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弘扬燕赵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时间:2024-05-04

池志勇+刘琳

摘要:燕赵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演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往今来,燕赵大地人文荟萃,在思想学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文化成就,形成了“慷慨悲歌”的文化特色。新时期应大力研究和弘扬燕赵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河北智慧和河北力量。

关键词:燕赵文化 河北 文化自信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报告中习总书记特别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总书记站在全新的高度,阐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即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大力弘扬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前提和基础。

一、燕赵文化概貌

燕赵文化泛指从古至今的河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支脉之一,在中华文明演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河北省辖域内,北以北京为中心是燕国之地,南以邯郸为中心是赵国之地,燕赵两国的文化构成了今天河北文化的底色。今天我们常常燕赵并提,但实际上燕赵两国的文化是有差异和不同侧重的。燕国在战国时期是个弱国,因此燕文化是由经济文化的相對落后导致的卑弱。由卑弱导致激变升华后形成的文化,其典型特征是“慷慨悲歌”,典型事件有燕昭王筑黄金台召纳天下贤士,燕昭王报复伐齐,荆轲刺秦等。

抗日战争期间,河北是抗日的主战场。燕赵大地的抗日爱国运动风起云涌:地道战、地雷战、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马本斋抗日回民支队、狼牙山五壮士等。在家园蒙难、国家危亡之际,燕赵英雄文化又一次爆发出巨大能量,促生出一大批坚贞不屈的英雄人物和团体,体现出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极大地提振了民族士气,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战国时期赵国是个强国,赵文化是由经济文化相对繁荣产生的一种文化。代表性事件有“将相和”“胡服骑射”等。其中“胡服骑射”是赵文化最典型的代表。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面对朝野上下的巨大阻力推行“胡服”、教练“骑射”。赵武灵王的改革顺应了战争方式从步兵作战到骑兵作战的历史趋势,使赵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一个弱国一跃而成为可与强秦相抗衡的强国。其注重实用、与时俱进、勇于改革的精神至今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古往今来,燕赵大地人文荟萃,在思想学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宗教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文化成就。在这些文化的滋养下,形成了五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邯郸,普通话最标准的地方承德,直隶文化的代表保定,古建筑宝库、佛教文化汇集地正定,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五座古城就像镶嵌在河北大地上的五颗明珠,以其各自的文化特色组成了内涵丰富的燕赵文化。

河北是中国一个很独特的省份,从重大历史贡献来看,和其他地域文化相比有三个独一无二的文化亮点。一是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大约200万年前,东亚人种在河北泥河湾一带发源;二是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5000多年前,炎帝、黄帝、蚩尤在涿鹿争战,中华文明由此开启;三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60多年前,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从这里进京开创建国大业。

二、弘扬燕赵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燕赵文化的研究力度

中国历史悠久,每一种地域文化都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变过程,累积了浩如烟海、纷繁复杂的文化资源。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研究整理是弘扬、发展和利用文化的前提。因此,应组织各类研究机构系统地对燕赵文化资源进行权威的研究和梳理,形成逻辑清晰的燕赵文脉框架,提炼出贯通古今的燕赵精神实质,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新的燕赵文化和燕赵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加大对燕赵文化的宣传弘扬力度

厚重的燕赵文化是构成河北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是文化强省的重要资源。新时期,河北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文化的巨大作用,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加大燕赵文化的宣传力度,将燕赵文化的历史脉络、精神实质、当代价值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等内容进行宣传,让人们认识燕赵文化,谈论燕赵文化,礼敬燕赵文化。还要善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研究提取具有突出当代价值的燕赵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形式多样的创意设计,使这些元素与不同的文化产业形式有机结合,使燕赵文化元素活化,并与当代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借助文化产业的发展弘扬燕赵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泽江.燕赵文化丛书[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2]佟贵银.弘扬燕赵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河北文化软实力[J].河北大学学报,2011(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行政学院课题“弘扬燕赵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项目编号:2017XYKT00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池志勇,男,硕士,河北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管理;刘琳,女,硕士,河北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管理)(责任编辑 葛星星)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