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正确解读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时间:2024-04-23

高琪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创造性构想,如能付诸实现,将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最为坚实的保障,也将对未来国际关系走向提供不同于既往的典范。同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从中美两国的发展目标、发展环境和自身国力出发,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概念作出正确的解读。

对中美新型

大国关系含义的理解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想提出的背景,是近三十年来,尤其是近十余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崛起,以及与此相伴的美国国力的相对衰落和中美力量格局对比的变化。从中美实力对比看,2013年中国GDP达到 56.88万亿元[1],按照当年末汇率计算,约合9.32万亿美元,相当于同年美国 GDP 的55.1%,而2001年这一比例仅为12.8%。这意味着,中国在12年时间里,将 GDP总量从美国的八分之一提升至二分之一,这一追赶速度是相当惊人的。而从未来预期看,国际多个权威机构普遍预测,中国很可能在2020年左右GDP总量超过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份报告更大胆预测这一时间会提前至2016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被赋予了很浓厚的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权力转移的色彩,被很多声音解读为以和平方式实现世界或亚洲领导权从美国向中国的交接。

要正确理解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含义,首先需要弄清中美两国的发展目标。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目标就是要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全球霸权地位和在世界各主要地区的主导地位。作为霸权守成国家,美国必然会对任何挑战者抱持敌视态度,采取各种手段,包括军事手段压制对方。任何对其全球霸权提出挑战的国家,都将难以避免与美国形成竞争态势,两国的根本国家利益将相互对立,而这种结构性矛盾也使两个国家之间不可能真正建立起友好和谐的双边关系。

15世纪以来,国际舞台上曾出现了诸多大国,也一直上演着权力争斗和转移,但极少存在真正完全和平的世界领导权更替。英国和美国之间的权力转移被认为是一次和平交接的范例,但事实上,从美国建国至19世纪末,英国对美国一直抱持敌对态度,只是由于德国崛起导致欧洲形势的变化,使两国利益出现趋同,促使英国改变了对美国的态度,实现了两国的和解和在一战时的合作。而共同的文化渊源和到19世纪末时已日益相通的价值理念也为两国和解与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20世纪70—80年代,出于反对苏联霸权的需要,中美两国之间曾一度拥有共同或趋同的国家利益,使那一时期的两国关系呈现了历史上最为积极的态势。目前中美关系当中已没有了这样的因素,而中美之间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又存在极大的差异,难以提供类似于英美之间那种合作基础。

对中国而言,从客观条件上,当前尚不具备成为类似于英美那样世界霸权的条件。在地理因素方面,中国的领土虽然广阔,但是周边强国林立,环境复杂,强邻之多为世界罕见,中国与其中一些国家还存在历史遗留的领土领海争端,给自身安全造成了极大压力;在自然资源方面,中国可耕地面积广大,矿产资源品种丰富,但人均耕地面积和矿产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豆、石油、铁矿等重要原料的进口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就经济力量而言,中国GDP总量目前还仅及美国的一半,人均GDP差距更大,而在科技创新等方面欲超过美国,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军事力量上,中国军队近年来在武器装备和战备水平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但在短时间内还无法与美国比肩;在人口方面,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但是已开始步入老龄化,[3]对于军事和生产目的有潜在用处的人口(大体在20—40岁之间)数量在逐渐下降。

从主观方面来说,中国的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外政策的目的就是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向世界庄严承诺,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倡导的是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公平正义、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2014年1月20日接受美国公共电视网(PBS)专访时表示,中国无意谋求成为亚太地区的领导者,更希望做地区国家的重要伙伴。美国仍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在可预见的未来,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赶超美国。[4]这反映了中国对自身实力和未来发展的清醒定位。

因此,在对中国客观发展条件和主观发展愿望加以正确理解基础之上,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含义不宜解读和渲染为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的权力转移,这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发展程度和未来发展目标。尤其是在中国国力与美国尚有较大差距的时候,这样的解读和渲染将引起外部的猜忌和敌视,加剧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相互对立,给中国的发展平添外部困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本质,应是不同历史传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理念,同时又存在利益交织和利益冲突的大国之间,在新的历史时空条件下,如何探寻和平共处之道、合作共赢之途、协调发展之路,避免因中国发展在美国引起猜忌以及由此引发的潜在冲突,使中美两国成为互信互利的伙伴。

