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扬琴是在明朝后期传入中国的,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极吸纳传统音乐特色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不少新作品。这些新作品在实际创作过程中,既注意对传统音乐进行吸收和借鉴,又注意将西方音乐要素融入其中,加入大量的时代内容,让扬琴现代作品显现出独特魅力,这在扬琴的演奏活动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现代扬琴作品对传统的继承和迎合时代的创新,让扬琴作品表现出多样化特征,也明显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在对扬琴现代作品进行分析和演奏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扬琴作品的改进方向与特征,选取的演奏技术和处理方法,始终服务于扬琴作品的思想情感与内涵表达,以便让扬琴艺术在吸引听众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关键词:扬琴 现代作品 演奏
扬琴最早起源于中东和波斯地区,是在明后期逐步传入中国的,距今有超过400年的发展历史,在进入我国之后,就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带有浓郁的传统文化魅力。现如今,扬琴已经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中国扬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有着很明显的差异,具体可以把扬琴作品分成传统作品和现代作品这两个大的种类。本文主要对扬琴现代作品的特征以及演奏处理方法进行研究,以便为扬琴艺术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也为更多现代扬琴作品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进一步发扬中国扬琴艺术。
一、扬琴现代作品的创作发展历程
扬琴现代作品的创作与发展开始时间是20世纪的50年代后期。在这一时期,扬琴正式进入到音乐艺术院校的课堂教学中,并开始大量应用于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在对扬琴现代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因为在当时缺少专业创作人员、作曲知识与实践经验,所以,音乐院校的扬琴教师以及文艺团体当中的演奏人员担当起了创作扬琴现代作品的重任,从起步发展一直到今天,扬琴现代作品创作发展历程可以划分成初期、学习期、成熟期与兴盛期这四个阶段。20世纪的50年代到60年代这一期间是初期和学习期交替的一个阶段,创作者主要是凭借演奏实践活动当中的感性认知实现对民歌的有限改编,或者是把其他器乐作品移植成为扬琴作品;60年代到70年代末期,则是扬琴现代作品创作的学习期与成熟期交替阶段。这个阶段的作品具备明显的时代特点,同时也体现出很强的生活特色,而且这一时期的优秀扬琴作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水准。当然,这个阶段也有不少作品存在着缺陷,尤其是在60年代,扬琴作品的创作受时代背景影响,很多作品没有做到深入生活,导致作品内容过于浅显和公式化。不过正是因为有了过去的不足,才有了如今的全新审视和吸收借鉴,并换来今日扬琴创作方面的提升。80年代一直到今天则是扬琴现代作品创作的成熟和繁荣兴盛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音乐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诞生了大量拥有新音乐思维、运用新型作曲技法的现代扬琴作品,促使扬琴作品创作进入到一个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阶段。有些展现出了时代特色与民族精神,有的描绘了壮丽的河山与动人的民俗风情,也有的饱含哲理和审美价值。
二、扬琴现代作品的创作特征
扬琴现代作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继承传统,注入新意。把传统和创新进行有效结合是扬琴现代作品最为明显的特征。这里的继承和创新结合主要表现在:在传统扬琴作品标题、结构、旋律等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加入现代扬琴的演奏技巧,生成一种全新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魅力。运用这种方法创作的扬琴现代作品属于改编曲,其中具备代表性的是《雨打芭蕉》,既有南国风情的传统音乐风格又有体现新时代特色的新内容;把较为完整的民间音乐当作是基础创作素材,在趋势结构与手法上加入新内容,让作品以新面貌呈现出来。比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原本是陕北民歌,而在改变成扬琴独奏曲作品的过程中,把民歌进行了多次不同手法的变奏,将其变成多段体变奏结构,加了很多新意;把民族民间音乐中的要素或片段当作创作素材,结合题材形象的表现要求,加入新的趋势结构、作曲技法等,呈现出新颖的音乐形象。比如《红河的春天》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二是题材广泛,形式多元。传统的扬琴作品虽然也有着丰富的题材与多元化的形式,不过题材主要是体现汉族民俗风情的内容,很少会涉及其他民族。扬琴现代作品则包含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历史阶段的内容,题材更广泛,形式更多样,也更富时代气息。三是内涵深刻,技法多样。体现民俗风情,描绘祖国河山是传统扬琴作品的主要内容。现代扬琴作品的创作则注意丰富技巧,增加内涵,表现人生哲理与当代人的心理感受,跳脱出了对事物的表面简单描绘,而是进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三、扬琴现代作品的演奏分析
