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姜怡霖
(鲁东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1)
从2012-2014年中日的流行语看中日语言文化的差异
姜怡霖
(鲁东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1)
以中国的“流行语”和日本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分析2012年至2014年中国“咬文嚼字”和日本的“日本:新词·流行语大赏”中评选的流行语分析中日流行语适用范围的广度。发现,中国的流行语与日本的流行语相比,一个流行语通常具有广泛意义并用于各个领域。例如日本的“アベノミクス”、“カープ女子”、“壁ドン”等词只能指某一个现象或事物。而中国的“顶层设计”、“你懂的”、“中国梦”、“新常态”等则可应用于各个方面。
流行语;适用范围;广度
小论以2012年至2014年中国“咬文嚼字”和日本的“日本:新词·流行语大赏”为研究对象探究中日的流行语的文化差异。
1.1 中国流行语的适用范围广。从对2012年至2014年中国“咬文嚼字”的30个流行语的分析来看,每个流行语都可适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例如2014年的“顶层设计”的流行语是在2010年10月进行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此后,作为政治名词流行起来,后来广泛流行于经济领域,制度领域,社会领域等,社会领域等各个领域。“新常态”就是“新的常态”的意思,英语翻译为“New Normal”。原本描述的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经济复苏的艰苦过程。现在,“新常态”不限于经济范围,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例如,“立法先行是治国和政务治理的新常态。”、“平安和幸福是西藏的新常态。”等各方面的应用。“神器”本来是古代神话传说的措辞,“盘古斧头”,“补天石”等都被称为神器。因为古代人不能解决很多自然现象,所以相信神。现在,高科技也被称为“神器”。
从这一分析来看,中国流行语的使用范围确实很广。词语一旦流行起来,也运用于各个领域。
1.2 日本流行语的适用范围窄。日本的“新词·流行语大赏”发表的“十大流行语”的30个流行语中有19个适合在其他情况下使用,例如“メよ~ダメダメ”、“ありのままで”、“ごきげんよう”、“マタハラ”。比如,“ありのまま”原本就是迪斯尼·3D电影的『冰雪奇缘』的日本版的主题曲的题目“ありのままで”,其含有解放女性天性的意义,这对日本女性是一种精神上的冲击。与其讨好别人,一味地屈从社会,不如保持自身特色,活出自己的风采。其他的词则单指特定事物或者情况。例如“集団的自衛権”、“アベノミクス”、“ご当地キャラ”、“特定秘密保護法”、“PM2.5”、“iPS細胞”、“維新”、“LCC”、“東京ソラマチ”、“爆弾低気圧”。指特定的事物的流行语“妖怪ウォッチ”。指特定人物的流行语是“カープ女子”。
虽然十九个有广泛适用性的流行语在个数上来说已经过半,但远远不及中国的流行语中的普适性。
日本人的认真像德国人一样是世界有名的。而中国人自古则以“不求甚解”为人生境界。这或许就是中日流行语差异的原因之一。
2.1 从自然环境方面分析对日本人认真和中国人的“不求甚解”。日本是日本海和太平洋所包围的岛国。地基很不稳定,甚至连“地震国”之说。由于地震,产生各种各样的灾害。《日本书纪》中,有很多关于地震的记录,其中,允恭天皇的五年(四一六年)条是对于日本发生的地震的最古老的记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生活总是要认真考虑如何预防自然灾害。而且,因为日本的自然资源少,所以也必须认真考虑好好利用资源。自然环境的严峻是日本人对什么都是认真的态度的一个原因。与之相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和丘陵,高原占67%。盆地和平原占33%。地势并不那么平坦,但人口多居住在盆地和平原。中国的面积很大,物资丰富,所以中国人自古的意识中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则显得有些随意。
对自然的态度不断影响着中日人们的思维,渐渐形成了相应的性格特点。体现在词语中则是日语中词语意的对应比较单一、固定。而中文的词语的一词多义性则相对较多。
2.2 日语的特点,感性的具体的词汇丰富,理性的、抽象的词汇缺乏。日本文化总体轻视上形而上学。具体的表现是日本文化重视抽象。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视事物形而上学。重视丰富多彩的抽象化文化。往往从包罗万象的角度来对事物进行抽象归纳。
中国流行语的抽象性和在日本的流行语的具体性。例如,在中国的方位名词只是“这儿、那儿”,两个词表现。但是,在日本用“ここ、そこ、あそこ”三个词语表达。此外,中国的成语大多是抽象的,但日本的相似的成语大多是用具体的事物表达出来的。比如说,中国的“山清水秀”和日本的“山紫水明”可以对应。“清”和“秀”是抽象的,“紫色”和“明”是具体的。另同样的意义的成语用中文抽象的,用日语成为具体的。
中国的流行语可以一语多用表明中国人的思维能力是抽象的能力。相反,日本人思维能力则具有具体性。
结论
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语言一定是反映在某个时代的人们的思维。流行语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个时代的潮流的向导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以2012年至2014年中国“咬文嚼字”和日本的“日本:新词·流行语大赏”,选的“流行语”为对象,流行语的意思的应用范围比较发现中国的流行语应用范围广。日本的流行语则有很多只是针对特定事件或现象。这与中日所处自然环境和中日国民的思维环境都有关系。中国和日本是同处亚洲。文化、语言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1] 中野尊正、小林国夫.日本の自然[M].岩波新书,1977年.
[2] 王石敏.中日语言文化特征比较[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5):32.
[3] 赵蔚青.2014年中国の新语·流行語[J].日中語彙研究,2015 (4):255-264.
[4] 马丽梅.中国におけるインターネット流行語の現状と普及の諸要因[J].言語と文化:愛知大学語学教育研究室紀,2015(59):32.
G04
A
1672-5832(2016)12-0275-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