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过去的智慧、技艺和价值观念,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推动文化传承至关重要。作为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戏剧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影响了其生存发展和传承弘扬。因此,新时期应加强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拓展传统戏剧类非遗生存空间,创新保护与传承手段,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传统戏剧类非遗魅力的同时,也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民族自信大有裨益。
二、促进传统戏剧类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传统戏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学内涵,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戏剧,可以确保这些重要的历史和文化记忆能发扬下去,有助于提升大众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传统戏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具有跨文化交流的潜力,加强传统戏剧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
(二)促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传统戏剧不仅仅是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一种有潜力的创意产业和旅游资源。通过保护和传承传统戏剧,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社会和经济效益。一方面,传统戏剧类非遗是旅游产业中的重要资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从而为旅游产业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也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相关产业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三)推动戏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有助于保持历史传统的延续,还对戏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首先,传统戏剧的保护与传承可以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通过引入现代元素、创新表演形式和舞台设计,传统戏剧可以变得更具吸引力,吸引更多青年观众,为传统戏剧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其次,传统戏剧的保护与传承可以激发艺术家和编剧的创作激情。他们可以通过重新诠释传统戏剧,创新剧情和角色,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戏剧审美体验。最后,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许多传统的表演技艺,如戏曲唱腔、化妆技巧、音乐演奏等。保护与传承传统戏剧有助于这些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艺术家也可以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辟新的艺术领域。此外,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通过将传统戏剧与电影、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可以同时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社会与经济效益。
三、传统戏剧类非遗在保护与传承中遇到的问题
(一)社会认知度不高
首先,尽管传统戏剧类非遗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但总体而言,社会上对其的认知度仍然不高。许多人对传统戏剧类非遗的概念、保护价值和意义并不清楚,甚至连当地的传统戏剧类非遗种类也不了解。这种低认知度直接影响了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其次,虽然近年来传统戏剧类非遗的宣传工作逐渐得到重视,但在整个社会中的影响力还比较有限。同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也缺乏对传统戏剧类非遗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使青少年对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较低。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日益多样化,传统戏剧的受众群体范围在不断缩小。这使年轻一代对传统戏剧的兴趣和认知程度降低,愿意投身戏剧事业并成为非遗传承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二)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传统戏剧类非遗在保护与传承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如培养人才、修复和保护古老的剧本和道具、进行文化交流和宣传等,因此需要有足够的专项资金支持。从实际情况看,当前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传承和保护经费主要源于拨款和文化机构赞助,但这些经费往往不足以满足实际需要,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许多传统戏剧剧本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整理和保存,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三)传承体系不完善
传统戏剧的保护和传承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系统的传承方式,使传统戏剧的传承和发展受到限制。由于传统戏剧的传承方式单一,一些有天赋和热情的年轻人很难得到系统、专业的指导,进一步加剧了传统戏剧类非遗传承人断层的问题。而缺乏传承人,会导致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传承面临威胁,一些门派和技艺可能会逐渐失传。实际上,传统戏剧类非遗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由于以往通常是师徒制传承,传承面较窄,而学校教育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对传统戏剧的实践,因此使导致一些传统戏剧爱好者难以获得专业的培训,传承面临困境。
四、传统戏剧类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保护与传承意识
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帮助传统戏剧类非遗脱离生存困境,首要一点就是强化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保护意识。
一是要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传统戏剧类非遗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例如,可以利用新媒体等渠道发布传统戏剧类非遗的宣传片,普及非遗知识,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传统戏剧类非遗。还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文艺演出、讲座展览等,大力宣传传统戏剧的内在文化价值,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二是要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事业,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例如,可以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资助传统戏剧的传承与推广活动,共同为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传承贡献力量。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为了支持传统戏剧类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适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经费拨款等方式,增加对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资金投入比例。其次,可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戏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例如,可以借助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传统戏剧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相结合,实现其经济价值的转化和提升,从而为传统戏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再次,还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鑒国外先进的保护理念和经验,吸引国际资金和人才资源的注入,共同推动传统戏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此外,也可以与文化机构、高校、研究机构和艺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争取资金支持,同时运用其提供的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共同推动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三)加强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人才培养
