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音乐剧传播效能研究

时间:2024-05-04

◎周琦智

一、引言

音乐剧作为一门风靡世界的戏剧艺术,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涌现出了很多令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目前在我国也形成了一定的群众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媒介艺术的诞生,音乐剧在当前的发展有所滞缓。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使音乐剧创新发展,推进音乐剧的传播,成为相关研究者亟待思考并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音乐剧的历史发展和其当代传播的效能,以期为音乐剧的相关研究和学习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音乐剧的起源与发展

当前的音乐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艺术形式汇入其中,包括轻喜剧、轻歌舞剧、爵士音乐、乡村音乐等。它们日趋融合,不断创新,最终形成了以叙事为主,进行戏剧表演的同时,结合优美通俗的人声歌唱、多样化的舞蹈形体动作以及生动立体的舞台道具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能够给予听众全方位的感官享受。

音乐剧的诞生虽然离不开歌剧,但很多人直接将音乐剧与歌剧或轻歌剧画上等号,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如果按照戏剧、音乐元素来划分广义的音乐剧概念,那么在1728年,诞生于伦敦的民谣歌剧《乞丐歌剧》可以算作音乐剧的最早起源,它在传统戏剧的框架中,运用了当时流传甚广的歌曲作为故事剧情的叙述方式,穿插在主线情节之外。1750年,《乞丐歌剧》被引入北美,美国人对这一新奇的表演艺术感到十分兴奋,对其具有极大的热情。并受到这一影响,最终在1866年诞生了美国第一部音乐剧《黑魔鬼》。

狭义上的音乐剧起源则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随着当时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美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伴随着城市中现代文化的蔓延,音乐剧开始如雨后春笋般飞速成长起来,它以城市居民为受众,短小轻快,节奏紧促,贴近生活,演唱风格多采用美声唱法,以较正式的轻歌剧和较粗俗的滑稽唱法为表演形式,在美国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1927年,由“现代美国音乐剧之父”科恩创作的《演艺船》在美国百老汇上演,从此开启了音乐剧的第一个辉煌时代,并标志着音乐剧迈入现代化的阶段。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剧作家及剧目,譬如乔治·格什温和他的作品《波吉与贝丝》,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当时的音乐剧在剧作内容上往往偏重于谈情说爱,音乐风格轻松愉快,演出方式活跃华丽。自《演艺船》之后,百老汇音乐剧便迈向了重视剧情文本的阶段,编剧对故事情节的重视程度开始上升,也因此促进了音乐剧的进一步发展。

尽管当时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但并不妨碍随后音乐剧黄金时代的到来,或者说,正是经济大萧条刺激了音乐剧的创作高潮,《俄克拉荷马!》《音乐之声》等优秀的音乐剧层出不穷,最终实现了戏剧、音乐、舞蹈结合的成熟形式。

然而好景不长,辉煌之下埋藏着隐患,进入70年代,在经济滞胀背景下,音乐剧发展举步维艰。一方面缺乏跨时代意义上的音乐剧巨作,创作人才流失;另一方面,电影产业的崛起,好莱坞的发展,皆冲击着音乐剧的生存态势,最终,音乐剧呈日薄西山之势,走向了萧条时期。

我国本土音乐剧现代化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刘振球所创作的《我们现代的年轻人》。音乐作为最能打动人的艺术表现形式,传递着最真切的情感。为了使音乐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本土音乐剧的发展经历了创作题材、创作技法、叙事手法、表演等各方面的突破,形成了中国音乐剧的特有风格。

三、新时期音乐剧发展态势

(一)音乐剧面临的发展现状

从传播形式上看,音乐剧仍属于大众传媒的范畴,其构成的三大要素为戏剧、音乐与舞蹈。音乐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大众审美、时代风向紧密结合,因此在诞生初期就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科技迅速发展,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巨变。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层出不穷的新生艺术产品挤占着原生艺术的生存空间。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如何在新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革故鼎新,保持活力,成为新时期音乐剧首先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人都是自媒体”这句话变得不再是无稽之谈。信息的传递速度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填充着人们的生活闲暇,碎片化阅读的趋势逐渐成为社会娱乐的主流,打开手机短视频平台,我们会发现关于影视解说的视频发展迅猛,诸如“分级解说”“视频花絮”“XX带你看电影”等影视剪辑解说有着大量的受众,相较于时间长达数小时的完整作品,缝合了关键剧情的剪辑版虽然缺乏深度,但是短暂的感官刺激正将人们的情感阈值不断拔高。

在短视频时代带来的观看方式冲击下,使部分人的审美习惯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一种浮躁的心态。这类观众对视觉审美的追求处于一个肤浅的层次,对时代热门艺术的了解仅仅是出于对潮流的追随心态,缺乏内在思考能力,一些人对艺术的谈论往往只是出于社交需求而已。而在这种碎片化观影的背景下,大众对需要长时间观看的音乐剧需求也逐渐下降。

