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雷昌银 指导老师:李才宝
(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12)
内江市全民健身锻炼调查及分析
雷昌银 指导老师:李才宝
(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12)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内江市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通过系统分析对内江市(2011—2015)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估,同时也为内江市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内江市;全民健身;体质健康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在中国体育发展史、特别是群众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纲要》首先提出到2010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内江市位于四川省南部,所辖三县两区,是一个拥有400多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内江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它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故乡。内江市有着良好体育传统,培养出巫丹、唐宁、邱波等多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辖区内的隆昌县也是全国体育先进示范县;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育中的一环,又是生活中的一环,属于人类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性作用。
通过对内江市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与深入分析,对内江市(2011—2015)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估,同时也为内江市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本研究对内江市所辖三县两区6岁及以上的城、乡,不同性别常住人口(居住满3年以上)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象分为6-19岁儿童青少年人群和20岁及以上人群两个人群组别,调查、访谈共计1680人次。本次调查、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1、人口学背景资料,包含年龄、性别、民族、上学情况以及进入青春发育期时间等。2、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及结构,包含校内上体育课、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以及校外参加体育活动情况。3、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特征,包含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项目、场所和体育锻炼的形式。4、体育技能掌握程度,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目的、接受体育锻炼的指导以及在体育锻炼中的障碍。5、所在学校(或单位)、居住小区的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状况及使用程度。
2.1 内江市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
调查数据显示,全市6-19岁儿童青少年在2014年都参加过体育锻炼,其中每周参加1次以上的人数百分比为98.7%(包含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校外体育锻炼)(图1)
6-19岁在校儿童青少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99.5%,非在校儿童青少年为60.4%。
经常锻炼偶尔锻炼不锻炼6-19岁人群21.9%56.6%21.5%20岁以上人群8.8%20.7%70.4%
2.2 内江市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
调查数据显示,6-19岁在校儿童青少年每周上体育课的人数百分比为99.1%,其中每周2-3次体育课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84.9%,其中每天使用体育场地的占32%,至少每周一次的占54.9%。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人数百分比为83.5%,其中每周参加2次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27.3%.每次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为64.2%。在校外体育锻炼中,6-19岁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为53.5%,“60分钟及以上”为29.6%,“30分钟以内”为16.9%.20岁及以上人群晚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66.7%,早晨为49.0%,下午为30.6%。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为48.5%“60分钟及以上”为24.0%,“30分钟以内”为22.8%。
2.3 内江市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
6-19岁儿童青少年经常体育锻炼场地: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场院空地等。20岁及以上人群经常体育锻炼场地:健身路径、广场场院、社区空地、街道公路旁空地等。
2.4 内江市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项目是跑步、羽毛球和乒乓球。20岁及以上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项目是兵、羽、网球、骑自行车、广场舞、足、篮、排球、健美操等。
2.5 内江市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特点
查结果显示,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是“自己练习”,其次为“由同学(朋友)同事自发组织 与家人一起 参加校内俱乐部其他“参加校外体育兴趣班”和“参加业余体校”20岁及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形式主要是“自己练习”,人数百分比为32.7%,其次是“与朋友、同事一起”、“与家人一起”、“社区组织”、“单位组织”。
内江市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参加体育锻炼项目多元化发展;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呈多元化趋势各种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锻炼意识的不断增强。体育锻炼城乡差异明显,公共场所体育锻炼规模混乱,政府职能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各公共健身场所的监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机制僵化单一,总体供给熟练不足,场地,设施的不完善和不合理分布造成体育锻炼就近化,很多城镇居民都在本小区或周边进行体育锻炼,缺乏与外界交流导致体育锻炼局限化,体育锻炼方式方法更新慢,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应完善周边体育锻炼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创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系统台,。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列太低,应加强单位和企业全民健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组织机构,鼓励支持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项目的比赛和表演,增加常参加体育锻德人数比列。大力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营造一个良好的全民健身市场氛围。
[1] 陈伟,全民健身工作的保证条件及其建立的思路与政策[J].成都体育学院报,1996.4.
[2]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新体育 1995.8.
[3] 史儒林,冯继友.青海三江源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4] 李大新.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EB/OL].[2014-04-19].
[5]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
雷昌银(1992.06-),男,汉,四川珙县有,本科,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2级2班学生,专业:社会体育。
此文章获得内江师范学院2015年度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5NSD-44
G806
A
1672-5832(2015)12-0295-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