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抗战时期外国友人对革命胜利所做的贡献

时间:2024-05-04

王 南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23)

抗战时期外国友人对革命胜利所做的贡献

王 南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全体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爱好和平的各国人士,抱着追求人类和平的美好理想投身到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中来。

抗日战争;外国友人;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不仅是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战,也是为了世界和平而战。中国人民追求和平与独立的正义战争,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帮助和支持。因为,帮助中国是支持正义,是保卫和平,就是帮助自己。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大力支持。抗战时期,许多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们有的从事战地医疗救护,有的从事新闻报道,有的从事后方保障和经济技术工作,有的洒血战场……他们把中国人民的抗战作为自己的事业,把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斗争。我们永远铭记这些国际友人的历史功绩和他们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全世界反对侵略拥护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即相继开展广泛的援华活动。在抗日战争中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中,除了中国共产党在其中起到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作用之外,还有一点不应该给予忽略,那就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冲出重重困难与包围的外国友人我国抗战胜利的援助。

国际友人作为一个颇为广泛的群体,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做出重要的贡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一,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可贵的直接帮助。当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中国人民遭受屠杀凌辱之时,外国朋友“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从舆论上、军事上、医疗上、经济上多方面支持中国。这不仅增加了抗战实力,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其二,对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是有力的推动。中国抗日战争是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国朋友来华支持抗日,使全世界人民更清楚地看到,在反法西斯斗争中,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激发了各国人民共同对敌的热情,认识到只要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可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其三,在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建立了友好的桥梁。外国朋友来华抗日,是国际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历史见证。抗战中国际友人的深切同情、大力支持、无私帮助(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以及战后不少人曾在中国继续工作或回国后不断来访为中外人民友好尽力,产生了深远的思想和历史影响,弘扬了中外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

活跃于第一线的救护人员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伤兵伤员的医疗救护工作并没有得到最大的改善。因此在国际力量的呼吁下,各国的医疗救护人员不怕艰辛,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战场,并投入到抗战第一线当中去。如白求恩、柯棣华等。1939年,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为抗战牺牲以后,毛泽东为其题了挽词,并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这种伟大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印度著名医生柯棣华同样有动人的故事,他担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不幸的是,在1942年突然因病去世,年仅32岁。

许多医疗救援人员虽没有像白求恩、柯棣华那样有突出的成绩,但他们的到来,不仅参与到救死扶伤的工作中去,还着力培养医疗人员、改进医疗条件等工作,这同样对扭转抗战的战局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闻记者直击抗战现场

1937年7月,抗战开始以后,陆续有外国新闻记者来到中国战场,这个人数在50人以上。其中著名的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夫人海伦·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艾格尼斯·史沫特莱、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哈里森·福尔曼、杰克·贝尔登、西奥多·怀特(白修德),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冈瑟·斯坦因,德国记者汉斯·希伯等。他们历尽辛劳报道中国战场的状况,忠实报道中国军民抗战情况,对战场上的残酷和日军暴行多有关注,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

在抗战现场上,活跃着的外国记者不仅报道战场进展状况,同时还参与到医疗救援、经济援助等工作中去。这些新闻报道无疑让世界了解到中国战场的残酷,对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国际友人的积极参与下,抗战时期的中华民族虽然饱经战争的创伤,却逐步走向了胜利之路,从而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70年后,我们再来书写这些国际友人的抗战故事,就是要铭记这种博爱、友爱的国际主义精神,他们超越了阶级、意识形态等等因素,从而成为抗战中的一员。这种精神,这才是我们纪念抗战的最好方式。参加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为了人类的和平,为了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曾经作出过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国人民也始终对他们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始终没有忘记他们。

[1] 张注洪《历史档案》,1998

[2] 袁武振,郝琦—《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3] 张文琳《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日战争纪事》,2008

[4] 沈庆林《中国抗战时期的国际援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 黄爱军 曹天生《新四军中的国际友人》[J].党史博览,2005

[6]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7(2):78-81

[7] (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陈瑶华译《中国未完成的革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

王南(1987-),女,汉族,山东枣庄人,中共党史硕士,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共党史专业。

k265

A

1672-5832(2016)04-0188-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