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时间:2024-05-04

黄青青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黄青青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数字符号和进位制的产生都是以人的身体结构和身体所表明的数量关系作为认知参照和基础,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互的产物,这种体验哲学基础上的认知促使具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是人类认知史上的进步。

具身认知;身体;交互;数字符号;认知规律

1 故事源起:数字如何起源

如今,阿拉伯数字已成为世界通用的数字。公元500年前后,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2 故事引发的思考

从汉语数字一至十、到进位制再到数字0的演变揭示了人类认知的进步。那么从语言学和认知的角度看,数字故事给了我们以下思考:数字符号是如何设计的?设计的依据是什么?0何以为空?中国古人创造了〇,表示零,它是怎么创造的?与印度的数字0有何异同?

3 数字符号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人的手指是天然的计算器,十进制就产生于解决手指计数的局限性。当十根手指都数完时,就要借用别人的手指,为了计算方便,就逐渐产生了“满十进一”的思想,这就是我们通用的十进制数的来源。

十进制思想产生于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构,那二进制又是怎么设计的呢?先民发现,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有无相生”,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无,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事物未形成之前那种混沌模糊状态,就以“--”记之,表示事物之未形成时的断断续续的柔弱状态。有,就以“—”记之,表示事物已形成那种浑然一体的刚强状态。任何事物除了可见的形体而外,还有不可见的“数”。有形之物好记忆,无形之数则易忘,所以才结绳以记之。

4 数字符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数字符号的设计依据是人的体验认知,即以身体为主体进行认知活动。从语言学领域谈论具身认知要始于Lakoff和Johnson(1980,1999)提出的哲学理论:体验哲学。

Clark(1999)提出了具身认知观的四个论题:(1)关注身体在认知实现中的作用;(2)要理解身体、大脑和世界之间复杂的互相影响,就必须运用一些新的概念、工具和方法来研究自身组织;(3)如果新的概念是恰当的,那么这些新的概念、工具和方法可能会取代计算和表征分析的旧的解释工具;(4)我们需要对知觉、认知和行动之间以及心智、身体和世界之间的区别进行反思,甚至抛弃这些区别。

具身认知与以往的传统认知不同点在于它强调了身体和环境在人之中的重要性。认知依赖于经验,而这些经验出自人类的身体。认知的结果是身体、环境和大脑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在体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叶浩生,2011)。从具身的维度看,认知是身体的认知,身体也是认知的身体。正如汉字数字通过手指来表示,表明身体是人类经验的基座,是符号隐喻化的基础。人类以自己的身体结构为参照,为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知觉经验,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手段。身体构造是人类认知的就近材料,可以说手指的存在具有语言性,可表示数字意义。

5 “0”何以为空?

数字“0”的本质体现了人类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印度人创造的数字“0”把正数和负数连接起来,正数序列体现的是物质世界,数字“1、2、3、4、5、6、7、8、9”都是人在观察体验物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揭示的是可观的物质世界的序列。而负数体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0”体现了虚无思想,是具有“中道“的“空”。

6 中国古人创造了〇,表示零,它是怎么创造的?

中国古人用算筹盘上留空位的办法来表示零,因为仅仅是一个空位而已,既然古书缺字却可用“□”来表示,数字间的空位,为明确起见,自然也可以用“□”表示,这就是用“□”表示零。在书写的时候,字体常写成行书,为书写方便,“□”也就顺笔画成“〇”。

7 “〇”与印度的数字0有何异同?

“零”字的本义其实并不表示空无所有的“〇”。我国用圆圈“〇”代替“零”与阿拉伯数字“0”有不同之处在于,圆圈“〇”仅仅表示一个空位,并不是个数字。

印度人对“零”的最大贡献是承认0是一个数,而不仅仅是空位或一无所有。印度人创造的零字,其原意是“空”或“空白”,这与印度的文化与宗教思想有关,把印度文化推演到数字上,便可发现佛教的“空”和印度教的“梵”,可以推演出数字的0,而世间的物质世界便是正数序列,而负数序列代表了人的精神世界。

8 总结

数字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人类认知的进步,这种基于人的体验的认知扎根于环境,是一个身体、环境、认知相统一的系统结构。认知与身体密切相关,是我们的身体作用于客观世界,从而塑造了我们的知识。而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人类从具体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形成一系列复杂的概念,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研究思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4):153-160

[2] 王寅.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J].哲学动态,2003( 7).

[3] 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上海大东书店出版,1931.

[5] J.Dewey,“The Theory of Inquiry”,in The Later Works of John Dewey (Vol.12),B.Jo Ann (Ed),Carbondale: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91

[6] Clark A.An Embodied Cognitive Science[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1999(3).

黄青青(1993.03-),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B221

A

1672-5832(2016)12-0287-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