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三六》是江南丝竹传统乐曲中较为著名的一首,也是传统丝竹“八大曲”之一。其中八大曲包括《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欢乐歌》《云庆》《四合如意》及《行街》。江南丝竹主要乐器是以丝弦和竹管乐器相结合。《三六》的名称是因其结构上引子及第一段共十八小节、三十六板而得名。1972年,刘庄女士根据江南丝竹乐改编成这首钢琴作品,这首钢琴改编曲是中国传统民乐合奏曲移植到钢琴作品的一个典范。本文从钢琴曲《三六》的创作背景、音乐形式以及民乐移植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三六》 江南丝竹 钢琴曲 音乐分析 民族特点
一、钢琴曲《三六》的创作背景
《三六》是一首江南丝竹音乐,这首曲子流传久远,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1962年,顾冠仁改编成弹拨乐合奏,对原曲结构做了删减和改动,增强了音乐的力度、速度和情质的对比,使乐队色彩变化丰富。表现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艺术情趣,赋予《三六》以新意,至今仍广为流传。
1972年,作曲家刘庄将这首作品改编成了钢琴曲。借助钢琴音色的多层次优势,《三六》这首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得以提升。在全曲的结构、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和声织体上,融合了江苏地方音乐特点,使这首钢琴曲更加精致,成为中华民族钢琴改编曲的代表作之一。
二、钢琴曲《三六》的音乐特点
(一)曲式结构图
(二)结构特点
这首乐曲采用倒装回旋曲式的结构,乐曲的开始并不是主部,而是由插部开始,再到主部,通过四个插部最后回到主部上。全曲在f羽调式上进行发展,而最后尾声时又转入c角调式上,在c角上结束全曲。
引子(1—2)小节:引子两个小节是对于弹拨类乐器的模仿,主要起到了引出全曲以及乐曲风格的作用。
插部一(3—13)小节:插部一是由两个乐句加连接构成的,在乐曲刚开始时通过跳躍的音符来刻画场面。在速度上与引子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跳跃的音符,欢快的节奏与引子形成对比。乐曲在刚开始强调的宫音以及羽音的地位,使江南丝竹风格在乐曲之初就进行强调。
主部一(14—34)小节:主部一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前一个乐句一共7个小节,又可以分为4+3两个乐节。这部分在音乐的发展上具有上下两个声部复调式进行发展的特点。后一个乐句共13小节,在前一个乐句的基础之上进行声部的加厚,音符上更加密集。在织体上以二度叠加音为主,这种织体以换音的形成构成,分别使用上挂二度的主和弦以及换三音的和弦。
插部二(35—52)小节:这部分是由三个乐句构成的,通过一个乐句的重复变化了两次形成的插部二。在这部分调式调性上从第一部分F羽调式转入到F商调式。在前一个部分结束时运用的羽和弦并不是采用三度叠加的形式形成的羽和弦,而是使用换音的形成,通过商音换掉宫音,这样就弱化了降A和弦的色彩。第三个乐句则是前面两个乐句的变化重复,在和声上,通过还原2在调式上更加明确,已经转入到F商调式商。在旋律上由前两句的低声部转移到了高声部。
主部二(53—65)小节:这部分主要是主部一进行的缩减,由原来的第二句的13小节缩减到了7小节,在调式调性上也回到了f羽调式上。
插部三(66—90)小节:是在66小节的第二个音开始的,一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个乐句一共10个小节,最后两个小节是对于前面的补充。第二句是2+4的结构,开始的两个小节保留了前句低音声部,这一句后一个乐节明显是对前两个小节的倒影变化。随后的两句是重复的句子,后一个乐句旋律在低声部的单音,形成前一句的对答一样。
连接(91—106)小节:17小节的连接可以分为两个乐句,前一个乐句是对前一个插部情绪的延续,而第二个乐句在高声部依然延留了明显的旋律性。在低声部则是和弦的极进下行,后一个乐节就是线性旋律的下行,是为了主题再次出现做预备。
