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焦姝芬
县域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兼具文献收集整理与储存、书籍借还等功能,面向民众免费开放,是重要的信息分享交流与收集载体之一,也是保障民众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在图书馆事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总分馆制已成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心,有利于将优质图书馆文化服务网络延伸至乡村地区,进一步保障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其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基层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不同级别图书馆面向的用户群体与主要职责存在一定差异,市区级公共图书馆主要面向城市人群提供各类服务,并具有指导中小型图书馆业务开展的职能,而县域公共图书馆则主要面向县域内民众提供文化服务。[1]县域公共图书馆主要依靠地方税收运营,公益、平等及共享开放等特征突出,为民众提供均等化、普遍性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因此,县域公共图书馆必须坚持公正公平、效能最大化等服务原则,持续优化服务布局,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提高服务便捷性,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应有价值作用。[2]
总分馆制图书馆建设理念源于西方,美国图书馆协会对总分馆制的定义如下,将图书馆系统中特定图书馆或独立建制图书馆设立为总馆,承担管理中心职责,以书籍文献资源加工储存为主要工作内容,将总馆的部分业务分离出去并设立数个附属的图书馆分馆。[3]总馆是总分馆体系中的行政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和主要馆藏中心,分馆作为总馆下属机构,主要开展用户服务相关工作。总分馆形成了健全的组织体系,由总馆负责对整体发展进行规划统筹和统一协调管理,根据所处区域人口数量大小,合理进行图书馆网点布局设计。总分馆体系中,总馆须具有分馆的行政管理权、财产管理权等,才能实现总分馆业务活动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评估,形成紧密联系的组织体系。[4]综合西方国家和国内总分馆建设发展状况,可将总分馆体系认为是具有相同建设主体和主管机构的图书馆群,核心地位的图书馆为总馆,从属地位的图书馆则为分馆,分馆业务开展由总馆统一管理。总分馆间形成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体系,对分散性的公共文化设施加以统筹,形成紧密联系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共建共享公共文化资源。
第一,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具有网络化的服务布局。总馆与若干分馆共同形成总分馆体系,以网状形态为社会民众提供服务。相较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加强了馆藏文献跨馆流通借阅渠道的顺畅性,为深化全民阅读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第二,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具有集群化的管理模式。总分馆制即为集群化管理模式的表现,总分馆之间具有统一整体性,共同形成区域范围内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总馆负责集中管理总分馆业务,带头制定相关工作流程标准和管理规章制度,指导分馆业务开展和建设工作。[5]总分馆之间协同采购、资源共享、联合编目和科研,形成了包含市区级、县级和乡镇、社区(村)级图书馆在内的图书馆集群网,整体服务规范高效、协调有序且布局合理。第三,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具有集中化的行政管理特点。总分馆制下,总馆统一管理人员、财政、物资等资源,实现了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绩效考核标准统一,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发挥和整体效益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合作制、联合制与协同制是国内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总分馆制的三类主要模式。合作制模式出现最早,体系内图书馆之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总分馆之间仅进行资源共享,并不互相干扰各自运营管理,如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体系等。合作制模式中因行政单位未加干预,总馆具有较高自由度,但也对其影响力与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对于县域图书馆而言,因为整体缺乏资源与能力,应用合作制模式会对自身发展造成极大的制约。[6]联合制模式在国内应用广泛,以政府作为主导,各级政府作为资金投入主体,总馆作为管理主体,集中化开展资金投入与日常运营管理,如天津的社区分馆模式等。协同制模式与总分馆制国际标准最为贴近,确立了总馆的绝对管理地位,总馆具备权力参与各分馆的运营和服务管理,以保障总分馆体系的正常高效运营,如成都龙泉驿区分馆模式等。上述三种总分馆模式之间具备递进性,虽然合作制与联合制的应用较为简单,且在国内广泛应用,但协同制模式令总分馆之间具备更为紧密的联系,而合作制模式中对总馆能力和资源要求过高,且无法有效约束分馆,很难保障服务水平,联合制模式则对管理主体与投资主体进行了割裂,两者不同的图书馆发展理念会对总分馆建设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相关指导意见的出台,对县域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以符合相关条件的县域图书馆作为总馆,乡镇、社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分馆,构建总分馆体系。[7]此外,要加强县域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的资源整合和互通,将符合要求的农家书屋也纳入分馆,通过在各类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中设置文化服务点,进一步拓展总分馆文化服务覆盖面。在总分馆制实践探索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建设总分馆体系。现阶段,国内各地区已经逐步形成初步完善的总分馆体系,由市级图书馆为中心馆,县域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立支馆,并设立基层文化服务点作为进一步补充,或者不设立中心馆。两种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形式中,县域图书馆均担负着主体角色,承担统筹整合职责。
