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曾向红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演讲中,习近平倡导欧亚各国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最终复兴古老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如何看待以及是否会积极参与这一构想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构想的前景。
中亚国家对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总体评价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欧洲之间的一条贸易通道,同时是一条文化通道。它是古代东西方进行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是在“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旨在促进东西方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从而实现欧亚地区各国的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这对中国具有重大的国内与国际意义,一方面将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赋予新的动力,有助于缩小中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另一方面,为中国更有效地开展周边外交尤其是中亚外交提供了新思路,为进一步发展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赋予新内涵。
中亚毗邻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与欧洲的连接地带,重要的地理位置奠定了中亚各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过程中核心地区的地位。中亚五国如何评价“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是否会参与经济带的建设,将是中国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中亚国家的积极认知和热情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只能是空话。
整体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得到了中亚国家主流媒体的积极评价。2013年9月19日,比什凯克出版的《中亚时报》刊文指出,“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为中国发展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而他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计划受到相关国家的欢迎”。同日,该报还报道了中亚四国(除塔吉克斯坦)、俄罗斯与法国的媒体和专业人士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看法,这些看法均比较积极。2013年11月8日,《中亚时报》再次刊发题为《新丝绸之路经济为中国、中亚与欧洲带来了财富机遇》的文章,专门报道“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对于9月份的报道,该文分析得更为深入,不仅指出中国各大城市为吸引国家有利政策所展开的竞争,而且分析了从中国东部沿海经由中亚延伸到欧洲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能带来的各种收益、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当前仍然存在的不确定性,对有关中国希望以此攫取中亚国家资源的批评则一笔带过。不过,同样需要指出的是,中亚国家的主流媒体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关注并不是特别多。除了上述《中亚时报》,中亚各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注主要出现在网络媒体上,平面媒体较少就这一构想展开热烈的讨论。这或许主要是因为中国目前对如何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尚未提出具体的政策举措,因此各国仍均处于观望阶段。
中亚国家普遍期待
丝绸之路的繁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论述中指出,该经济带将吸引欧亚国家和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参加。如果这一构想将参与国家定位为“欧亚国家”和“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那么中亚各国是否认为本国属于“欧亚国家”和“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又是否期待重现“丝绸之路”的繁荣,就成为衡量各国是否愿意积极且长期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的一个重要标准。总体看来,中亚各国均认为本国处于古丝绸之路的沿线上,不仅强调古丝绸之路为本国带来了繁荣和稳定,而且期待复兴这条古代贸易路线。然而,鉴于各国在古丝绸之路上扮演的角色不同,以及当前中亚五国各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各国对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具体态度也有差别。
哈萨克斯坦处于欧洲与亚洲的十字路口甚至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在复兴古代的洲际贸易通道上扮演着重要角色。1997年,纳扎尔巴耶夫就曾表示,哈萨克斯坦“处于欧亚地区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今天,在世界共同体的帮助下,我们开始致力于通过与本地区的其他国家合作以恢复丝绸之路”。2005年,纳扎尔巴耶夫在谈及哈2030年的国家发展战略时表示:“哈萨克斯坦将成为欧洲、亚太与南亚各经济区之间的重要纽带和跨洲际经济桥梁。”由此可见,纳扎尔巴耶夫一直期待重建丝绸之路并使哈萨克斯坦从中获益。
吉尔吉斯斯坦预期丝绸之路的复兴有助于其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实现吉国家建设的发展,因而也支持复兴丝绸之路。吉南部城市奥什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仅次于中国苏州的丝绸工业中心。吉此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扮演的重要地位,促使其向往重现古代丝绸之路国家之间交流顺畅、关系团结的景象。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同样强调乌为古代丝绸之路所做的贡献,并认为帖木儿时代的乌兹别克斯坦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其首都撒马尔罕甚至构成东亚与欧洲之间互动的资本中心。不仅如此,乌将其在古丝绸之路中扮演的角色作为一种国际品牌在国际社会广泛宣传,以突出强调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辉煌历史。鉴于此,乌希望丝绸之路在当代焕发生机,同时藉此实现乌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繁荣,在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
土库曼斯坦同样期待丝绸之路的复兴。如《中立土库曼斯坦新闻》报道,习近平主席对土库曼斯坦的访问,巩固了双方的合作成果,并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土库曼斯坦以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为荣,并将这种关系视为保障欧亚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该报也表示,土将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塔吉克斯坦也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位于其北部的第二大城市苦盏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塔吉克斯坦人民对丝绸之路同样有一种历史和文化的亲近感。特别是经历过内战的破坏,塔民众更加渴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希望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为塔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可行性
