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文化馆活动开展形式的思考

时间:2024-05-04

摘要:文化馆的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是人们工作之余、自主参加的社会活动形式。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文化馆、基层综合文化中心都暂时闭馆,这给群文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在疫情期间更好地开展群文活动。本文以“文化云”类数字平台在疫情期间发挥的作用为例,引发对群文活动开展形式的思考。

关键词:“文化云” 互联网 群文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文活动正逐渐告别单一形式,走向多样化的道路,其中数字化建设已经融入文化馆的建设中,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快速、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数字化建设中的“文化云”平台所发布的群众文化内容,给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的人们精神生活带来满足。同时也引起我们的思考,文化馆未来可以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群文工作。

一、疫情期间数字平台“文化云”的运用

疫情发生以来,文化馆、基层综合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暂时关闭,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值得我们探讨。文化馆应该创新思路、积极响应、主动作为。苏州市高新区文化馆将文化服务的主阵地搬到了区“文化云”上,馆内线下活动暂時延期,线上活动以不停止的形式开展群文活动。首先,把“文化云”变为百姓身边的一张“文化生活地图”,通过挖掘梳理文化馆资源,整理、汇总各类数字资源,推出线上系列服务,为宅在家里的人们提供数字文化资源,实现抗击疫情闭馆期间公共文化服务24小时“不打烊”。其次,通过创作、征集抗击疫情的艺术作品为群众抗击疫情加油鼓劲。馆内群文干部群策群力,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文艺作品网络征集活动,征集、展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文艺作品,艺术家“以艺战疫”,短短几天就收到歌曲、戏曲、美术、书法、篆刻等作品近百份,连续在区文化云上展出,同时挑选其中优秀的作品组成一台线上的抗击疫情文艺活动会演进行展播。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群众文化生活凝聚了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再次,为更好地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展现自我,文化馆将线下培训教学搬到线上,现已播出体育健身课程,群众宅在家里一样能锻炼,减轻焦虑、保持好心情,并正着手准备群众戏曲、舞蹈等艺术课程视频。通过线上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二、“文化云”类数字平台的短板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云”这类形式的线上平台在疫情期间把海量优秀的数字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推送到广大读者的面前,将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需要进行无缝对接,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快速、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在疫情期间,我们既看到文化馆人的使命担当和积极作为,也看到一些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的短板与不足。

一是数字文化服务资源总量上还有待丰富。文化馆“文化云”数字文化资源有限,群众登录后能获取多少优质的数字文化资源?有多少数字文化资源是群众所期待的?疫情当前,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抗疫专题文艺作品创作征集与作品展示,把“文化云”展示内容限制在文艺的范围之内,文化馆开展数字文化资源服务的数量有限,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有显著的提升空间。

二是数字文化服务公众覆盖面还有待扩大。文化馆开展数字文化服务,让广大群众宅在家里就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主办单位单纯机械地以送文化为主,群众只是活动的接受者,导致群众的选择性和积极性削弱。很多文化馆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但粉丝不多,点击量有限,用户黏性不足,公众参与度不高。

三是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运营能力还有待提升。在本次疫情期间,不少文化馆精心策划,不失时机地推出一些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资源、线上艺术培训,开设网络艺术课堂。但也有一些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缺少用户思维,展示形式单一;运营推广能力不足,对如何吸引粉丝缺少有效对策;如何针对用户痛点,策划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方面,缺乏精准性。

三、文化馆活动的开展形式思考

疫情过后,“文化云”类的数字平台使用行为惯性也会持续,怎样维护并且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是我们对群文服务开展形式的新思考。文化馆的活动不仅可以在线下进行,也可以更多地利用线上平台。

一是创新服务手段。文化馆要有互联网思维,要明确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效能,是否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文化馆专业人员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内涵的同时,通过新手段、新形式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通过线上平台提升服务效能,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例如文化馆在面对基层群众辅导缺乏专业指导教师特别是舞蹈教师的问题时,馆内专业人才人数有限,进行基层辅导面对几十乃至几百个群众显得力不从心,我们可以将录制的专业教学课程上传至“文化云”上,让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让群众或群文团队可以线上学习,满足一部分群众或群文团队的需求。要逐渐形成政府积极引导、社会积极主办、群众积极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机制,大家形成合力,真正推动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的蓬勃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形成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二是数字化服务共享。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大众摄影、戏曲曲艺的视频教程以及音乐舞蹈、综艺晚会、戏曲曲艺、文学影视的在线赏析,让群众共享知识服务。此外,还可以进行地方传统习俗、地方文化品牌和人文精神的交流和碰撞,通过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传统文化,达到传承与发展的目的。我们还可以突破领域、地域限制,比如说增进与博物馆、图书馆等馆与馆之间的信息交流,进行优势资源整合、互通有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共享,方便群众享受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和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我们的数字服务平台上有了数量可观的优质文化资源,才能吸引公众关注我们的数字服务平台,分享优质的数字文化资源。通过持续运营,实现从艺术普及到文艺鉴赏能力与文艺创作能力提升的跨越,实现从文艺爱好者群体到优秀文艺团队的蜕变。

三是精准化便民服务。要从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定位出发,充分关注用户的文化需求。发展线上课程、文旅资讯、网上非遗、网上逛景区等便民服务,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文化服务。根据新媒体的特点,重新进行富有创意的编辑,形成系统化的数字资源,通过移动互联网推送,使其更有价值、更有实效。不断提升数字文化平台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美誉度。形成标准统一的文化服务资源供应、用户喜好度等相关分析报告,为各业务部门开展线上活动提供精准的指引,不断改进文化馆的数字服务。

四、“文化云”类数字平台建设在文化馆中的重要意义

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的最前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文化馆将数字化建设应用到群众文化的管理中,是一项较新的管理体系。在群众文化领域,原有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个令人纠结的难题。群众无法获得文化活动信息,文化场馆的优质资源又常无人问津,“文化云”的应用有效“克服”了这一缺点。在疫情期间,更是清楚地看到“文化云”的建设为文化的传承、传播、共享、创新开辟了新的渠道。

“文化云”公共文化平台改善了用户体验,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效率,推进了服务渠道和方式的多元化。此外,其还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方便快捷地将各类文化资源传播到用户端,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文化团体。科学合理地应用“文化云”公共文化平台对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蒋霏.新时期群文活动的多样性发展探究[J].山西青年,2019(12).

[2]夏雪.张家港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研究[J].活力,2015(20).

[3]汪玉柱.基层群文工作创新的困境与出路分析[J].语文学刊,2016(07).

(作者简介:郁海平,女,硕士研究生,苏州高新文化馆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张云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