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刍议如何拒绝“婚丧文化”中的庸俗元素

时间:2024-05-04

林映忠

(隆昌县文化馆 四川 内江 642150)

刍议如何拒绝“婚丧文化”中的庸俗元素

林映忠

(隆昌县文化馆 四川 内江 642150)

“婚丧文化”上的脱衣舞表演,是庸俗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结果。绝大部分村民并不认为脱衣舞是伤风败俗的表现,反而认为以前代表着封建与落后,如今是社会进步与开放的表现,是一种新潮流,因而被村庄、被村民所接受。

“婚丧文化”;庸俗元素;拒绝

央视《焦点访谈》曾播出“丧事上跳起脱衣舞”节目,谈到江苏某一地区有一怪异风俗:凡是办丧事,就一定要邀请脱衣舞表演队,而且表演越“黄”越受欢迎,当地人认为这样会令后代“人旺”。其实,在其他省份的不少地区,一些专门从事脱衣舞的表演团队,也大张旗鼓地进行淫秽色情表演,形成了庸俗低级的“丧葬文化”。这样现状,小而言之,是对于生者来说是极大的讥讽,也对于死者来说是最大的不敬;大而言之,既破坏了传统的社会风气,又玷污了纯朴的民俗文化。笔者对此,有以下见解:

首先,丧葬的本质属性是传统文化的沿袭,庸俗元素的侵入有违文化的本质。中国古代婚丧文化婚嫁丧葬,俗称红白喜事,是人生的两件大事,也是所有社会形态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婚嫁是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是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域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各种婚嫁习俗。它是人们适应自然,社会的必然结果。由于一切在改变,婚嫁礼仪和习俗也会不断发生改变。为确保婚姻的稳定和有效,在历史长河中,人类由开始的乱婚逐步走向今天的一夫一妻制度。另外,还有一些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独身、同性恋等形式,共同构成婚嫁文化的全部。婚嫁文化就是研究婚嫁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特点等内容,也包括承载婚嫁文化的各种物质因素。而中国古代丧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儒家思想影响,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宗法观念和伦理道德。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丧葬文化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含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如今,不少地方的婚丧文化充斥着一些低级趣味的表演,脱衣舞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

其次,脱衣舞是一种庸俗文化的载体,应予以摒弃。脱衣舞(Striptease),是一种称呼,有时也称艳舞,用来形容各种包含情色和性意味的舞蹈。脱衣舞是一种纷繁芜杂的舞蹈形式,它既不是一种风格,也不是一个种类,并没有简明的标准或者清晰的特征运用于脱衣舞的定义。脱衣舞的起源是1890年在法国巴黎发生的一个行为:一个妇女愚蠢地为了找一只在她身上蠕动的虱子而缓缓脱去衣服,由此引发了一种低俗的效仿,以此来满足一些粗俗的人们猎奇的目光和畸态的心理。因此,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脱衣舞属于色情表演,是被明令禁止的。在以文明为为传统和特质的中华大地,对这样有辱文明和污染文化的庸俗的脱衣舞,应予以坚决摒弃。

“婚丧文化”上的脱衣舞表演,是庸俗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结果。绝大部分村民并不认为脱衣舞是伤风败俗的表现,反而认为以前代表着封建与落后,如今是社会进步与开放的表现,是一种新潮流,因而被村庄和村民所接受。据报道,湖北某村有一个从事脱衣舞表演的团队,制作了专门的网页,不但有专门的色情表演,还有隐秘的色情服务,业务从省内做到了省外,很多时候从省城打的回村庄,令不少村民羡慕不已。而大部分村民也是见怪不怪,认为,“现在的世道是笑贫不笑娼”,“你要是有钱,别人就会把你看得贵重些,至于你做什么,那都无关紧要”。由此,传统的“婚丧文化”在一些地区逐渐失去了市场,专门从事传统“婚丧文化”的村民也成了“失业”农民,不得不外出打工或专门务农。

“婚丧文化”上的庸俗文化,是村民文化生活匮乏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老百姓物质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对生活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很多地方只求经济发展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忽视了对农民精神方面的需求。农民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物质生活条件相对的富裕而富裕,导致了不少村民整天无所事事,精神空虚,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从事一些打麻将、玩扑克等不良的无休止的消遣。农民文化权益缺失较为严重,成为了文化的孤独者和精神生活的漂泊者,成为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沙漠地带。

“婚丧文化”上的庸俗文化,是文化监管缺失的结果。不能因为偏僻、监管难就默认或漠视农村被庸俗文化占领,政府部门必须规范和净化文化市场的运作和风气,组织人员和力量对农村基层文化市场进行治理和整顿,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执法,打击借助庸俗文化在农村敛财的经营行为,加强管理、加大投入、遏制住庸俗文化疯涨的势头和渠道,低俗的文化流毒必然就会“逃之夭夭”了。

最后,提倡“婚丧文化”新风尚,是一种文明与进步的新风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目标就是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中国新农村,舆论阵地不占领,就会被坏人利用,地里不种庄稼,很快就会杂草丛生。而要想杜绝庸俗文化在农村滋生蔓延,是文明与新风尚对庸俗文化的有力狙击,需要持久的斗争,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根本问题不仅要靠政府部门的引导和监管,更重要的还是要靠农民自发开展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这样才能杜绝艳舞在农村兴风作浪。一是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力度。各级政府要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从农村的新特点、新诉求和新倾向出发,把它纳入覆盖城乡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社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生产、生活相结合,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惠及于民。二是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来抵制庸俗。各级政府的文化部门要积极组织和鼓励群众参与,丰富和充实农村文化生活。既要让健康的、活泼的、群众愿意接纳和欣赏的文艺形式充实深入到农村中去,排斥和挤压畸形文化、庸俗文化泛滥的现象。也要通过社区图书室等场所让广大农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只要农村文化生活上台阶、上档次、上水平了。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务之急,正确引导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用优秀文化成果占领农村文化市场,形成农民崇尚优秀文化、自觉抵制农村庸俗文化的社会风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拒绝“婚丧文化”中的庸俗元素,任重而道远!

[1] 焦一帆.变味的“婚丧喜庆”需关进制度的笼子.人民法院报.2016.1.28;

[2] 李永华.“彩虹故乡”的婚丧文化.青海民族研究.2013.4。

G8

A

1672-5832(2016)01-0214-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