首先,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关系的快速发展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奠定了良好基础。以中国与五国的贸易额为例,2000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仅为18亿美元,而2012年,双方达到了459亿美元。十余年时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增加了二十多倍。2012年,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表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关系经历了快速、平稳的发展,双方日益深化的经济合作,为各国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双方密切畅通的政治关系是中亚国家参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力支撑。2013年5月,中塔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塔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期间,全面提升了中国与中亚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如中土、中吉关系分别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中哈关系进一步深化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乌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至此,中国同中亚五国全面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紧密的政治联系,为双方就如何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紧密和坦诚的磋商提供了基础。
再次,深化经贸合作为中亚国家期待复兴丝绸之路提供了现实基础。习近平主席访哈期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价值高达300亿美元的合同。在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期间,双方签署了31个文件,合同金额达到150亿美元。仅习主席此次访问中亚国家期间,中国与哈乌吉土四国签署的投资与合作协定总额就超过了480亿美元。
最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可能带来的丰厚收益是中亚国家普遍态度积极的最主要的原因。中亚国家转型二十多年来,虽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均取得了不俗成绩,但仍面临不少困难。“丝绸之路经济带”拟实现的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等,能为中亚国家推进国家构建和加强对外联系提供重要收益,是吸引中亚国家参与该构想实施的最可靠保障。大致而言,中亚国家能够获得的收益包括:各国在完善道路、油气管道、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得到支持;多元化能源出口路线;促进国内商品市场的丰富,扩大对外贸易额;获得出海口,可以更有效地融入全球经济;形成改善国内投资环境的动力,以增加外来投资;进一步密切与外部世界尤其是与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等等。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面临的挑战
首先,中亚国家从各自实际出发,可能会影响到各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参与程度。这种挑战从吉尔吉斯斯坦退出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开始显现。吉一方面宣布将会积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另一方面又于2013年12月宣布退出中—吉—乌铁路的建设。2013年12月16日,吉总统阿坦巴耶夫甚至表示:“事实上,中—吉—乌铁路并不能解决我们国家的任何问题。”尽管吉宣布退出中—吉—乌铁路的建设,但并不意味着吉会拒绝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参与力度关键取决于这一构想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各国的利益。
其次,中亚五国发展水平不同直接增加了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的协调难度。中亚国家独立二十多年后,各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各国利益诉求的区别上。如交通设施建设上,吉尔吉斯斯坦希望建设连通其南部和北部的铁路,乌兹别克斯坦期待中国启动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塔吉克斯坦继续寻求中国帮助其改善基础设施等。不仅如此,中亚国家彼此之间还存在一定矛盾,如五国在水资源分配问题上存在争端,各国边界划定工作并未全部完成,各国外交政策取向(包括对华关系)并不一致,等等。这些问题都将进一步加大中国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与各国进行政策协调的难度。
再次,部分中亚国家民众对本国形成与中国更为密切的关系存有疑虑。基于中国的经济优势,部分中亚国家精英及普通民众认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更有利于中国而不是中亚国家,还有部分中亚国家的民众担心,随着中国投资而来的,是大量中国移民与廉价商品的涌入,他们认为中国企业更愿意从中国雇佣相关人才,从而导致当地就业机会的减少。基于这种认知,他们对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否是中国扩大在该地区影响力的一种手段存有疑虑。尽管中国为促进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做了许多工作,然而利益、语言、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仍阻碍着中亚民众对中国的深入了解。
最后,不能忽视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态度。众所周知,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统治长达一百多年,导致中亚地区与俄罗斯之间存在诸多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决定了俄罗斯在该地区具有其他大国所不具备的影响力。不仅如此,俄罗斯仍将该地区视为其传统势力范围。为了巩固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俄罗斯近年来提出了一个整合中亚地区的倡议,即“欧亚联盟”的设想。尽管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初衷并非旨在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并与“欧亚联盟”展开竞争,但在俄罗斯将中亚地区视为其传统势力范围的背景下,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所持的态度,势必将影响到中亚各国的参与意愿。
结 语
总而言之,中亚各国对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所期待,希望藉此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并实现本国的发展。但由于中亚国家利益诉求的差异、各国对中国强大经济实力的疑虑以及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传统影响,因此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仍面临不少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以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顺利实施。
一是充分考虑到中亚国家的利益,除通过增加贷款、加大投资等方式发展与各国的关系外,应尊重各国的主权、当地习俗、法律法规,逐步激发中亚国家对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长期和真诚参与,使各国精英与民众意识到这一构想是实现参与各方互利、共赢和平等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是加强与各国政府的沟通,同时细化这一构想的具体内容和举措,加强与各国之间的人文合作和相互理解,对中亚国家民众的心理进行深入的调研,在了解各国民众对中国影响力扩大的态度之后,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中亚民众的对华认知。这也是中国在贯彻“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时需要特别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三是加强与俄罗斯的沟通与协调,消除俄罗斯对中国欲拓展在中亚影响力的误解和顾虑。在此过程中,中国可以先推动俄罗斯参与建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中来,然后在出台和落实相关举措时及时与俄罗斯沟通,以避免中亚国家因顾及俄罗斯而削弱对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参与热情。
(作者系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魏丹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