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贵州省册亨县板万村布依族丧葬入殓仪式调查

时间:2024-05-04

杨 华 唐 莹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20025)

贵州省册亨县板万村布依族丧葬入殓仪式调查

杨 华 唐 莹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20025)

丧葬文化是布依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仪式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结构、信仰结构和社会结构等内容。丧葬仪式是一套完整的行为体系,既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关系,也体现了该仪式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板万村;布依族;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在民族文化中具有典型性,同时还具有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性,因此丧葬文化在民族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美国解释人类学家格尔兹曾指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而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索意义的解释科学。”[1](166)那么在人类学、民族学视野下,布依族丧葬文化具有哪些文化意涵,本文将从丧葬仪式过程来解读板万村布依族丧葬文化内涵。

1 板万村概况

“板万”原名“卜湾”,布依语意为:“聚居”的意思。板万村位于册亨县丫他镇西南部,距丫他镇约20公里。村寨主要生活有布依族和汉族,布依族占全村人口总数的80%以上。该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全村均为布依“吊脚楼”,房屋依山而建,结构独特、造型精巧、保存基本完好,是册亨县民族特色建筑文化群之一,其设计和工艺蕴藏着丰富的布依文化艺术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

村寨位于地势较为和缓的半山腰上,村寨依山而建,背靠“盘龙山”,面向“坝子”,村中古井常年有水,寨边小溪潺潺交错,给村寨增添了活力。村寨里传承有上百年历史的“布依戏”,具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哑面剧”,还有“八音坐唱”和布依“摩经”等丰富的民族文化。是册亨县保存最为完好的布依族传统村寨之一。

2 板万村布依族丧葬入殓仪式

死者为一女性,汉语音译名为“杨波”,享年七十九岁,其配偶先她去世。死者有三个女儿,其中有一个女儿也在她先去世,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和前夫所生,小儿子是死者生前改嫁到李家所生。弄清死者生前的亲属关系对理解丧葬仪式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访谈和现场观察,了解到当地布依族丧葬仪式过程大致如下:

当人断气以后,首先是去死者的外家告丧。去告丧的人不是死者的家人,而是请村寨里的邻居和朋友帮助死者家人去告丧。去告丧的人要头戴一个篾帽,手提几袋饼干,再执一根竹杖,有了这身打扮,到了死者的外家,外家一看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就是当地布依族告丧的过程。

死者的家人除了安排人去告丧,还需要去请布依族寨上的摩公。去请摩公的人也不是死者的家人,而是寨上的邻居。被托去请摩公的人需要带上三炷香,和摩公把事情说清楚以后,摩公就会同去请的人一块到死者家,并且,摩公也需要请其他人帮助他一起去办丧事,摩公会把需要同他一起请去的人的名单列出来交给死者家人,家人得到名单以后又要托人一一的把名单上所列的人请来,一般要请十到十几个人左右,去请的时候,也要带上三炷香。

还要请木匠,被托去请木匠的人也需要带三炷香,去请木匠的人也不是死者的家人,而是寨上的邻居。如果所请的木匠答应来帮忙,那么木匠就会把他的锯子、斧头等工具交给去请的人先背到死者家里来。当地布依族人一般是不给死者在生前准备棺材的,棺材都是在人死以后现做的。在人死之前,当地人仅仅只准备几块棺木,一般一个人准备四块棺木。请木匠的目的就是来给死者现做棺材的。

人死了以后,家人要帮助死者洗身梳头。洗身和梳头一般是象征性的,比如洗身的话只是象征性的给死者用湿帕子抹一下身子,梳头一般是给死去的女性梳,也是象征性的梳一下,但是给死者梳头的方向是从后往前梳,跟平常梳头方向相反。然后给死者穿寿衣和鞋袜,衣服和裤子一般是成双数给死者穿上。还要给死者戴上生前用过的手镯、耳环、项链等饰物,放几分文银在死者的口里,也可以放人民币。为死者穿好寿衣后,再抬到其生前所睡的床上,用被子盖好,被子也是死者生前所用的。家人会用一张白纸贴在死者地脸上。在这个时间段里,是不允许哭丧的。

等到外家来人以后,死者家人要在堂前搭建一个临时的矮床,再把死者从卧室的床上抬出来放到堂前的矮床上,用白布给死者盖上,从这个时候开始,家人和亲戚朋友才能哭丧。来看望的亲戚朋友大都带上一条毛巾送给死者,说是让死者在去天堂的路上擦汗用,送来的毛巾要放到死者的手里,手里塞满以后,就放到死者的身上。

等到木匠把棺材做好以后,死者家人需要请外家来的人看看,给死者做好的棺材是否满意,如果外家觉得满意的话,死者家人就要请摩公给死者装棺入殓了,其实这是舅权制的遗留。

摩公需要给死者开一个路标,路标的作用相当于活人过路通关的通行证。路标上写有死者的生卒年月,生平事迹,有多少子孙等。死者在入殓之前,摩公要在棺材的底部画上符,再垫上两层白布,白布上垫一层纸钱,垫纸钱的时候,需要五张五张的垫。然后,用一只公鸡和几束扎好的稻穗围着棺材绕一圈,做完这个仪式以后才把尸体放进棺材里,尸体在棺材里放好以后,摩公用“毫光”蘸油,在尸体的左肩前方写“日”,右肩前方写“月”,左脚写“龙”,右脚上写“虎”。再用亲戚朋友送来的毛巾塞到尸体入棺后留出来有空隙的地方。

3 结语

不管是哪一种文化现象都不只是单独的存在,它还具有象征的意义,即文化符号所包含的隐喻。“仪式是通过象征这样一个特殊的‘知识系统’来释放符码,解读意义的”[2]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布依族丧葬仪式可以被看作是布依族传统村落社会的一种隐秘的文本。通过仪式过程阐释文化内涵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以上资料除了参与观察所得以外,其余资料是和以下受访者访谈所得:

1、黄庭星,男,布依族,职业:摩公;

2、陆振光,男,布依族,职业:摩公;

3、黄廷华,男,布依族,职业:摩公。

[1] 日·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166.

[2]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J].民族研究,2002,(2).

杨华,男,贵州盘县人,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唐莹,女,贵州贵阳人,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B93

A

1672-5832(2016)01-0168-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