如何为中美新型

大国关系赋予实质性内容

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作了精辟概括: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习主席的论述阐明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和精髓,也为探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容指明了方向,这就是确保“中美永不开战”、尊重和协调两国国家利益、开展多领域多议题的实质性合作。由于中美两国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中国更多从哲学、战略、理论的角度规划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模式,先提出构想,再落实内容;美国则更注重实务和细节,强调通过具体合作构筑双边关系基础。因此,在探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容时,需要结合双方的特点,既要展现战略框架,又要具有务实内涵。

第一,确保“中美永不开战”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底线。经过多年发展,当前中美之间利益彼此交织,尤其在经济金融领域已形成深度相互依赖,双方均难以承受发生严重冲突或剧烈对抗的代价。另一方面,中美都是拥核国家,双方发生直接武力对抗将极可能导致核战争,而这种后果是两国和世界无法承受的。所以,不出现直接武力对抗是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应有之义,也是与旧式大国关系的最大区别。在不出现直接武力对抗的同时,也要避免出现二战后美苏之间那样的冷战和间接武力对抗的局面,避免重蹈美苏关系的覆辙,不搞冷战,也不搞代理人战争。

为实现永不开战,避免直接和间接武力对抗,中美双方可在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传统安全领域展现善意,如更加密切两军交流频次,更多邀请对方观察军演和开展联合军演。1998年,中美双方承诺互不将各自控制下的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中美可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积极的步骤,如以公报、宣言等方式承诺和宣告中美两国之间避免战争的意愿,以展示双方对两国和平共处的意愿。二是建立有效的信息通报和危机管理机制,确保及时、充分了解对方将采取的重大行动和意图,避免出现危机和危机升级。由于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明里暗里支持日本、菲律宾等国激化与中国的岛屿和海洋权益争端,导致当前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局势波诡云谲、变化难测。在这样的情势下,中美之间仍隐含着发生冲突的潜在危险,或因第三方原因卷入争端,因此极有必要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获取对方的行动信息,了解彼此的战略意图。

第二,正确认识和彼此尊重对方的国家利益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尊重彼此国家利益的前提是双方应清晰了解彼此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什么。2011年9月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5]2010年5月,奥巴马政府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指出美国必须应用战略手段来追求四大持久的国家利益,即美国、美国公民以及美国盟国与伙伴的安全;一个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在其中美国经济强大、创新、不断增长;在美国国内和全世界尊重普世价值;在美国领导推动的国际秩序内,通过更强有力的合作促进和平、安全和机会以及应对全球挑战。[6]

作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中美的国家利益有很大差异。中国的国家利益更多强调保障自身领土主权、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领土、主权、国体、基本政治制度都是最核心的利益,一旦遭到破坏,将使整个国家发生颠覆。中国更是有着独特的国情。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实现国家统一的大国,是与周边邻国存在最多和最复杂领土领海争议的大国,是唯一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大国,也是一个在近代史上曾遭受列强欺凌侵略的大国。因此,领土、主权、国体、基本政治制度这些要素对中国具有高度敏感性。美国现阶段不存在与邻国的领土领海争议,其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已臻成熟,因此美国没有必要突出领土主权政体等因素的重要性。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更加注重其遍布全球的利益和责任。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双方应照顾对方的利益关切。美国应对领土主权、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这些因素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在相关问题上抱持更加谨慎的态度,给予中方应有的尊重。中国也需对美国的全球作用有更多的了解。事实上,中国曾多次宣示,无意挑战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欢迎美国为促进世界和地区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第三,开展多领域多议题实质性合作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有效工具。由于中美之间的巨大差异和利益取向的诸多分歧,两国开展结构性合作存在较大难度,但在具体领域具体议题上开展合作则是完全可能的。开展具体合作也是美国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期待。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在2013年11月20日乔治敦大学演讲时表示,中美寻求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模式,意味着在事关双方利益的亚洲及其他地区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并期待就朝鲜半岛无核化、伊朗核问题的和平解决、阿富汗的安全稳定,以及解决南苏丹冲突、实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平发展等问题上与中国一起行动。[7]