主部三(107—123)小节:这部分再现是在第一乐句的第二个乐节出开始再现的,c乐句上进行了缩减,由原来的7小节变成了4个小节。而d乐句同样也进行了缩减,由最开始的13小节变成了6个小节。从117小节开始,伴奏织体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部分共有三条旋律线,第一条为高声部的旋律,在左手的低声部是其高声部旋律的低八度演奏,而中间十六分音符的跑动则增加了音乐的流动性。一共三条旋律,最后结束在羽和弦上。
插部四(124—140)小节:插部四一共有18小节,这部分在F羽调式上发展,也是最后一次插部的出现,在情绪上也比之前更加强烈。在伴奏织体上同样也采用八度叠加以及附挂主音而减少偏音的特点。后乐节采用左右手交替的方式来增加音乐的跳跃感,加强了音乐情绪。第三乐句主旋律并没有向之前的两个乐句进行八度叠加或者是柱式和弦,而是采用了四度叠加的形式,这为后面的回到主题进行了过度。最后通过三个小节的连接进入到主部的再现。
主部四(141—161)小节:主部四属于原样再现,只是在d乐句的伴奏织体中,由原来的半分解和弦变成了柱式织体和弦,这样的变化增加了音乐的终止性。
尾声(162—191)小节:尾声并没有延续前面的f羽调式,而是转入了c角调式,并在节拍上也变成了前面的一半。尾声也可以分为尾声一和尾声二。162—178是对全曲情绪的一种延续,对于全曲有总结意义。179—187小节则是运用了连接的材料进行一种情绪的推进。最后四个小节从旋律的柱式叠加到最后的一个小节运用了引子的材料,逐渐结束全曲。
(三)钢琴改编中对原旋律的保留
钢琴曲《三六》是一首由江南丝竹乐改编而成的乐曲。在中国钢琴改编曲中对于横向线条是非常注重的。通过旋律呈现出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表现出作品所包含的情绪。这首钢琴改编曲在旋律上基本采用了原丝竹音乐的旋律。全曲节奏在速度上是较快的,体现出丝竹乐在弹拨过程的特点。全曲以波浪式的旋律,温婉抒情的特点,给人一种江南水乡的韵味。全曲在结构上属于回旋曲式,插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又回到主部,环环紧扣。在插部与主部之间有一个非常小的连接,这个连接在最后一小节同样是主部的开始,这种手法是中国作品中常见的叠入式特点。在插部中经常会有旋律在高声部和低声部交替的演奏,这正是模仿了合奏中不同乐器在交替演奏主旋律,这使丝竹合奏音乐和西方作曲理论有了完美的融合。
(四)钢琴曲《三六》的和声特点
钢琴曲《三六》在改编过程中吸取了合奏中各个声部同时发展,而又具有明显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在改编成钢琴曲的过程中,在和声上采用了中国钢琴改编曲中常用的换音、附加音、省略音的和声特点。不同和声上的运用与原合奏谱的特点是吻合的,使丝竹音乐特点得以在钢琴上延续。
1.省略偏音形成的空五度
在中国民间音乐改编成钢琴音乐的过程中,偏音的出现使得原有乐曲的韵味有了大大的缩减。在商音以及徵音商构建的三和弦,中间就会有偏音出现。既要保证音乐的立体感,又要减少偏音的出现,往往会省略偏音,形成和声上的空五度进行。在这首乐曲在插部一中,伴奏织体主要采用了空五度的进行。连续的空五度在音响上体现出了钢琴的立体感,又完美结合了民族音乐的特点。
2.换音
在这首钢琴改编曲中,为了增加音乐的风格,常常采用换音,既增加丝竹音乐特有的韵味,又可以减少偏音的存在。就是通过偏音上二度的音或者下二度的音,来代替偏音的使用。
3.音程附加音
在这首钢琴曲中,模仿民族乐器中特有的音型,在和声上频繁使用二度叠加与音程相结合的特点。在这首乐曲中,三度叠加的柱式和弦由于偏音的存在变得较少使用。而在音程上加入附加音的和弦是很常见的。常常使用的是四度音程上加二度和五度音程上加二度。不管是la-re-mi还是do-so-la都是具有江南音乐的特点。所以作曲家在创作时就非常注意这种附加音的添加。
(五)调式调性
