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文>>>殷明
本期从头部的正面、侧面、后面、顶部四个不同部位,将艾灸的常用穴位,分别简介于下:
1.头部正面的常用穴位,有印堂、鱼腰、阳白、四白、瞳子髎、迎香、地仓等。
【印堂穴】位于前额部,两眉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见下图)。艾灸此穴能明目通鼻、疏风清热、宁心安神,还能防治头痛、眩晕、失眠、眼疾、鼻炎、面神经麻痹、高血压、小儿惊风等。
【鱼腰穴】位于前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见上图)。艾灸此穴能镇惊安神、明目利窍,还能防治头痛、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近视、眼睑下垂、眼睑跳动等。
【阳白穴】位于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见下图)。艾灸此穴能除湿明目,还能防治头痛、目眩、目痛、雀目等。
【四白穴】位于面正部,瞳孔直下,眼眶下孔凹陷处(见下图)。艾灸此穴能通经明目,还能防治目赤痛痒、视物模糊、眼睑跳动及口眼歪斜等。
【瞳子髎穴】瞳子是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髎指孔隙。该穴位于面部,目外眦旁,眼眶外缘处(见下图)。艾灸此穴能益肾滋水涵木,还能防治目赤、怕光、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白内障、目翳等。
【迎香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见下图)。艾灸此穴能疏风宣肺、健脾和胃,还能防治伤风感冒、鼻衄、鼻息肉、面瘫、唇肿等。
【地仓穴】位于面部口角外侧,向上直对瞳孔(见下图)。艾灸此穴能疏通脾胃之气,还能防治口歪、流涎及眼睑跳动等。
2.头部侧面的常用穴位,有太阳、颊车、听会、听宫、耳门、角孙等。
【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延长线的交界处(见下图)。艾灸此穴能清肝明目,还能防治头痛、牙痛、偏头痛、眼疲劳等。
【颊车穴】位于头部侧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放松时按之凹陷处(见下图)。艾灸此穴能治疗下颌关节炎,还能防治口歪、齿痛、口噤不语等。
【听会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见瞳子髎穴图)。艾灸此穴能主治下颌脱臼,还能防治耳鸣、耳聋、齿痛、面瘫、头痛等。
【听宫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见下图),属手太阳小肠经穴,亦与手、足少阳经交会于此。艾灸此穴能疏通上述三经之水湿、气血,还能防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等。
【耳门穴】位于头部侧面,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有凹陷处(见上图)。艾灸此穴能疏通三焦之气,还能防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等。
【角孙穴】位于头部侧面,折耳廓向前,耳尖直上入发际处(见下图)。艾灸此穴能疏通肝胆湿热,还能防治腮腺炎、眼部肿痛、目翳、齿痛、项强等。
3.头部后面的常用穴位,有风池、哑门等。
【风池穴】位于头后颈部枕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见下图)。艾灸此穴能祛风解表、通络解痉,还能防治感冒、头痛、颈部酸痛、失眠、眩晕、落枕、荨麻疹等。
【哑门穴】位于头后颈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见下图)。艾灸此穴能疏通督脉阳气、缓解舌肌痉挛,还能防治不语、音哑、头痛、颈强、中风、痫证等。
4.头顶部的常用穴位,有百会、神庭、本神等。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即两耳角直上连线的中点(见下图)。艾灸此穴能益气升提、开窍益智,还能防治头痛、目眩、弱智、脱肛、子宫下垂等。
【神庭穴】位于头顶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见下图)。艾灸此穴能宁神醒脑,还能防治头痛、目眩、失眠、弱智、癫痫等。
【本神穴】位于头顶部,神庭旁开3寸。艾灸此穴能益智开窍、安神镇惊,还能防治头痛、目眩、弱智、惊风等。
艾灸头面部的穴位,虽然可以防治很多病症,但需注意,颜面五官的部位不宜用粗壮艾条或是艾柱瘢痕灸,只宜用细小的艾艾贴,或再加上防护罩,以免烫伤皮肤。
【下期预告】养生保健为何要灸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