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真情守护创造奇迹 植物人儿媳开口喊“妈妈”

时间:2024-04-23

文/图>>>花玉洋

刘秀梅(右)和儿媳妇聊天

“东村看、西村瞅,支沟的秀梅婆婆真不丑;天降灾、是车祸,亲生父母又如何;不嫌弃、不放弃,真情关爱创奇迹。”这是流传在连云港市灌南县汤沟镇的顺口溜,说的是该镇支沟村村民刘秀梅悉心照料植物人儿媳沈月娟的故事。

2002年大年初六,刘秀梅的儿子陈忠义与沈月娟成婚。同年10月,沈月娟生了一个女儿。孩子不到2 岁时,她和丈夫一起到常州市武进区打工。

2004年11月的一天夜里,沈月娟遭遇车祸,刘秀梅接到交警电话后,和丈夫连夜赶往常州市人民医院。当她看到深度昏迷的沈月娟时,泣不成声。

原来,沈月娟上夜班时,在一路口拐弯处被一辆急速驶来的面包车撞飞。肇事司机逃逸,是路过的一名老人打电话报的警。

治疗第26 天时,沈月娟基本生命体征稳定,转入普通病房,尽管还处于昏迷状态,但刘秀梅悬着的心落了地:“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为更好地照顾昏迷中的儿媳,刘秀梅满科室请教医生、护士护理常识,生怕因护理不当影响儿媳康复。

“孩子嫁到我家,就是家中一员,只要有一点点希望,我都不放弃。”刘秀梅说。

为给儿媳补充营养,她在医生的指导下,将鱼肉、虾肉绞碎后熬汤。她每天用温水为儿媳擦拭身子,同时进行按摩。“我那时坚信只要用心,按医生说的去做,小娟一定会苏醒。”

刘秀梅白天连轴转,晚上一坐在病床边总会不自觉地打盹。为防止自己睡过头,她设置了闹钟,靠在病床旁边,穿衣而眠。她记不清有多少次当闹铃响起的时候,她又满血复活,开始给儿媳喂水、换护理垫……

“陈家婆婆,你也是一把年纪的人,这样没日没夜地忙,身体会吃不销的,还是找个护工吧。”同病房陪护家人的顾大姐多次对刘秀梅说。

“没办法,找护工的费用太大了。我受点累、吃点苦没关系,要尽可能省下钱给小娟治疗。”刘秀梅说。

住院治疗76 天后,沈月娟被确诊为植物人。医生告诉她,沈月娟苏醒的可能性只有30%。在刘秀梅的要求下,医生同意沈月娟出院居家护理,同时表示其生命期很难超过一年,让家人有思想准备。刘秀梅暗下决心,要和命运掰手腕,好好照顾儿媳,让她早日苏醒。

刘秀梅家有7 亩多地,种有水稻、小麦、山芋等,养了两头猪、10 多只母鸡。每天早上5 点多,刘秀梅起床做早饭,为沈月娟洗脸、刷牙、梳头,一口一口地细心喂食,接着边为沈月娟按摩身体边“聊家常”。

“小娟能遇到这样的好婆婆,真是有福。”看到刘秀梅每天全心照顾自己的女儿,沈月娟母亲林大兰感激地说,“我非常感动,就是我这个亲妈也未必能做到。”

在悉心照料儿媳的第五年,刘秀梅发现沈月娟的手臂能慢慢地活动,腿也能蹬几下,有时嘴里还能说一句半句模糊的话。这让刘秀梅异常惊喜,信心更足。

刘秀梅在沈月娟床的两侧,各放一把椅子,用一根细长的木棍,绑在两边的椅把上,并在木棍的两侧安装两个小滑轮,形成一个简易的“多功能单杆”,帮着沈月娟每天拉手臂。

晚上,刘秀梅将“多功能单杆”分别移到沈月娟小腿、腰部。

又过了一年,沈月娟能抓着单杆或者刘秀梅的手慢慢地坐起来,腿在外力的借助下能走上几步。不仅行走能力恢复,而且奇迹般地开口说话了。尽管只能走几步,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这足以让刘秀梅激动不已,逢人就说:“小娟苏醒了。”

刘秀梅又想到了“爱心发明”,多次试验后,“运动性多功能专用板凳”的模型在她脑中渐渐清晰起来。她请人制作了一条长1.2 米、宽0.4 米、高0.6 米的板凳,让沈月娟趴在板凳上也不会掉下来,手一伸可摸到地,安全适用。接着,她又请人在板凳的4 条腿上装了多向转轮。这条长板凳成为沈月娟日常活动的重要工具。看到儿媳依靠自己脚推动板凳就能轻松前进,从东房到西房、从厨房又到门口晒太阳,刘秀梅开心不已。

有客人来时,沈月娟会坐着板凳笑脸相迎,十分热情。说到婆婆时,她显得很开心,断断续续且真诚地说:“我的命是婆婆从死神手里抢出来的,婆婆就是我的亲妈。”

“我非常感谢奶奶,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心思都放在照顾我妈身上,是她燃烧自己的生命,把我妈从死神手里一次次抢回来,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我会和奶奶一起照顾妈妈,等奶奶老了,我也会照顾她。”刘秀梅18岁的孙女陈玲玲说。

“刘秀梅17 年如一日真心、真情、真爱、真付出。”支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素刚说,刘秀梅先后被汤沟镇评为“好婆婆”称号,入选灌南县“灌南好人榜”,被连云港市委宣传部授予“港城叶欣仁”荣誉称号,2020年入选“江苏好人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