总分馆制建设运行过程中管理机制的制定执行,主要目标在于通过组织协调、计划指挥等方式对图书馆各类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实现预期公共文化服务目标。在总分馆制建设实践过程中,城市总馆大都具备主导能力,统一管理各分馆,并定期对其进行业务培训或辅导等。相较之下,区县级图书馆在人员、经费及业务水平等方面短板明显,还无法有力承担所辖分馆的管理统筹工作。[8]再加上分馆内部管理、人员专业性等问题,也导致县域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运营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加强总、分馆内外管理,提高整体服务体系管理水平,是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实现长远发展的首要前提。针对地区整体发展的不均衡性,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图书馆可采取三级管理机制,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馆,县域图书馆为总馆,乡镇图书馆为分馆,并执行法人监督治理体系,通过市中心馆主导作用的发挥,解决图书馆存在的资源不足和业务能力不高的问题。能力水平足够的现役图书馆则可采取二级管理模式,以县域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社区(村)级图书馆为分馆,二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县域图书馆总馆服务水平与决策反应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县域图书馆对各类资源加以合理科学的整合利用。在总分馆服务体系中,作为管理者角色,县域图书馆要加强对各分馆工作的规划协调,发挥带头作用,与分馆协商制定共建共享协议,对各分馆职责、义务进行细化明确,并监督其严格执行。针对分馆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须制定改善计划加以逐步完善,坚持民主、统一、责任制、计划和效益管理等原则。[9]
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运行约束机制包括显性约束、隐性约束两方面内容,显性约束是指法律政策和管理规章制度等,隐性约束则是指社会舆论、职业道德等。《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对公共图书馆的权利、义务及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针对违反条例的行为也制定了相应的惩罚、制裁措施,即为显性约束。总分馆间协商形成的共建共享协议书等,对各方义务和责任进行了明确和约束,即为隐性约束。同时,图书馆内部管理工作中,通过目标责任制的落实,令各项工作职责和管理规范与奖惩措施、评估考核实现融合,并将用户满意度纳入馆员工作评估指标。除此之外,各图书馆还应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以保障约束机制作用的切实发挥。
激励机制在总分馆制建设中的运用是指利用荣誉、情感与物质等激励因素激发馆员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管理方式和技巧在实践中的执行。[10]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适当授权,即应将各项工作职责相关权利合理下放至相关馆员,增强工作开展自由性,防止因过度管控影响工作成效的同时,令馆员能够更加顺畅地推进各项工作,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第二,教育激励,应用多样化方式提高馆员学习热情和专业素养。总分馆制发展建设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具有更高要求,必须持续提升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才能确保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强对馆员的教育激励,引导促进馆员不断学习,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掌握前沿专业技术,提高信息管理能力。第三,竞争激励,营造积极的竞争工作氛围,激发馆员潜力。竞争激励能够令馆员同时感受到压力和动力,从而自觉提升自我能力,发挥个人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采取服务效益、科研成果和业务技术评比等方式调动总分馆全体馆员积极性,打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第四,增强工作内容丰富性,避免产生职业倦怠感,提高了馆员工作热情。一方面,应重新优化分配工作,赋予个人及团队更高的自主权,增强其责任感和工作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让同一个人或团队负责前后相连的几个工作流程,令其在工作中对工作整体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更深刻的体会,并进一步增强自信。
图书馆绩效评估是指基于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对图书馆运营管理和各项服务开展过程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性全面收集,评估考核图书馆预期服务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工作开展状况。通过执行绩效评估机制,能够明确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和工作效率,并为财政资金投入作出指导,将各项资源优先用于发展高资源利用率且经费不足的分馆。同时,绩效评估能够反映各分馆运营管理中的缺陷,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推动总分馆管理实现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提高公共资源配置合理性。绩效评估工作开展须严格遵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开展,并针对县级以下分馆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估标准,组建评估领导小组定期开展评估工作。评估过程要以绩效评估为中心,设立读者服务质量指标和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并对各级图书馆采取统一的评价指标,保障评价结果可比性与可靠性。通过绩效评估,进一步指导各分馆业务工作开展,推动管理、服务水平和办馆条件的改善。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行业中的应用令图书馆事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管理方式、资源载体、工作重心和服务手段等均产生巨变,符合图书馆建设的专业人才要求也随之更高。各馆必须构建科学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引进、利用和培养。第一,基于图书馆整体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引进培养政策。遵循合理引进、重点选拔和加强培训结合的人才培养原则,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为提高馆员业务水平,可灵活采取专业教育、外出进修、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等手段,强化馆员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组建符合现代化图书馆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第二,应深化分配机制改革,争取财政支持,在按岗定酬和按业绩分配之外,明确按贡献进行分配的基本原则,制定特殊人才收入分配倾斜政策。
以县域图书馆为核心的总分馆体系要切实提高成效,必须因地制宜,优化改进总分馆制建设思路和体系,创新建设模式等,加强提升图书馆服务针对性、融合性与拓展性,推动总分馆制建设发展步入科学可持续的轨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