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梅尧臣悼亡诗研究

时间:2024-05-04

摘要: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平淡、含蓄,被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悼亡诗是他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句句深情缠绵,悼念亡妻。本文主要从主题类型、意象以及创作特色三个方面来探析梅尧臣的悼亡诗。

关键词:梅尧臣 悼亡诗 主题 意象 创作特色

梅尧臣在北宋诗文革新时期专力于诗,是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一生创作了3000多首诗,《全宋诗》收录其悼亡诗37首,“从数量和规模来说,两宋诗人悼亡诗的创作,无人能出梅尧臣之右。”①梅尧臣为谢氏创作了如此感人至深的悼亡诗,在悼亡诗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梅尧臣悼亡诗的主题类型

主题之一是对亡妻的思念与哀痛,这也是大部分悼亡诗的主题。“去年与母去,学母施朱丹,今母归下泉,垢面衣少完。”(《正月十五夜出回》)幼弱的儿女需要母爱,自己又何尝离得开贤妻呢?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在《悼亡诗三首(其一)》中,作者又写二人结为夫妻已经十七年了,互相欣赏都没有看够,就永远分开了,一个涕泪涟涟把中年丧妻之痛写得无比生动。

主题之二是丧偶后的孤寂,诗人的孤寂让每一个读诗人为之一振:“已觉愁容改,休将旧镜磨。弊衣留暗垢,残药恨沉疴。”诗人丧偶之后的日常生活情形十分孤寂,因为过度哀伤不知道该怎么度日,无比苦闷却还要在人前强意掩饰;即使回到家中也是冷冷清清,无人可以倾诉;夜晚凄冷漫长,难以度过。“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隐含着深切的忧伤之情。

主题之三是对妻在世时生活的回忆。“香草叶常碧,本生岩涧边。佳人昔所爱,移植堂阶前。”妻子在世时手植之木,看着它就好像看见了和妻子一起生活的场景。“此草未忍捐”,妻子化为了香草,陪伴诗人的日日夜夜,同时“与我日憔悴”,也和诗人一起怀念亡妻。而诗人决定让香草“终当置坟侧”,陪着妻子,香草才能“长茂松柏埏”,这也正是诗人“终当与同穴”的愿望所在。就像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的“亭有枇杷树”,睹物思人,思念亡妻在世的点点滴滴;物寄相思,表达对亡妻浓烈的思念之情。

二、梅尧臣悼亡诗的主要意象

其一是梦,梅尧臣对妻子的思念多借助梦境来表达,写梦境的有《来梦》《秋夜感怀》《椹涧昼梦》和《林树铺夕梦》等。《来梦》中写道:“忽来梦我,于水之左,不语而坐。”妻子好像就坐在身旁,默默地不说话。“觉而无物,泣涕涟如,是欤非欤。”而梦醒之后却是涕泪涟涟,饱含深深的惆怅和无尽的泪水,连睡梦中都是妻子的影子,感人至深。

其二是相思泪,通过眼泪写思念,“终当于同穴,未死泪涟涟。”知道自己死后会与亡妻同穴,可是心爱的妻子先离世了,诗人还是终日以泪洗面、割舍不下,足以见诗人对妻子的无比思念与痛苦之情。《梨花忆》中写泪:“今朝两行泪,怨苦属衰翁。”想起了妻子在世之时夫唱妇随的美好场面,使人又泪流满面,妻子在的话,怎么可能是梨花树下一衰翁在幽怨苦痛呢?这也是表达怀念与疼爱之情的诗句。

三、梅尧臣悼亡诗的创作特色

首先是从日常生活取材。他关心家庭,柴米油盐以及妻子生前活动的庭院都可以寄托感情。“夜缝每至子,朝饭辄过午。”《怀悲》写妻子吃苦耐劳,想起妻子在时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画面,日常生活场景让诗人泣涕涟涟,哽咽无声。生活题材入诗或许不够豪迈、不够宏大,可正是这一件件小事、一点点细节让诗人有感而发,也让读者为之感动。

其次是今昔对比,一方面是拿梦境与现实相比,梅尧臣的梦中总是和妻子在一起的画面,“相与共笑言,焉问久别离”,梦中共笑言的欢爱与现实永远离开的愁苦忧闷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是新妇和其亡妻谢氏相比,“幸皆柔淑姿,禀赋诚所获”,现在的妻子哪有亡妻好啊,有了对比更显今日之凄凉,更添诗人心头之忧愁。

最后是细节描写,梅尧臣的悼亡诗中隐含着众多细节,这些细节平淡却非常传神。他写道:“惯呼犹口误,似往颇心积。”竟然在新婚的时候将新妻的名字唤作了谢氏之名,这个细节足以见梅尧臣之情深。《怀悲》中写“尚念临终时,拊我不能语”,一个“拊”字,写谢氏的不舍,不舍抛下丈夫和儿女,同样也是诗人不舍,不舍贤妻离去。作者写诗时肯定不是刻意写下来这些细节,他写这些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潜意识,潜意识里无奈作下如此深情之悼亡诗来追念贤妻。

宋代以来,诗歌生活化、家庭化比较明显,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家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梅尧臣的悼亡诗便是如此,用最日常的生活入诗,用最深刻的感情表意,梅尧臣上承潘岳,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有独特的创作价值和审美特色,对后世贺铸、苏轼等人的悼亡诗创作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注释:

①胡旭:《悼亡诗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第122页。

参考文献:

[1]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叙论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张松如.宋代诗歌史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3]涂序南.世间无最苦,精爽此消磨[J].文教资料,2011(06).

[4]陶广学,卢瑞彬.平凡中的真情,平淡中的深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5]韩维娜.浅析梅尧臣悼亡诗的意象[J].文教资料,2014.

[6]万艳红.论梅尧臣悼亡诗的创作内涵及抒情艺术[J].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9(09).

(作者简介:张潇之,女,本科在讀,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