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玟蒂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不要轻易定位孩子
——把爱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李玟蒂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不断追求与母爱一样的教育。通过审视家长和老师定位孩子的做法,让老师和家长意识到其中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进行爱的教育,以期能够进一步认识孩子,为幼儿的成长创造一个真正充满爱的环境,并为他们的发展铺建更好的平台。
定位孩子;爱;爱的教育
有一个易犯的错就是成人常常为孩子给每一件事情下定义,并且在潜意识中也希望孩子能够理解每一件事情的定义,比如告诉他这是房子,那是狮子等。但是,当我们要孩子的观念不随着成长而发生变化时就等于在不断压抑孩子的发展。现在有一些老师或家长把对事情下定义的做法转化成定位孩子,从而抑制了孩子的成长,这更是一个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因此,笔者重新审视家长和老师对待幼儿的不恰当之处,重新看待对事物下定义以及定位孩子的做法,让老师和家长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在日常生活中重新认识爱、实施爱,给予幼儿爱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把毕生奉献于贫苦儿童的教育事业,他不断的在追求与母爱一样的教育爱,让幼儿从身边的环境中学到道德也学到智慧。裴斯泰洛齐的爱的教育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是无保留的爱。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他说:“我决心使我的孩子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无论儿童是否健全,是否贫穷,都用爱去激发他们的天赋和潜力,用爱使他们获得尊严与希望,用爱给予他们力量,不抛弃,不放弃。关心与热爱贫困儿童,是裴氏一生当中坚韧不拔的职责意识。用无穷尽的爱去关心儿童、热爱儿童、教育儿童,心中有爱,有儿童。其次爱使孩子重获价值观老师对孩子真诚的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把儿童从小的方面引入更广阔的世界。每一个老师不可能精通方方面面的知识,但老师的爱会激励孩子们去发现新事物,去了解所好奇的对象,去刻苦努力,收获新的知识,获得希望。
2.1 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定位
我们通常会听见家长在闲聊时总会不经意间谈论自己的或其他孩子,自家长对孩子有了自己各种各样的看法后,就进一步影响了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要求以及衡定的尺标。家长们心中都有一杆秤来评价孩子的各种表现。即使孩子做得再好,也会有偏离大人想法的区间。而且,如果孩子每件事都和我们心中所想的一致那岂不是很可怕?我们大人对孩子的看法以及定位就没有错误吗?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思。
2.2 幼儿园中老师对孩子的定位
在幼儿园内老师间也有这样的对话:“我觉得某某小朋友特别调皮,某某小朋友在绘画方面有所欠缺等”。作为幼儿教师不能轻易根据幼儿在某一段时间内或在某中环境下所作出的表现而定位幼儿。如果教师把某个幼儿定位为调皮捣蛋,那在教师的潜意识中就认定幼儿是顽皮淘气爱欺负其他孩子的幼儿,在他身上发生的“坏事情”多于“好事情”。当班里发生帮助小朋友拿水杯或者帮助老师擦桌子之类的“好事情”时,老师在心里的第一反应肯定不是那个顽皮淘气的孩子而是活动中积极回答问题、乖巧可爱,在老师心中是好孩子的幼儿。可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一点我感受颇深。
本科期间我在一所镇中心幼儿园支教的三个月中,园长根据园内情况把我安排到小一班。刚进入小一班时,我向带班的方老师了解了幼儿的大体情况。方老师和我说:“班内最调皮的小孩就是忠忠了,到处跑,不听指挥。”就连小二班的老师也跟我这样说:“你要注意看好你们班的忠忠,太淘气了。”当时在我的潜意识内就认为忠忠很淘气很顽皮。所以当我真正进入到小一班时,总会多留意忠忠的各种行为与表现。经过三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意识到我也犯了和带班老师同样的错误,用自我的意识去对待幼儿。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总结反思,发现忠忠虽然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较调皮,但是他身上也有其他幼儿身上没有的闪光点。他很聪明,懂得察言观色;很有创意,会玩各种小游戏;很孤单,也需要同伴。在家人面前他很乖巧。可是老师在评价忠忠时只说他很调皮淘气,是需要老师特别关注的孩子。一个如此的定位,很容易给新老师或者不认识忠忠的人在潜意识里就把忠忠归为“坏孩子”那一类,而发生任何好事情时都好像与忠忠无关一样,从来没有把忠忠考虑在内。
3.1 转变思考视角
从中世纪“小大人”的形象,到后来的“白板说”,到“儿童中心论”,再到当代的儿童观,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儿童观的变迁。不同的儿童观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历史之中,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因为怎样看待人,就有怎样的教育。作为幼儿教师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更新自身对儿童观、教育观以及教师观的理解。以孩子的立场思考在园生活的目标,所要达到的目标。从意义上去判断与以往生活中的区别、内涵、本质和属性。时刻警惕我们的思想以及外在表现形式。
3.2 有效的进行爱的教育
爱孩子不是全部的付出与接受,而是通过爱的环境的熏陶,真诚的对待孩子,老师和家长利用生活中的点滴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爱,也让孩子学会爱,知道每个人所得到的爱都不是理所应当的,应懂得感恩与回报。其次爱孩子不是一味的强调让孩子全面发展。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清楚全面发展是一个理想境界。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认真的对待每一次与孩子相处的机会,真诚的为孩子着想,为孩子每一次的进步而感到欣喜,看到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最后爱孩子不是以我们心中的看法去衡量孩子。在面对孩子时尽量避免主观为先,要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把孩子从内心的看法中解放出来,孩子只是孩子,孩子就是孩子,尽量做到尊重、理解与信任我们的孩子,让不同个性的孩子都充满自信。
3.3 关注孩子心理层面的需求
“解读儿童”、“读懂儿童”等观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如何从心理层面解读儿童的需求与发展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方向。教师要帮助孩子学会理解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情感,并用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以欣赏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关注其优点,接纳个体差异。
[1] 岸井永雄.未来的幼儿教育培育幸福生活的能力之根本[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110)
[2] 李介.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N].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10(4)
[3] 岳亚平,赵振国,王喜海,王峥.学前教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3-93.
G622
A
1672-5832(2017)07-023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