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贾智超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湖北省丹江口市家庭农场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贾智超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家庭农场是现阶段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代表着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影响了家庭农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文章在对湖北省丹江口市家庭农场发展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土地流转程度低;政策扶持缺位;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低等。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与创新的对策和建议: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定财政扶持政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家庭农场;影响因素;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较为复杂,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较为迫切,但规模小、分散化、兼业经营的农业经营模式较为突出。加快农业发展与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举措。近些年来,我国家庭农场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
湖北省丹江口市属于山区城市,土地面积31.21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07万公顷,水域面积5.06万公顷。山水面积较大的土地结构特点,对农村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乡镇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可用资源不多,专业大户较少;同时,山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大对未来扩大养殖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前景。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种植大户233户,畜禽养殖大户7510多户;渔业养殖大户1100多户。湖北省丹江口市家庭农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截止 2016年10月中旬,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达到268家。目前从事种植业的家庭农场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干果等产业,养殖业主要集中在家禽、水产、生猪以及少量特种养殖等行业。从土地规模看,平均规模较小。
2.1 土地流转程度低,家庭农场主获得适度规模土地的难度较大
目前,我国给予农民的基本生活、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水平比较低,使得主要依靠土地产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广大农民担忧自有土地流转后失去基本生活保障,这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同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土地权属模糊、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土地流转率偏低等问题。
2.2 扶持政策缺位
家庭农场作为新鲜事物,在认定上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但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有所发展。一些在土地流转、水利设施、农产品销售等农业生产上的难题,仅仅依靠单家独户的家庭农场难以应对,特别是地方在农业发展实践过程中对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还不够明确,发展家庭农场的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投融资政策激励措施等还缺乏可操作性,这将制约着家庭农场的发展。
2.3 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低
一方面,家庭农场主多为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使得家庭农场的发展缺乏人才支撑,许多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农业技术都难以得到有效推广,许多农场主缺乏质量观念、品牌意识,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加快农民培训,提高家庭农场主的文化水平、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另一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也存在诸如思想观念重视不够、培训资金严重不足、生源组织困难、培训项目缺乏创新,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
3.1 创新土地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就土地流转制度而言,目前尚未形成清晰而成熟的制度框架,农民利益不断流失。土地流动和集中还未找到可依循的路径。土地流转制度的关键是让农民在不以土地为生存条件的前提下,自愿出让土地使用权。各级政府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城镇化进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转化为市民提供更大的转移空间,使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具有现实的基础和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创新土地流转制度,保护流出地农民的权益。各级地方政府要大力推进土地确权工作,明晰土地权属关系,明确土地财产权属性,为促进土地流转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价格机制,使流转土地的价格能根据土地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保证流出地农民正当的租金收入。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允许农民“带地进城”,为保护农民权益、推进土地流转提供法律支撑。
3.2 制定财政金融扶持政策,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首先,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将家庭农场的扶持细则进一步细化,鼓励将新增加的农业补贴、农业补贴的专项资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向家庭农场方向倾斜,减免家庭农场税收。其次,要加大对家庭农场的金融方面扶持力度,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和资金短缺的问题。最后,政府财政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
3.3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需要既懂得经营管理又懂科学技术的高素质农民,这就需要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家庭农场主及其成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首先,要以种养大户为重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其次,要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对职业农民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另外,还应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比如采取送教下乡、进村办班、半农半读等多种形式,采取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相结合的办法,让农村青年和农业经营骨干就地就近接受正规化、系统化职业教育。
[1] 黄延廷.家庭农场优势与农地规模化的路径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2010(05):20-23.
[2] 钱明,黄国桢.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294-297.
[3] 郭庆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及成长的制度供给.中国农村经济,2013(04).
贾智超(1987.12-),男,汉族,十堰,硕士研究生在读,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F323.9
A
1672-5832(2016)12-0294-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