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熙斌
岗脚是湘南郴州市苏仙区岗脚乡的一个千年古村。
因为参加“西河乡村振兴”主题采风,我与文友同行,前往岗脚古村。岗脚处于栖河畔的古渡口,栖河水在这绕了一个大弯,河水日积月累冲积成周边几公里的田园。河边就是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岗脚。
走进岗脚村时,似乎距离时间很遥远,我无从辨别哪些属于古迹,哪些属于当下。青砖瓦房、小桥流水、李氏公祠、古樟石碑……人类留在土地上的种种迹象,都把我引向一个久远的年代,极大地兴奋着我的审美情趣。
村里乡村振兴工作队的队员在古民居前迎候我们。伫立在水泥道上,倾听工作队员诉说村子的由来:南宋末年李庭芝携子在此,取石动土,兴建庭院,筑建山寨,初始取名高岗寨。李氏宗族落地繁衍,生生不息。他们在此兴业,陆续建起幢幢风格相近的古民居。李庭芝安妥了三个儿子,无牵无挂,风尘仆仆,踏上抵抗元军的征程。元军围攻扬州时,李庭芝临危受命,始任两淮制置使,后升任为参知政事(副丞相),奉诏守扬州城。他与时任右丞相的文天祥一样,在元军把他推向断头台时,宁死不屈,坚守贞节,殉难时仅五十七岁。先辈圣贤李庭芝成了栖居岗脚村后裔感到荣耀的千古佳话。
五月的栖河畔,柳树垂臂,叶片似纤柔的指尖,搀扶着晶莹的雨光;河岸上有几棵古樟伫立村前,风过处,积雨纷落,满地琶音。临河古民居掩隐在古樟下,古墙飞檐时隐时现,像是浸泡在暗室的负片,显影着古村的前世今生。庭院、屋檐、门窗雕龙画凤,镌刻着堂名、题额、楹联……一侧门上端刻有一对太极八卦图,门叶上刻着联语,显示出一种气韵生动,让你不得不敬重村里重视文化内涵和村民崇尚读书的氛围。门楣飞檐,楼阁窗枋,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而成;八仙、寿星、松木、竹梅、喜禄寿福、戏文故事、狗吠鸡鸣,甚是热闹。徜徉岗脚古巷,疑是游览明清旧画。
一群老人围在村子巷道石桌边或看人下棋,或看人打纸牌,还有一些人在那些漆色鲜艳的体育设施处锻炼,压压腿,抻抻胳膊。几个小伙子,随意把玩几下,便显出他们的青春活力。淘气的小孩在人群中穿来穿去,追逐着,嬉闹着,尽情地玩乐,享受着童趣。村中的一棵大樟树,被砌了一个大约三四米的圆形水泥砖墙围着,不设防护栏。周围还有大小不一的树木,有小孩捉迷藏可以站在树枝中间。未加修剪的树木,低低地分出枝杈。花坛盛开的月季,绽开的花瓣中间露出那细细的、嫩嫩的花蕊,香气就从那里飘溢出来,弥漫在四周,直沁人心脾。
站在栖河的一侧,凝望岗角,那断墙残垛的旧屋,那吱咯作响的木梯,那細散的尘灰与渐渐腐朽的窗木,朦胧在风霜雨雪、电闪雷鸣的变幻里,讲述着千年岗脚村的故事。随着春风阵阵,推开沉睡的门窗,拨动村民的心弦,岗角倾流出自然的节奏。
我叹息着人生短暂,但又自豪着人生的伟大。匆匆而过的时间里,岗脚村民不断地追求幸福,不断地改变和创造自己的生活。正如这村里旧屋楼阁几经翻建,岗脚村新建的栋栋青砖黛瓦屋鳞次栉比。远处田野间闪现着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那是村民忙着种植香芋,发展特色生态农业。近处乡村民宿的主人面带着幸福的笑容,“农家乐”漫溢出佳肴的浓浓香味,深深融入这划时代的乡村振兴的韵味里。
当年李庭芝殊死抗元军的故事,在岁月的沉淀下热度逐渐消退,但千年古村沁出古风犹存的醇厚,它使得岗脚卓尔不凡。此时栖河畔五月的田畴,有农人在弓腰舞锄中忙碌。河堤边菜园葱葱,像是村民对生活甘甜的守候,指引着呱呱坠地来到人世的后来者……
我遐想身着拖地长袍在初夏细雨纷飞的岗脚古村,邂逅村里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她身着月白色上衣,黑色短裙,带绊儿布鞋踩踏在雨水中,水花四溅有如花朵。但我源于尘世的身体,错误地站在古籍的扉页,只能把唐诗宋词遥远地倾听。显然,这样的情形永远不会出现,除非,鸟雀坚守的老树,依然呼吸着远年的肺叶。
我在五月的夏日午后离开岗脚,能得一份忆念留在心里,就不枉彼此的一度遇逢。
(责任编辑 王玲)
邮箱:shenhuazzs@126.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