尽管观赏音乐剧能够使观众身临其境地享受一场高规格、长时间的视听盛宴,但面对相对高昂的门票以及出行的不便,一部分人还是选择在家使用手机、电脑,通过数字传播形式来进行一场足不出户的短视频音乐观影,这对音乐剧的发展造成了更大的冲击。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无论是数字化传播,或者传统技艺的突破变革,都对当前音乐剧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外,由于音乐剧文化产生于欧美地区,它诞生于传统戏剧,而后又以轻歌剧的形式存在。它的出现是欧美独特的绅士审美观念造就的文化产品,在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产生了剧烈的碰撞。我国传统的、本土的戏剧表演形式与歌剧、音乐剧有很大差异,受众群体也缺乏在剧院欣赏音乐剧的习惯,这是中西方文化在艺术欣赏和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所以音乐剧这一文化艺术在中国的开展始终不温不火。

(二)音乐剧发展的有利趋势

第一,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在碎片化娱乐的冲击下,一部分人不满足于现当代潮流的艺术形式以及碎片化的审美,开始追求“复古文化”,重新去了解音乐剧。当前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由音乐剧演员或音乐剧爱好者组建成的相关社团,进行音乐剧的鉴赏、学习和交流。例如重庆的城上音乐剧社团,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性音乐社团。

第二,随着科技和媒介的发展,文化的传播途径越发广泛,文化消费快速增长,音乐剧的创作和传播形态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生改变。在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打造音乐剧新形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借助互联网平台,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剧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和视频网站上受到了很多新青年的追捧与支持。很多有着前瞻性和敏感性的音乐剧工作者和爱好者,正借助网络直播、音乐剧短视频的方式传播音乐剧文化,并通过独特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收获了一批此前对音乐剧了解较少的新观众。

第三,音乐剧的重焕生机和再度流行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使人们产生了一定的生活压力。同时,传统娱乐行业在各种新媒介的冲击下受到一定打击。逐渐复苏的文化市场正积极呼唤着一切具有生命力、内容丰富的文化产品的出现。在这一需求的促进下,注重主题思想和内容创作的音乐剧,在一些城市中得到了推广。例如上海、武汉等城市,近些年来都在大力开展音乐剧节、音乐剧推介会等活动,主动促进音乐剧的传播。

第四,现代音乐剧正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大受欢迎。音乐剧的核心内容是对人们生活的映射,艺术取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比如2022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华语音乐剧大赏”,其中出现了很多生活化的音乐剧作品,其中反映了时代面貌和人们的美好生活,不仅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也受到了各年龄段群体的喜爱。这表明音乐剧在我国并非完全水土不服,人们对演出形式新颖、表演内容生动有趣的音乐剧同样充满了兴趣。因此,音乐剧制作者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广大群众的审美和需求偏好,制作出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剧本内容,使音乐剧在新时代焕发光芒,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五,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剧的再创造相结合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在我国音乐剧剧本的创作中,有相当一部分题材取材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为国民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所以更易引发观影群体的情感共鸣。但是,如何突破传统文化带来的桎梏,使传统文化在再创作的过程中与现代文化观念融合,就成了音乐剧编剧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音乐剧中也出现了一些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作的优秀作品。例如由元杂剧改编的同名音乐剧《赵氏孤儿》,其中从演唱到服装、布景、舞台设计,都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神韵,堪称当前国内音乐剧的天花板。

第六,现当代潮流文化对音乐剧的创作有一定启发和借鉴的作用。音乐剧创作者不能只吃老本,还要发掘当今的潮流文化、流行文化资源,注入音乐剧创作中。例如《伪装者》《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等音乐剧,就是在影视化所形成的潮流文化的火爆态势下而创作的,其中唱段、剧情的设计,也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四、音乐剧的传播效能

(一)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随着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发展,音乐剧的制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观赏性越来越强。其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形式,首先作用于人的视觉,具有发掘美、传播美的作用。因此,优秀的音乐剧往往集中表现了创作者的音乐审美、舞蹈审美,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跟随音乐和剧情的牵引,感受到听觉和视觉所带来的双重体验,进而促进其想象力、共情力和色彩辨析能力的发展,最终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不同于舞蹈、演唱等相对单一化的表演形式,其覆盖内容全面,涉及领域广泛,选择内容灵活多变。基于此,历经百年时间发展的音乐剧文化有着数量庞大的优秀作品,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依旧有着源源不断的优秀作品被创作出来,因此音乐剧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音乐剧也能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音乐剧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手段,其中的艺术表达和文化内容,在观看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对观众产生影响。例如《重生》等主旋律题材音乐剧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也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观看这些优秀的作品,有利于观众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自身思辨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三)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音乐剧的传播过程中,音乐剧市场不断发展,相关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推进地方音乐资源的发掘,并以音乐剧为中心,形成相关的文化产业链条,带动相关的文化品牌以及其他辅助性产业发展。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已经认识到了音乐剧对文化产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以青岛市即墨区为例,当地专门针对音乐剧市场和音乐文化产业制定了相关政策,扶持音乐产业项目,引进音乐专业人才,以推进当地音乐剧活动和音乐产业的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进入新时期以来,音乐剧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形势和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相关工作者如果故步自封、不思进取,最终只能使音乐剧的发展停滞,甚至被时代所淘汰。只有积极与时代接轨,创新探索,把握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喜好,创作出令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才能促进音乐剧的传播,充分发挥音乐剧的传播效能,让音乐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