江南丝竹《三六》在调式调性上采用以D宫或G宫为主,单一调性中间并不会转入到新调中。在这首钢琴改编曲中由于并没有采用D或者G调,而是采用了F羽调式。其在改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钢琴所表现乐曲的音域所进行的调式。并且在钢琴改编的过程中,并没有循规蹈矩地采用单一调性。而是在插部二中转入到F商调式上,并通过和声上的变化巩固了新的调性。在插部二短暂地到新调后,又马上在主部前回到了原调。而随后在主题调性上并没有发生变化,直到尾声开始,调性上又发生了变化。从F羽转到了C角调式中,并在最后进行了加快,增加了丝竹音乐的特点。
(六)节奏节拍
乐曲《三六》之所以叫《三六》是因为这个乐曲第一段除了“引子”外,计十五板,加上“合头”二十一板,共为三十六板,故简称“三十六”板。
而在钢琴改编曲中速度同原丝竹乐同样采用了快板,在中间通过情绪的变化在速度上也有变化。在主题的节拍中采用了2/4拍,这种节拍一直把持在尾声之前。在尾声中不管是在速度上还是在节拍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速度从主题中突然加速,在187小节达到高潮,随后慢结束。而在节拍上并没有同前面一样采用2/4拍,而是在节拍上缩减了一半,采用2/8拍进行结束。不管是在速度上还是节拍上都与前面不同,而是突出尾声的效果。
三、钢琴曲《三六》的民族特点
(一)对民族乐器的模仿
钢琴曲《三六》是根据民乐合奏改编而成,不管是在主旋律上,还是在和声织体上,都对合奏谱进行了模仿。其中模仿的乐器有柳叶琴、琵琶、扬琴、中阮等。
1.对柳叶琴的模仿
在江南丝竹合奏中,柳叶琴与琵琶处于高声部的旋律之中,以装饰性旋律和滑音为主,表现出音响效果,“实”中带有“柔”的感觉,适用于优美抒情的伴奏。在这首钢琴曲中柳叶琴也合奏二度改编的主旋律之一。
2.对琵琶的模仿
琵琶是江南丝竹音乐的主奏乐器之一,其特点为刚柔相济、温婉动人,在丝竹音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首钢琴改编曲中,对琵琶的模仿是非常重要的。钢琴曲在旋律中有三度叠加的和弦出现,正是在模仿琵琶的扫弦。
3.对扬琴的模仿
扬琴在丝竹音乐中是主奏乐器,以装饰性旋律和滑音为主。适宜钢琴模式。
4.对中阮的模仿
中阮在丝竹音乐中主要起到了伴奏的作用,但有时又充当主奏。在这首钢琴改编曲中出现了众多的空五度音程,这是在模仿中阮的拨奏形成的音程。而在插部二中又充当主奏的作用。
(二)音乐中的江南音乐特点
作为根据同名江南丝竹改编而成的钢琴曲,从创作之初就已经烙上民间音乐的特点。江南丝竹是南方地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水乡景色宜人,是当地风土人情的直接体现。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也影响着音乐文化。在这首钢琴曲中,不管是在调式调性上还是在旋律节奏上,都有明显的江南风格。这首钢琴曲的意境描写也是非常独特的,把丝竹音乐的特点在钢琴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结语
作曲家刘庄对江南丝竹乐《三六》的改编,在作曲技法以及民族乐器模仿上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处理,使得指与琴、琴与音、音与意完美融合,对作品意境和韵味的表达非常准确。完美地保留了丝竹音乐的原始特点,又结合了钢琴音域宽、立体感强的特点,对民间器乐合奏曲改编成钢琴曲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参考文献:
[1]柯康敏.钢琴曲《三六》的作品分析及演奏见解[D].湖北师范大学,2018.
[2]陈惠玲.由钢琴版《三六》来看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美[J].音乐创作,2013(10):109-111.
[3]焦蕾.钢琴上的丝竹声韵——钢琴曲《三六》之研读与演奏[J].钢琴艺术,2011(10):40-44.
[4]伍国栋.《四合》与《四合》族[J].音乐研究,2008(06):47-62.
[5]伍国栋.《三六》與《三六》“家族”[J].中国音乐,2006(04):7-12+22+238.
(作者简介:刘国斌,男,硕士研究生在读,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研究方向:作曲)
(责任编辑 刘月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