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夏洪波 王旭东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创新,艺术形态向多元化延伸,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为艺术形态的多样性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融合了绘画与摄影两种艺术手法的画意摄影,成为当下摄影艺术中极具创新潮流的宠儿。伴随我国在艺术领域的深入,东方艺术美学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与体现,已经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的美学体系。本文通过介绍东方美学范式及其与画意摄影的结合,阐释东方艺术美学精神在画意摄影中的应用及表现方式,对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画意摄影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画意摄影 东方美学范式 艺术领域
一、东方艺术美学范式
中国美学精神内核讲究天人合一、自然之道、中和之美以及无相境界,其中天人合一思想为儒家、佛家、道家等共同推崇。自然之道讲究艺术当顺应天的自然状态与人的自然本性,如中国园林建筑与自然的交融,绘画中寄情于山水的浓情厚意,古琴旋律中流淌的物我两忘的境界等,一切回归自然本性。中和即为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艺术画面中的情景、虚实、动静之间相互和谐共存。无相境界则强调艺术作品超越色相到达无物无我的境地,以此指引人生。中国艺术美学中所蕴含的四大基本精神正凸显了古代人追求完美、敬畏自然以及渴望超越现实的世界观。
二、艺术摄影之画意摄影
摄影术发明后,许多摄影家只是借助摄影工具进行记录,摄影并没有成为一种艺术形式。相对于拥有悠久历史的绘画艺术而言,摄影没有成型的技法与审美,因此只能依靠绘画中的定势。19世纪50年代初期是画意摄影的萌芽阶段,塔尔伯特与卡米尔·西尔维借助欧洲风景画技巧来创作风光摄影图片,伊波里特的作品《一个被溺死的人》为后来摄影家提供了创作灵感。1853年左右,许多摄影家已经采用绘画的前期手法,选择当时人们所关注的宗教题材,绘制草图,布置场景,寻找模特进行画面内容的演绎,然后拍照完成,后期对底片进行拼贴。真正的画意摄影开创者是被喻为艺术摄影之父的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在雷兰德开创了画意摄影的先河之后,画意摄影逐渐被西方各个艺术领域所接受并演变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流派,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画意摄影,印象主义摄影和抽象摄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艺术开始兴起,其中以抽象主义为主,拉兹罗·莫霍利·纳吉作为抽象摄影的首创者,第一次使抽象摄影具有了完整的形态和创作理念。纳吉早期作为画家将抽象绘画中独特的艺术设计应用于摄影中,他通常将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作为拍摄主体,使光照下的物体形态因曝光、光位的变化等,在镜头下产生丰富的层次和影调反差,他的作品追求物影透射组合效果,使物影抽象,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他认为“摄影既不是绘画,也不是传统的美学观所能解释的事物,应该把它作为一种理想的手段,即为了人类进步而使用”。
三、东方美学范式在画意摄影中的表现
摄影术于近代传入中国,已有百年的历史。摄影艺术在中国早期就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表现出的东方艺术美学范式,由此逐渐演化出了具有独特表现力的中国画意摄影。19世纪20年代末期,出现了中国画意摄影第一人郎静山,他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节奏韵律、留白延伸等技法运用到从西洋传来的摄影术当中,创了“集锦式”摄影法。所谓集锦摄影便是将作者在一定构思下的所有单张作品加以组合,成为一幅主题明确的新作品。由于其自幼学画,山水美学的绘画原理与其作品的结合成为其画意摄影的一大特色,基于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底蕴,其留白和构图形式往往给人以大量的遐想空间,聚散有道,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东方艺术美学思想精神。
陈复礼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建立画意的写实摄影新风格,更加强调现实性,他将客观存在意象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意境完美结合,将东方艺术美学范式融入自己的风光摄影中,他的作品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白布局与散点透视,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他创新了东方传统意境的存在方式,将摄影与绘画、篆刻、书法相结合,创立了“影画合璧”的新形式,以此提高中国画意摄影在国际上的地位,他开创了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画意风光摄影道路。
四、东方美学范式影响下的新画意摄影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涌现了一批采用全新的表现手法诠释画意摄影的艺术家,他们不同于以往的摄影师,他们把表达主题从单纯的意境、描摹、唯美,转向了观念、纪实与综合媒介。新画意摄影当中掺杂着更多的人情世事,摄影师们更注重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呈现出明显的当代气息。例如姚璐的《新青绿山水》画面中运用绿色纺纱网,被开采的山体以及亭台、松树、云层等元素,在电脑后期中以中国传统绘画的布局方式进行素材组合、堆砌,加盖章印,作品远看承载着传统山水的诗情画意,近看表现了人類对于自然山水的开采与破坏,揭示当今城市化不断发展的现状,将传统的东方艺术美学概念与现代生活元素相结合,在继承前人画意摄影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与其类似的还有杨永梁的作品《太古蜃市》,作者以传统青绿山水为蓝本,在矛盾关系的表达中充满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讽刺味道,以此深刻探究中国艺术美学精神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吕廷川的《华不注》则是以济南华山近几年不断变迁为背景,通过记录周围的变化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山川自然的敬畏之情。
除了借鉴传统山水绘画以外,还有不少摄影师将工笔画、传统戏剧、传统服饰与流行元素相结合,融入其他题材的摄影当中。例如孙郡的新文人画摄影,他将东方美学概念中的气韵、意境融入现代社会之中。他为明星拍摄的写真摄影作品简单、朴素而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每一幅都是建立在深厚的绘画底蕴之上,对画面的线条、光影、布局追求达到极致,通过工笔画的技法让作品中的人物与静物散发出东方的神韵与风雅之气。他的作品突出故事性的表达则在传统中又注入了新的审美情趣,代表作有《明月清风》《百花录》。陈漫的部分时尚摄影作品将中国元素与世界时尚潮流相结合,靓丽服饰搭配出现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名胜古迹之上,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产生强烈的冲击力,画面色彩、构图、光线视角的运用产生了平衡之美,完美阐释了东方美学范式中的天人合一与中和之美精神。
五、结语
东方艺术美学概念中的留白、虚实、疏密、节奏、韵律、视觉延伸、意境等元素被各个艺术领域所借鉴,摄影艺术也是在与东方美学范式的相互交融中探寻新的发展。中国画意摄影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手法,但究其根源,无不彰显出中国传统艺术美学所蕴含的天人合一、自然之道、中和之美、无相境界之精神。对东方美学范式的应用使得画意摄影乃至世界艺术摄影的大体系更加丰富与多元化。
参考文献:
[1]王晓军.画意摄影[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2]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胡鹏林.中国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柴选.中国造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5]于连祥.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画意摄影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806216)的成果。
(作者简介:夏洪波,男,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摄影;王旭东,男,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18级摄影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摄影)(责任编辑 刘月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