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唐效英
《庄子·刻意》中说道:“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从众人到圣人的过渡是修为的递增,同时也是人摆脱外物名利束缚的渐变过程,圣明的人喜欢跟外物和顺而厌恶求取私利,一味地求取私利在圣人看来是一种严重的病态。历史长河中,即便是明德英勇之士,有时也会卷入其中,甚至为了一时的世故而争斗,他们有的因此丧命,也有的因此得名得利,但是終归也不过是浮华如梦罢了!
春秋齐景公时,田开疆因率师征服徐国而享有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龟救主之功,公孙捷则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称“齐邦三杰”,时间一长,三人挟功恃勇,不仅怠慢众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数,甚至内结党羽逐渐成为隐患,齐景公就想要除掉他们,可是怎么除呢?名臣晏子想了这样一个办法:他摘了两个桃子对他们三人说谁的功劳最大就吃一个桃子,公孙捷说自己打虎救主的功劳最大,晏子就给了他一个桃子,古冶子也说自己杀龟救主的功劳最大,晏子又给了他一个桃子,田开疆也说他降服徐国的功劳最大,可这时候已经没有桃子了,田开疆觉得受到了很大的耻辱,就挥剑自杀了,古冶子和公孙捷一看功大者都自杀了,自己的功明显要小一些还要争桃子吃,也愧疚得自杀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桃杀三士”。事情看似很离谱,但既然前人这样说,咱也姑且这样听。按照故事的本身情节去理解,它说的就是人一旦被外物束缚、丧失本真之后,就会变得失去理智,也正因如此,智者仁人们才会提出“留些正气还天地”“遗个清白在乾坤”之类的倡议。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对人对事都喜欢用“是否对我有好处”来考虑,交朋友是为了人际关系,做工作是为了能够赚钱,孝敬父母只是为了博取一个好名声,不管做什么事,总是目的在先、名利当头,这样的为人处世是不会有“宁谢纷华,而甘澹泊”这种清新气息的。一个人只有浮华不羡、名利不求,一切顺其自然,不留悔恨给自己,也不留把柄给别人,处理人际不失正气,挣钱谋生不图浮华,个人修养不存妄心。能做到这些,人的生命才更有意义,也更本真更纯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