)观众自我满足。节目拍摄文本简单,某时某地某任务,至于过程中节奏的把握由明星自己做主,但大多是符合观众期待的“偶像剧”情怀。节目中任重把自己打扮成林心如喜欢的“HELLO KITTY”人偶,满足了观众浪漫式的幻想,从而向往节目中虚构的美好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明星像普通人一样经历挫折和收获。

2.4 大众狂欢。当娱乐至上成为真人秀节目的风潮,如同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在狂欢节上,人们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生活在其中”。

《我们相爱吧》第一季乔任梁与徐璐仪式化的“假装婚礼”

3 启发与思考

真人“秀”的规则是可以作为引导道德取向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的依据,所以在迎合大众口味的同时,也应该制定好相应的规则和规范,进而有效地抑制节目品位低下的媚俗化倾向。

3.1 多元共存。“中国是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三元结构,要求历时性和共时性多元并存”。

3.2 本土化。我国的真人秀作为一个舶来品,大多照搬国外的内容,缺乏自己的思想和创新。制作方应积极探索并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其适应中国国情及观众的需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3.3 提升节目内涵。制作方在为大众提供娱乐,消遣的同时,也应该明确自己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引导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舆论,为观众提供有营养、有内涵的文化,而不是一味的“恶趣味”。

[1] 罗刚.文化研究读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

[2] Raymond Williams(雷蒙·威廉斯).电视:技术与文化形式[M].美以美会大学出版社,1992

[3] 李炳慧.伯明翰文化研究视角下的“非诚勿扰”[J].甘肃社会科学,2012(6)

[4] 杨柳.拟像爱情生产兴盛的现象批判[J].今媒体,2015(12)

[5] 周建军.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价值批判[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张埔琳(1994-),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新闻与传播硕士,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

G642

A

1672-5832(2017)08-0074-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