(一)《双阕》
《双阕》是作曲家谭盾的经典作品,也是一首极具特色的二胡和扬琴重奏作品,这部新作品在音乐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是震惊了中国民乐界。主要是因为这部作品巧妙融合了民间音乐素材和西方的现代化作曲技法,把远古先民山中狩猎追捕野兽的紧张场景和获得猎物后的欢欣鼓舞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扬琴现代作品就体现出了传统和创新的结合,而为了保证作品的演奏效果,需要把控好两方面的内容:在二胡演奏中,需要巧妙利用运功与揉弦技巧的变化性,呈现出特定化的音乐意境,同时注意对速度与力度进行恰当调整,最终保证呈现出来的音乐形象更加生动鲜活;在扬琴演奏过程中,强调用新颖演奏技法呈现出另类的演奏成效,用浑厚低音与鲜明节奏营造神秘立体空间。扬琴演奏当中运用的新技巧主要是滑音、压揉、刮奏技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刮奏技巧是谭盾先生在扬琴演奏技巧方面的大胆创造。
(二)《落花·夜》
《落花·夜》是王瑟的作品,该作品凭借独特巧妙的构思,大胆的创作手法,清新脱俗的曲风以及极高的演奏难度,在众多的扬琴现代作品当中脱颖而出,被各大赛事与演出广泛演奏,深得人心。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追求对演奏技巧的创新表达,还注意兼顾内在情感情绪的传达,从而折射出作者独特的作曲章法与风格。这部作品既有传统乐曲的旋律线条,又有现代浪漫主义的气质与多变的节奏,把扬琴现代作品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堪称是中西交融、传统和现代整合的代表作品。在对这部作品进行演奏的过程中,A段的演奏应该体现出自由性,如同是落寞身影走在空旷道路上,孤单而又不知去向;B段的演奏需要比前一段更快,第一句弱进,左手演奏干脆坚定,随着音乐的进行逐步强化右手演奏。轮音段演奏必须做到连贯均匀,不出音头;C段的演奏因为使用了很多的8分与16分音符重音,且没有规则性,所以在演奏时要着重突出音乐紧张严肃之感,保证演奏清除干净,實现理性认识与感性表达的结合;结尾部分的演奏用轮音与正竹重现主旋律,体现伤感忧郁的情绪。在弹奏时要有朦胧清淡之感,注意手腕与手指的配合。
(三)《春》
《春》是黄河和王瑟共同创作完成的作品,也是扬琴组曲四季中的一首。在得到演奏家朴文林的首场演奏之后,这部作品开始广泛流传,且获得了人们的青睐。这部作品主要描绘的是春天到来的场景,体现出人们对春日来临的赞美与喜悦,让人心驰向往。这部作品表现出的是一种乐观向上、昂扬积极的心态,同时也表达出人们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与追求。整个乐曲可以划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引子、春之乐、春之歌、春之舞、春之梦,利用标题的形式展现出人们对春天的到来非常开心,纵情歌舞。在对作品进行演奏过程中,不同的部分运用的演奏技巧和需要满足的演奏要求也是有差异的。
第一,引子。A段演奏比较自由,不存在节拍上的约束。作品的开端是迅速连续泛音演奏,同时注意运用一定的装饰音技巧,目的是让听众在聆听过程当中可以浮现出小草微抬起头的场景。滑抹式的泛音则表明春天悄然到来。前面两句虽然有着一样的节拍,不过音是不同的。利用引子展现出了冬天过去,冰雪消融,春天到来,万物开始新生长的场景。第二,春之乐。B段和上一段的自由朦胧状态形成强烈对比,需要运用双声部演奏技巧,增加音乐形象的丰满度。第三,春之歌。这段需要利用单手轮音与双声部轮音进行演奏,让乐曲饱满动听。第四,春之舞。这一段演奏利用双声部反竹方法,左手是旋律,右手是伴奏,表现出作品的高潮部分。第五,春之梦。这是高潮之后的情绪稳定状态,这一段主要是对乐曲的C段进行变化重复。演奏时利用泛音、双声部反竹、双声部轮音相结合的方法,呈现优美的意境。
四、结语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断增加,也促使传统民族器乐积极吸收西方元素,创作出创新性的现代作品,运用新型演奏技巧和处理方法满足听众的审美需要。扬琴音乐作品会受时代背景以及民族音乐发展影响,所以扬琴作品也有了传统和现代的划分。扬琴现代作品是新时代背景之下诞生的作品,這种作品的独特性体现在既注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注意对外来元素的吸收和借鉴。所以,在对扬琴现代作品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在技巧方法和情感表达上进行综合考量,妥善处理好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在艺术演绎中寻求一种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张峻荣.论中国扬琴与匈牙利钦巴隆琴在演奏技法和止音器系统的差异[J].乐器,2019,(3):25-26.
[2]肖笛.论扬琴演奏中的音乐听觉感知[J].中国音乐,2018,(04):66.
[3]梁嘉桐.略谈扬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7,(5):65.
[4]吴秋含.理性演奏与感性表达的意境美——扬琴新曲<落花·夜>演奏分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9):96-97.
[5]张觅.中国扬琴音乐的审美初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11):42-43.
(作者简介:李晨溪,男,硕士研究生,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器乐演奏<扬琴>)
(责任编辑 葛星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