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曾必荣
喜欢听埙,尤其在夜晚。
初听埙在电视里。西安故都,新月如钩,灯火阑珊处,一袭白衫的中年男人,神情淡定地吹奏一只陶埙。那简单、朴质得如一捧泥土的乐器,竟能把人世间的悲、喜、苦、乐,演绎得淋漓尽致。就这样,一种旷古的音色,穿越千年的时空,撞进我的心扉。从此,长相守,两不忘。
埙,是“人类乐器的始祖”。《尔雅》注:“烧土为之,大者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秤锤,六孔,小者如鸡子……”属于古代八音的土类。听埙,最大的好处,可使人超越时空的羁绊,去探访古人。
洪荒岁月,刀耕火种的先民们,以埙声诱捕猎物、裹腹充饥;先秦的冷月、楚汉的烽火,有埙声陪伴,少了几许冷漠,多了些许的侠骨柔肠。尘土飞扬的历史,掩埋了多少英雄,却磨灭不了从埙声里流淌而来的英雄泪;大唐的明月,宋时的松岗,埙曲里可听一流的诗篇……
是的,塤曲是很诗词味的。它即能抒发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也能低诉小桥流水的隽永灵秀。它非诗,却能言志。《易水歌》的慷慨悲壮,最宜用埙来表达。它那低沉、幽远、荡气回肠的音色,将易水河畔,击筑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萧瑟与激昂,再现得淋漓尽致,如同身临其境。它非词,更善言情。《别亦难》的儿女情长,埙琴配合。埙,若才子的儒雅气度。琴,似佳人的似水柔情。这一主一辅,一抑一扬,把唐风习习的巴山夜、秋色浓浓的长亭外、独上高楼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些不舍和相思,转化成徘徊的埙声,幽怨的琴声,绕梁不绝。
听埙,可以怀古惜今。古人将埙声,誉为立秋之音。秋天是内敛,厚重,收获,又不失淡淡感伤的季节。这不正是成熟和完美体现吗?一如人到中年,步入了人生的大美阶段。
我愿人生时时“秋”,所以,尤喜欢在冬夏两夜听埙。
夏夜,暑热渐消,身体也慵懒起来。逛论坛、跟帖,没劲。写博文、玩游戏,无趣。听埙才是最佳的选择。
随着埙曲响起,心就沉静下来,思绪即可徜徉在《故乡的原风景》———那深蓝色的天幕间,一轮圆月银光奕奕,田园上的景物充满了诗意。星星眨着眼睛,应和着外婆的歌谣。萤火虫不时在眼前,忽闪忽闪地捉着迷藏。更有蛙唱虫鸣的天籁声,此起彼伏和着微风,带着露气,回旋在耳际,清凉了肌肤。
如今我身居城市,听惯了车声、急急脚步声,也听听埙声,脚步就会停一停,等一等落单的灵魂。
冬夜最好听《追梦》,像聆听一首旷达飘逸的抒情诗,牵引着
思绪,一步步迈向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青春的梦想就会明晰,赞美也好,感叹也罢,不仍怎样?只要有梦就好!漫长的冬夜,听一听《追梦》,听着听着,就会有梦在心底凝聚,翻滚,腾升……其实啊,埙,本无所谓忧乐,而是在于听埙的人呀。惆怅的人,在埙声里给灵魂找到一处休憩的家园;豁达的人,在埙声里更加坚定淡定和从容。
选自《江东文学》微刊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