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在现代书法创作中,书法艺术作品的演变,不应当受眼前所接触与学习到的单一专业知识所局限,拘泥于专业学习中所接触到的前人思路,在被专业启发的同时又被专业限制,而应该敢为人先,体味与领会到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不会是一个脱离其他因素而单独存在的个体,以积极的态度与其他领域的元素互相融合,谋求共同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书法 书法创作 创新
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从来不缺乏对于各类字体展开的研习与探讨,遵循古人的智慧,在结合自身良好审美与创作经验的基础之上,对于字体进行改组与重新创造,源于古人,超越古人。而在近年书法篆刻方向的研究与探讨中,一直存在着相比以往的创新,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去突破传统创作思维与形式的现代书法創作理念,它所提倡的书法创作不拘泥于书写的载体与创作的用具,不纠结于传统书法的笔法要求及一脉相承的书法体系,其个中内涵,在于将书法创作与其他领域如油画、板刻等相结合,融会贯通,用突破传统意义的其他媒介去增加书法作品的美观性、实用性与可观赏性。
从1985年现代书法首展开始,全国乃至世界各界更是进一步展开了对于现代书法创作的探讨与实践,至2010年杭州首届“书非书”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现代书法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在当代艺术品类中显露雏形,独树一帜。
从传统的书法创作理念到现代书法创作,其发展变化具有清晰的思路:就进行创作的载体来说,承载字迹的媒介从传统意义上的宣纸、绢、扇面等常见的物件转向其他系统的布、卡纸、木板等,这些在与以往不同的“纸张”上进行的字形塑造,为笔画的质感、作品整体的风格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既可以在不断的探索中更加了解古人创作工具的选择,接近古人创作的感觉,也可以带来新一轮的“标新立异”,以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其他物品进行创造,增加美观性与实用性,深化普通人群对于书法艺术的感触与理解。
另外,书法作品的装裱形式也从手卷、卷轴、册页,逐渐转向了现代常见的木框、相册等,脱身于传统的字体结构,改变造型,融入形状、色彩的变化,又或者从传统的中文字体中拓展出来,结合国外各类文字的特点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书法艺术创作的演变,不应当受人眼前所接触与学习到的单一专业知识所局限,只拘泥于在专业学习中所接触到的前人探索出的思路,在被专业启发的同时被专业限制灵感。书法艺术创作应该敢为人先,体会到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不会是脱离于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应当与其他领域的元素互相融合、共同发展。
此外,从历史发展来看,传统的书法作品形式更多具有的是观赏性质,许多作品在实用性上稍显不足,这容易使人对书法作品的使用价值上有片面的认识。古人字画确实多用于书房、长廊的装饰,供人品鉴赏玩,在部分群体看来缺少其他的亮点,但现代书法作品在保留传统观赏性质的同时,还在设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伞上的纸墨人间,服饰中的文字元素,这些都是突破传统,把书法融入生活方方面面的一种选择,这就是一条对于书法传承的新道路。只有扩大了书法应用的面积,才能增添我们对其进行学习与研究的意义,才能不断把书法与现代的科技与生活进行磨合。
许多人认为,现代书法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渐走向了岔路口,开始颠覆与否定传统书法在现世发展与存在的定义,出现两相背离的情形。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现象在书坛发展史中真实存在,譬如在各种媒体平台上以奇装异服和各种奇怪举止为噱头的“书法大家”——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现代书法学习中只能去规避,而不宜以偏概全,全面否定。因为我们需要了解的不仅是那些“伪艺术家”们的所作所为,还需要明晰时代永远在向前行进,不适当改变与发展,就有被翻篇淘汰的可能。
一门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永远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发展永远建立在对于经典的传承之上,而传承也离不开发展来增添厚度,供人丈量。“专精一门”并不代表着只研究固有的思维和模式,被自己的专业知识局限在已有的条框之中,而是应该勇于尝试利用更多的元素对传统进行再次创造,站在历史的肩脊之上,让书法创作虽然基于古人留下的智慧,却也可以突破古人定好的尺度,进行新一轮书法的革新。
(作者简介:王璇,女,本科,广西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现代书法)(责任编辑 王瑞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