传统戏剧的传承需要一批专业的人才,包括演员、编剧、导演等。相关部门、高校和剧院应加强合作,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首先,可以建立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培训基地,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加稳定和专业的场所和设施,同时聘请专业的传承人及相关学者,提高培训基地的教学水平。同时,可以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到培训基地进行授课和指导,引入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方法,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益。其次,还可以设立相关的奖学金和补助金,鼓励更多的人才投入传统戏剧的学习和表演中。尤其是要鼓励民间个体自主学习和研究传统戏剧,相關文化机构可以为其提供相关的书籍、影像资料等,满足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要。这种鼓励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传统戏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四)借助文旅融合促进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传承
对于传统戏剧类非遗而言,要想得到长久的传承和发展,完全固守传统模式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如何适度进行旅游开发与推广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可以尝试吸收和借鉴京剧发展模式,将传统戏剧元素与文化创意产品相结合,如设计印有传统戏剧图案的纪念品、开发传统戏剧主题的动漫作品等,通过文创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传统戏剧文化。同时,可以将传统戏剧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文旅项目。例如,在一些旅游景点开展传统戏剧表演、建设传统戏剧主题博物馆等,吸引游客关注和参与,提高传统戏剧的知名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借助文旅融合促进传统戏剧类非遗传承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传统戏剧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性,避免过度商业化而失去本真。此外,要注重保护和尊重传统戏剧传承人的权益,确保他们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和合理收益,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戏剧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其保护和传承的水平和质量。
(五)借助新媒体和数字化技术保护传统戏剧类非遗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戏剧类非遗可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传播传统戏剧文化,扩大其影响力。
首先,可以制作和播出传统戏剧相关的宣传片、影视作品等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传统戏剧的魅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展示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演出,扩大传统戏剧类非遗文化的受众范围,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保护传统戏剧。同时,为了壮大我国文化产业,增强传统戏剧类非遗文化传承活力,积极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国际传统戏剧论坛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将中国传统戏剧推向世界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戏剧的独特价值。其次,可以建立数字化数据库,将传统戏剧类非遗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系统地记录和整理。通过数字化处理,可以使这些信息更加方便地存储和检索,同时也能够实现更加高效地传播和共享。且数字化数据库的建立,还可以为相关的传统戏剧类非遗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和推广传承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六)鼓励戏剧作品的创作创新
想要促进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传承和发展,鼓励戏剧作品吸收新元素进行创新创作是很有必要的。相关部门或团体可以定期组织戏剧作品评选活动,发掘优秀的戏剧作品素材,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创新创作的积极性和影响力。例如,《时空交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是一部融合传统戏剧和现代元素的创新戏剧作品。该剧将传统戏剧的元素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包括现代音乐、服装、道具和舞台设计。这种融合使观众能够更容易产生共鸣,保留了传统戏剧的核心特征。同时,剧中引入了互动元素,观众可以参与其中,并选择不同的情节与演员互动或参与舞台上的表演,这种模式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收到了一致好评。另外,对于各地区的传统戏剧创作而言,还可以通过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等方式,积极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将传统戏剧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拓展戏剧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结语
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正面临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局面,既有资金和传承方面的问题,还有社会认知和接受度的问题。为了壮大我国的文化事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坚持各级相关部门的主导,创设适宜传统戏剧类非遗发展的土壤环境,不断推陈出新,最终实现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郝晓静.河南省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研究[J].文化产业,2022(13):95-97.
[2]付镜伊.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1(10):51-54.
[3]高燕.国外保护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与启示[J].艺术百家,2016,32(05):60-64.
[4]李曼霞.我国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发展初探——以湖南花鼓戏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2):36-41.
[5]张静.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商丘“四平调”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09):162-163.
[6]全婕.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初探——以藤县牛歌戏为例[J].歌海,2015(06):35-38.
[7]胡荣梅.云南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以滇剧为视点[J].民族音乐,2013(04):69-72.
[8]丁晓娜,余敏辉,高珍.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讨——以皖北泗州戏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03):1-4.
[9]曹建平.借新媒体手段保护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J].大众文艺,2017(22):1-2.
(作者简介:董婷,女,本科,宜兴市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葛星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