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知名的女作家。本文运用 CiteSpace 的计量学统计方法,以知网中的中文期刊作为数据来源,对国内从事莫里森及其作品研究的相關参数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发现21世纪以来相关研究文献数量较多,但近几年存在回落的趋势;研究主题和理论具有局限性,重复性研究较多;研究内容多集中在其早期作品上;部分研究视角新颖,但未能形成研究热点。建议创新研究方法和改变理论视角,扩大作品研究范围,减少重复性研究。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CiteSpace 可视化 研究现状
一、引言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著有《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宠儿》等11部长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宣叙》、剧本《梦想的埃默特》、童话诗《大盒子》等。1993年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与她相关的研究性专著、论文大量涌现。国内的莫里森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在莫里森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二、数据来源及统计
时至今日,国内研究莫里森作品的相关论文已有近千篇,面对如此庞大的论文数量,若仍采用常规的人工收集、主观分析的方式,很难把握整体态势,进而导致研究片面、肤浅,无法总结出千余条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借助可视化计量软件CiteSpace对国内近30年(1990—2019)与莫里森相关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可视化分析,能对当今国内莫里森研究现状有更加全面、深入、直观的了解。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
rsity)陈超美博士开发的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工具。在CNKI中以“托尼·莫里森”为主题进行模糊检索,将时间限定于199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共得出971篇文献(不包含硕、博士论文),由图1 可见,国内莫里森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1990—2002)、攀升期(2003—2010)和高峰期(2011至今)。
从运用CiteSpace统计国内莫里森研究发刊量前十的刊物发现:国内刊登莫里森研究论文的刊物主要是外国文学、语言学、教育学类学术期刊。从刊名来看,我们大概可以看出国内莫里森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莫里森与外国文学、莫里森与电影、莫里森与外语教学。(见表1)
被引文献,指所发表的文献在后续研究中被引用的文献。按前述检索时间和条件对所有文献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被引频次最高的是王守仁和吴新云两位学者的文章,除了此篇外,二人联合发表的另外一篇文章也榜上有名,可知二人在莫氏研究方面比较权威。通过对被引文献进行分析也可看出国内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为莫里森小说中的奴隶制,白人文化对黑人造成的创伤,小说的叙事研究等。
三、数据分析及启示
用CiteSpace对托尼·莫里森国内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获得了直观明了的数据,以下分别从发表文献时间数量、发表期刊级别、引用率三个方面分析国内莫里森研究的现状及启示。
从已发表的文献数量来看,国内学者在莫里森研究领域产出了较多研究成果,共有 971 篇。从文献发表时间看,1990年—2002 年期间发文量较少,共43篇。从 2003 年开始发文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莫里森国内研究始于20世纪 80 年代,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让莫里森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肯定与关注,但在1993年—2002年近10年时间,国内只有41篇相关文献。2003 年后莫里森的研究文章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或许与2002年《最蓝的眼睛》在国内开始有了全译本有关。总的来说,国内的莫里森研究在质和量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研究主题比较陈旧,研究范围比较局限于早期作品。
从莫里森研究论文发表刊物的频率来看,《外国文学研究》发文量最多。《外国文学研究》是文学类核心期刊,在国内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根据刊发莫里森相关研究前二十的刊物层次,发现这些期刊有很多是核心期刊,如《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外语教学》《电影文学》等。这足以表明莫里森在当代美国文坛的重要地位,其成就得到国内学者的认可,进而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莫里森研究的被引文献情况表明,被引文献位居前十的论文大部分都出自《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文学类核心期刊。王守仁、吴新云、杜志卿、尚必武的文章引用率位列前三,说明他们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兴趣受到了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与认可,颇具权威性,同时也表明其他学者并未尝试以新的理论、新的视角对莫里森的文本进行研究,缺乏创新意识,因循守旧。但近年来自然主义、空间理论、生态批评主义等新的研究视角开始出现在对莫里森作品的分析中,这些研究展示了多种文化元素在莫里森文本中的表现与渗透。
四、结语
从使用CiteSpace对国内近30年的莫里森研究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内莫里森研究期刊论文数量较多,质量较高;文献主要来自外语语言文学类刊物,论文发表层次参差不齐;研究范围局限性较高且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参考文献:
[1]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2]杜志卿.国内托妮·莫里森作品的译介述评[J].中国翻译,2005,26(2):78—81.
[3]杜志卿.托妮·莫里森研究在中国[J].当代外国文学,2007,4:122—129.
[4]李立新,申富英.基于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的A.S.拜厄特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7,(117):68-73.
[5]王守仁,吴新云.国家·社区·房子——莫里森小说《家》对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的想象[J].当代外国文学,2013(1):111-119.
[6]张继光,张政.国内葛浩文研究状况的CiteSpace分析[J].外国语文,2015,31(4):96-103.
(作者简介:段淑娟,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美国族裔文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