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京剧元素在当代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

时间:2024-05-04

在当代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元素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以及我国推崇的人文气质。因此,京剧是极具代表意义的艺术形式,可以更好地为我国声乐艺术创作和实践提供经验以及源头活力。在京剧表演中,唱腔可以被称之为京剧的灵魂。传统唱腔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应用,可以更好地体现在民族声乐演唱中。

歌曲《粉墨春秋》是舞剧《粉墨春秋》的主题曲,该作品极具京剧特色,需要融合京剧的唱腔特色进行演唱,才能充分演绎出作品的韵味。《粉墨春秋》的音乐旋律不仅以戏剧为基础,同时还结合了现代交响乐。通过演唱者的演唱以及理解,保证其自身所具有民族底蕴的同时,还包含了现代色彩,对我国京剧元素民族化视野开阔具有综合意义。作品《粉墨春秋》极具新意,且夹杂独特的戏曲风格,不仅能够实现全新的创新点,在旋律以及唱腔上均具鲜明特色,使作品具备思想性以及人文性,既符合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审美风格和演唱特点,又保证了戏曲能够发挥自身的独特色彩。本文将就声乐作品《粉墨春秋》进行分析,展示我国声乐作品的艺术风貌以及京剧元素在当代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应用价值。

一、京剧的唱腔特点

(一)“脑后摘筋”。脑后摘筋即京剧中俗称的“脑后音”,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将声音集中到头腔,通过头腔共鸣,确保声音能够呈现明亮、宽广的特点。作为一个独特的演唱技巧,京剧脑后摘筋的演唱,考验演唱者对气息的控制能力,要求演唱者有较强的气息控制力,保持高位置的相对稳定,是考验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重要唱功之一。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要合理掌握中音区和高音区的真假声比例,灵活地实现真假声的转换,确保声音的位置能够一步到位,达到自然过渡的演唱要求。[1]

(二)一字行腔。一字行腔是根据字的发音特点,决定行腔走势。在京剧训练中,一字行腔对咬字的技巧、行腔的吐气等均进行了详细的要求。例如,在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演唱中,一字行腔可以按照汉字的发音,归结为单音类、复音类以及鼻音类。并根据京剧表演艺术家的表演积累,对三类发音进行了细化,包含发音内容、鼻音、复音等。使学习者能够得到更加详细的指导,自主地寻找气韵,打造符合个人风格的形象特点。[2]

(三)声贯于顶。声贯于顶与气沉丹田二者具有融合特性,均是体现于京剧唱腔达成气息以及唱腔相融合的表现形式。声贯于顶要求在演唱中要将存在丹田中的气息调动,实现高度共鸣。在演唱中,泛指高位发音,也可指共鸣穿透率。京剧总体的发音特点铿锵有力,声贯于顶让此种音色特点更加浑厚、多样。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具备全新的融合感受。在生贯于顶中,更看重气息作用,使声音融合、统一。[3]

二、《粉墨春秋》演唱时的京剧声腔特点

(一)京剧声腔

在《粉墨春秋》的演唱过程中,着重于对情感的融合,确保节奏能够符合人物性格特点,达到演唱技巧的全面更新。例如,在演唱前,要模仿京剧吊嗓的练声方式,对发声状态、腔体进行适当调整,如“yi”“ya”等,可以更好地完成对京剧唱腔的模仿以及把握。《粉墨春秋》的特点为行腔较多。行腔泛指在演唱过程中,对相关的字保持较长时间的声值。将声音通过节奏、速度的掌控以及咬字技巧等进行发音。在演唱时必须注意,腔多需要保证字词连接紧密、柔和,实现自然过渡。声音需要平静、婉转,在演唱过程中,最后一个字必须均匀收音,细腻、纯正。此外,作品《粉墨春秋》在演唱过程中必须包含拖腔、甩腔,反映京剧当中的“水墨腔”。[4]