对中国来说,朝鲜半岛、阿富汗都地处中国周边,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局势与中国的国家安全直接关联,伊朗、南苏丹等国都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供给来源,关系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美国而言,这些热点问题的存在和发酵是对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重大威胁,而维持其主导下的国际安全秩序是美国的重要国家利益。除了这些地区问题,中美还可在一些全球性问题上开展合作,如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等,并可尝试在诸如外太空和深海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合作制定国际行为准则。中美在这些具体议题上展开合作,符合中美双方各自的国家利益,而不断积累的合作成果也将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供愈加坚实的支撑。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前景展望

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有合理适度的预期。新型大国关系并不意味着凡事友好,国家间关系本质是利益的协调和交换,新型大国关系也是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未来中美双方的利益博弈还将长期存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景取决于诸多因素,直接因素是双方政策的协调程度,而深层次因素则是两国实力的消长和国际力量格局的发展变化。

中国的国家利益主要限定于中国本身,美国的国家利益则是本国利益与全球性利益相互交织的,其中也包含着与中国国家利益的交错和冲突,如中国与美国盟国之间存在的领土领海争议、中美在经贸领域的摩擦、中国维护自身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与美国对外传播其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中国对现有国际制度安排当中不合理不适宜的地方提出的改革要求等。而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中国政治经济影响力向中国周边、亚太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外溢,中国的利益范畴将逐步扩展,与美国发生利益重叠乃至冲突的机率也必然上升。由此可见,中美之间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自来有之,并将长期存在,而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必要开展更多和更有效的利益协调,其中也包括在各自看重的领域进行必要的利益交换。

中美关系的一个最大短板,在于双方缺乏战略互信。据盖洛普和《中国日报》在2012年4月联合开展的一项民调显示,美国61%的成年人和63%的意见领袖认为中国在世界上不断增强的影响力对美国来说并不是好事,而51%的美国成年人和60%的意见领袖声称中国不断增长的军力对美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与此同时,美国76%的成年人和78%的意见领袖认为阻碍美中两国进一步改善关系的最大障碍是双方缺乏互信。[8]而根据盖洛普公司2014年2月的民调结果显示,中国被视为当今美国的头号敌国。[9]这样的情况无疑显示了中美关系的内在脆弱性,显示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现实基础并不坚实,因此更加需要中美两国政府以连贯有力的政策加以配合。[10]政策协调的目的正是在于增加对对方决策情况的了解,回应彼此的利益关切,向对方展现善意,从而减少互疑、增加互信,为新型国家关系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可期的远景框架。

新型大国关系概念的提出是中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产物。中美两国国力的消长、力量格局的变化将影响乃至决定新型大国关系的最终走势。在可预期的未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将极有可能超越美国。这必将会给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景走势和未来格局带来新的变数。而无论中美两国的实力格局如何演变,双方都应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作为长期的战略指针,始终遵循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始终就两国对世界和历史所承担的责任保持正确认识,始终坚持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美好愿景和远大方向,厘清两国共同发展的战略需求,坚持不懈地做出共同努力,在不断化解对方疑虑的同时持续增进彼此互信,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开展互利共赢合作,体现中美两国对建设一个不同民族、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国家和睦相处、互敬互助、合作共赢的世界的责任担当,使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惠及两国、惠及世界。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责任编辑:张凯)

[1]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4-02-26]. http://data.stats.gov.cn/search/keywordlist2;jsessionid

[2] 李庆余. 美国崛起与大国地位[M].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3] 2013年2月27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京发布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该报告指出,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预计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4] 中国驻美大使:美国应摒弃把中国视作威胁的观念[EB/OL].[2014-01-20].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1-20/5755811.shtml?f=baidu&qq-pf-to=pcqq.Group

[5]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EB/OL].[2014-03-14].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2011/Document

[6] 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EB/OL].[2014-01-21]. http:/ / www. whitehouse. gov/ sites/fault/ files/ rss_viewer/ national_security_strategy. pdf

[7]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Rice on U.S.-Asia Relationship[EB/OL].[2014-02-10]. 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st/english/texttrans/2013/11/20131120287258.html#axzz2rSqVpO4F

[8] 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支持改善美中关系[EB/OL]. [2014-03-14]. 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4/18/c_122995972.htm

[9] 民调显示中国首成美“头号敌国”[N],参考消息, 2014-02-22.

[10] 周方银.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动力、路径和前景[J]. 当代亚太. 2013, 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