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

时间:2024-05-04

屈永侠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92)

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

屈永侠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92)

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的幸福以及对其中积极元素的研究,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由于我国中小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存在深深的职业倦怠感,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师的个人生活以及师生关系。本文旨在通过案例总结与分析来说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学生、学校以及社会造成的影响,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积极心理学;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1 引言

1.1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在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开始关注职业倦怠问题。教师职业倦怠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伴随教师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国内研究学者曾玲娟、王文增等对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成因研究做了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发现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普遍性。

1.2 积极心理学理念对教育教学的启发。积极心理学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积极心理学秉持对人持积极乐观评价的理念,强调人要坦然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美国积极心理学者认为,教师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品质去影响和教导学生。当今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各种师生矛盾和教师违规行为,那就是教师们受到了社会各界有形和无形的压力而没有适当地以正确方式缓解并消除它。如何积极干预并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透过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实际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中小学教师群体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及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2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2.1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外在表现。教师职业倦怠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教学工作投入减少,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逃避教学环境。例如,张XX,男,43岁,从事教师行业20年,教授初中数学。自述:从事教师行业之初,对教师职业抱有极大的热情,对学生耐心,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但近几年明显感觉上课无激情,经常因为学生上课打闹、玩手机等不专心听讲的小动作而非常恼火。从案例来看,教师职业倦怠的外在表现可导致教师容易以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学生及他人,拒绝接纳学生,容易因为小错误而严厉批评学生,甚至惩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2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表现。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表现主要是:情绪、情感常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基本丧失,自我成就感与价值感降低,性急易怒,容忍度低。例如,季XX,女,37岁,从事教师职业15年,教授初中语文。自述:教师工作一直是季女士梦寐以求的工作,并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老师,给学生传递知识,并给孩子们生生不息的爱。然而,快四十岁的她由于长期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解决自己的恋爱和婚姻问题。现在她上课心不在焉,常感觉压力很大。从案例来看,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表现可直接导致教师在面对教育教学工作时萎靡不振,对工作失去热情,且对他人、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悲观的感觉。

3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3.1 过高的社会期望。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国际背景影响下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教师作为社会的知识分子同样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人们认为教师享有较高的威望与地位,但他们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拥有诸多鲜花和掌声,社会地位与生活压力的巨大反差,极易使教师们产生职业倦怠。

3.2 过重的教学任务。教师们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每天伏案备课、起早贪黑的工作与教学的时间远远超过八小时,他们还担负着全面把握学生的情况以及与家长沟通的责任,这些都容易引起认知-生理和心理行为的消极反应,产生种种身心失调现象。

3.3 个人因素。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过高期望使得教师角色成为完美的化身,如博学多闻、淡泊名利等,一部分教师受此影响,对自己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超过自己的能力扮演着社会期待的完美的教师形象,因此,教师高度紧张和高度焦虑维持的“理想”行为,必然带来教师身心的超负荷运转。

4 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4.1 培养积极的情绪品质。教师在积极情绪状态下容易对自己的工作持积极的态度,对学生充满关爱,参与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培养积极的情绪品质,如跑步、游泳、瑜伽等;或者阅读情绪管理和训练方面的书籍、参加相关培训等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或者通过与与心理健康咨询人员等交流释放负面情绪。

4.2 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态度有助于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采取能更加有效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教师在个人层面上可通过各种积极行为训练提高自己乐观看待事情的能力;在学校层面,学校作为教育管理主体,可定期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或让老师参加如户外拓展训练类的专业心理素质训练活动来帮助教师培养乐观的品质。

4.3 创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学校管理要以教职工为主体,努力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促使教职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肯定和发挥,最终实现人的最高价值,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当学校形成了积极的教育环境,教师就可以在愉快的心境中创造性的教学,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精神环境”的美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综上所述,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希望能够帮助中小学教师培养积极的品质和保持积极的心态,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使教师能够积极乐观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 李江霞.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科学, 2003, 19(1): 62-64.

[2] 赵崇莲, 苏铭鑫. 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9, 31(4): 65-69.

[3] 曾玲娟,伍新春.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辽宁教育研究,11 (2003): 79-80.

屈永侠(1988-),女,汉族,陕西省汉中市人,学生,心理学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认知方向。

G451

A

1672-5832(2016)06-0237-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