(二)戏曲唱腔结合

在结合戏曲唱腔特点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戏曲的演唱与当代民族唱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戏曲的演唱普遍真声比例较多,相较于民族唱法,戏曲更加强调字正腔圆,以及以字带声的演唱方式,而且戏曲的咬字行腔极具特点和辨识度。在《粉墨春秋》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不仅要达到清、正、圓的演唱标准,同时,还要就咬字技巧等进行训练,通过咬字,表达出演唱者的情感以及国粹音乐行腔的韵味。在演唱时,京剧唱腔“生”中的“eng”为韵母,舌尖要上抬,声音与舌腔进行共鸣,达到流动的技巧。而“戏”,则需要演唱者从嘴皮咬出,气息下沉。在演唱过程中,注重戏曲的演唱特点,咬字必须注重短字头、长韵母的清晰,要合理融合京剧唱腔,保障整个声调一致,才能充分演绎出歌曲的韵味以及魅力。[5]

此外,歌曲的演唱过程中还包含了颤音、脑后音等声音概念。在演唱《粉墨春秋》时,可结合京剧中的脑后音共鸣,使声音保持通畅和高度统一,完成情绪引导,将京剧元素进行融合,形成一种刚柔并济的音乐演唱效果。因此,《粉墨春秋》具备极为宏大的音乐气场,在演唱过程中洒脱干练,突出一气呵成。通过极具特色的音乐以及表现形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演唱技巧的把握准确实现作品风格的演绎和表达,使《粉墨春秋》能够呈现出最佳的表演状态。在音乐旋律中,《粉墨春秋》通过京剧元素的加入,平衡了音乐的主调,统一了整个基调,使音乐效果以及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完整。[6]

三、当代民族声乐演唱与京剧唱腔的融合

京剧唱腔与当代民族唱法在咬字行腔、表演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融会创新,二者是可以实现完美融合的。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发展是融通的。在我国的音乐发展历程中,声乐以及民族文化均是引领时代的产物。例如,在京剧唱腔演绎方面,京剧与声乐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的美感以及表达方式,对于音准都非常注重。因此,当代民族唱法在演绎戏曲风格的声乐作品时,不仅能够运用当代民族唱法的部分演唱技巧,同时还能够保留京剧唱腔的传统特色,《粉墨春秋》这首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对提高演唱者的音乐素养起到了明显的引导作用。此外,《粉墨春秋》的地域特色、曲风根据演唱者对声乐理解的不同,演唱者演唱方式、演唱情感等的区别,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演唱上,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以及磨砺,可以更好地完成气息变化,字正腔圆地表达。[7]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京剧表演对民族声乐演唱来讲是重要的养分。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汲取京剧的元素。虽然在发声训练、语言表达、艺术创作背景上,民族声乐与中国戏曲都有较大差异,但通过艺术家的巧妙构思,也能够达成融合,甚至起到1+1>2的效果。中国戏曲的创作通过传统文化提供养分,传统文化是戏曲的生存之道。创新与创作二者共生,虽有些许区别,但京剧演唱依然保留较原始的板式以及腔调,当代民族唱法与京剧唱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京剧唱腔中,著名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促进了戏曲以及声乐的融合。通过戏曲以及声乐的表达,不仅吸引观众,同时能够拓展京剧的欣赏范围。随着国家的强大,文化的繁荣,广大民族声乐表演从业者应该向老一辈的京剧艺术家学习,有传承经典的决心、勇于改革创新的气魄以及民族责任感。京剧唱腔与民族唱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彼此之间的关系紧密。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可以进行对比。民族声乐以及戏曲音乐的对比,不仅可以取长补短,更可以加深影响力,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以及作用。在表演形式上,声乐还可以通过现代歌舞剧等形式呈现,使艺术能够更好地实现多样性表达模式,传承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尽显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7]

四、当代民族声乐演唱与京剧元素融合的影响

民族声乐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严谨且完整的体系,与京剧具有相同的艺术根源。因此,要不断落实创新,才能够保障京剧与民族声乐能够产生融合,实现全新的飞跃。

(一)形式创新。我国民族声乐呈现多样化发展,除了得益于其悠久的历史积淀,还因为其吸纳不同艺术的养分,而京剧就能够在此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例如,京剧演唱技巧通过百年积累,非常独立,为民族唱法的发展提供了指导。京剧与民族声乐的结合,还可以打造出全新的视听体验,符合未来的发展标准。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既保留了传统的京剧元素,又结合现代音乐的创作技巧,可以更好地使音乐与京剧文化形成共鸣,引导新生文化元素的加入,使民族唱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展现顽强的生命力,展现百花齐放的艺术风貌。

(二)内涵丰富。任何一种风格的艺术形式若仅局限于一个范围,就会出现风格单一、受众狭窄等情况。因此,民族声乐从广义上需要合理地融合京剧的元素,运用全新的素材。通过内容体系的丰富,确保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发展和弘扬。例如,在《粉墨春秋》中,民族声乐便通过京剧甩腔、拖腔等的应用,将京剧中的典型唱腔进行了集中提炼。因此,通过全新的表现形式,可以为不同的艺术形态提供灵感以及素材。而民族声乐的融合发展,更需要满足人们多样的需求,使艺术自身能够符合发展规律,促进文化艺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丰富作品形态,使民族声乐立足于传统,吸收营养,主动借鉴、广泛创新,获得一席之地。[8]

五、当代民族声乐演唱与京剧元素融合的启发

民族声乐演唱与京剧元素融合,可以使听众以及演唱者对民族声乐具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在民族声乐表演舞台上,可以借鉴京剧的身段演绎以及动作表达实现有效融合,吸引受众群体,改变听众对民族声乐的固有印象,给予听众全新的听觉体验,通过这种融合使民族声乐能够更好地与京剧元素产生化学反应。声乐作品《粉墨春秋》的节奏较多,且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将戏曲元素进行全面融入,融合表演特色,突出自身的特点,将声乐的优势全面凸显。配合京剧的肢体表现,完成整个作品的表演。通过京剧元素在民族声乐表演中的运用,可以保障京剧元素对民族声乐表演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无数的曲调。因此,戏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乐府时期,乃至唐宋时期,戏曲的多元化发展成为我国艺术领域的一股思想潮流。由此可见,民族声乐要想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解决自身出现的架空问题,需要借助京剧丰富的内涵性以及艺术魅力。民族声乐包含极为丰富的演唱形式,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出来的艺术财富。在京劇与民族声乐的融合中,民族声乐突出“唱”,是其独特艺术魅力的表现手段之一。民族声乐发声方法与京剧的发声方法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因此,京剧元素与民族声乐演唱融合,可以启发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对声音进行独特的处理。例如,声音稳定、灵活,并根据曲目的需要采取相应的用气技巧。根据声音的强、弱等控制气息,保障气息能够更好地穿过舌、齿、唇,完成细腻的演唱,对唱腔进行润饰,使唱腔别具韵味。

六、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在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不仅与自身的艺术特征有关,更与长期的积累密不可分。在后续发展中,民族声乐通过与京剧艺术进行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因此,声乐与戏曲实现融合,不仅能保障民族声乐更加深入人心,引导我国人民群众了解声乐之美、表演之魂。同时,还可以使中国民族声乐具备自身的独特风韵,使世界能够了解到中国声乐艺术的精髓,促进声乐艺术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弦箫.论传统京剧艺术元素在民族声乐表演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20,40(1):3.

[2]李晓燕.民族声乐对传统京剧元素的借鉴与应用[J].闽南大学学报,2018(2):118-122.

[3]刘琳.京剧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研究[J].北方音乐,2020(17):3.

[4]王晨.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的应用与升华[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6):2.

[5]彭湘.戏曲音乐元素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以声乐作品《梅兰芳》为例[J].大观:论坛,2019(9):2.

[6]冀惠娟,张艺,黄堠.京剧中的甩腔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5.

[7]刘琳.民族声乐女高音与京剧青衣唱法的对比研究[J].北方音乐,2019(2):64-65.

[8]王永春.论“戏歌”在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J].当代音乐,2019(5):2.

(作者简介:杨茜媛,女,硕士研究生,广东海洋大学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声乐表演艺术)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